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人体血液样品中合成麝香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建立了测定人全血样品中5种多环麝香和2种硝基麝香的分析方法.血液样品前处理采用正己烷液-液萃取,硅胶柱层析净化,洗脱液经N_2浓缩后用GC-MS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进行检测.使用该前处理方法,替代物标样荧蕙-d_(10)的回收率为85%-120%.以六氯苯13C为内标进行定量,7种合成麝香的线性范围为0.5-10μg·1-1,检出限在0.25-0.30 μg·l-1(S/N=3)范围内.应用本方法,对实际全血样品进行3个不同浓度的加标回收实验,所得合成麝香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均在77.9% -118.5%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在1.5%-9.5%之间.  相似文献   
22.
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膜厚100μm的纤维萃取设备,阐述了测定水中HHCB的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的检测方法。研究发现,对于水中的HHCB来说,温度控制在35℃,萃取时间为40 min,pH值为7.0,可实现HHCB的有效萃取,水中的离子对萃取效率的干扰较小。使用该方法测得上海龙华污水厂原水中HHCB浓度为286 ng/L,虹口区泗塘河水中HHCB浓度低于检测下限。  相似文献   
23.
人工合成麝香的环境污染、生态行为与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工合成麝香作为一种替代型香料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行业,由于其持续不断地输入环境,其中的一些典型化合物如加乐麝香和吐纳麝香等在水、土壤和大气环境中的浓度日益升高,并且在动物体和人体组织中产生了蓄积作用,其效应相当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此,人工合成麝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已成为药物和个人护理品污染物(PPCPs)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对人工合成麝香的种类与应用情况、环境来源和污染水平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从人工合成麝香的生物蓄积行为、环境降解行为和生物转化行为等3个方面,对人工合成麝香所具有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概述了人工合成麝香的环境激素毒性、遗传毒性效应、生理生态毒性、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微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展示了人工合成麝香所可能产生的不良生态效应.最后,根据目前对人工合成麝香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有关重点研究内容的建议,为合理评价和降低人工合成麝香的生态风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麝香的需求日益增加,加之天然麝香昂贵稀少,合成麝香逐渐取代天然麝香成为目前使用的主要麝香,其中多环合成麝香是其中使用最多的合成麝香。多环合成麝香进入环境的主要来源是污水处理厂,它们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水环境和大气中,并能通过长距离传输到达远离污染源的偏远地区。目前关于多环合成麝香环境污染的研究多集中在水环境和水生生物中,对于其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分布、迁移和扩散机制的研究仍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25.
建立了鱼类样品中5种多环麝香的分析方法.采用加速溶剂萃取(ASE)提取,经凝胶渗透色谱(GPC)以及中性氧化铝层析柱净化后,浓缩并定容洗脱液,用GC-SIM-MS进行检测.本方法对替代物标样荧蒽-d10.的回收率为92.7%-112.9%.以六氯苯(13C)为内标,5种合成麝香的线性范围为1.0-1000.0 ng·g...  相似文献   
26.
多环麝香具有较强的亲脂憎水性,难降解,容易生物富集,在各环境介质中分布广泛,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目前,国内外对污泥中多环麝香的提取主要是索氏提取和超声提取等,很少用到微波萃取,国内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利用微波萃取预处理污泥样品,以气质联用法SIM方式检测样品中的多环麝香.  相似文献   
27.
陈春  刘潇威  郑顺安  周启星  李松 《环境科学》2013,34(5):1857-1863
为了探讨蚯蚓特异性蛋白基因表达在监测多环麝香低水平长期暴露污染中的应用,选择蚯蚓热休克蛋白(HSP70)、钙网蛋白(CRT)、亲环素A(cyPA)、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等代表性蛋白基因作为供试基因.采用自然土壤污染模拟实验,基于mRNA表达分子水平,研究吐纳麝香(AHTN)与佳乐麝香(HHCB)长期(28 d)污染胁迫对以上各特异性蛋白基因响应表达的影响.通过序列同源性比较与荧光定量PCR熔解曲线结果分析,表明设计的引物适合供试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染毒暴露28 d后,当AHTN染毒浓度小于30μg.g-1或HHCB浓度小于50μg.g-1时,蚯蚓HSP70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而AHTN浓度等于或大于30μg.g-1和HHCB浓度等于或大于50μg.g-1时,HSP70基因表达水平呈显著下调趋势;而各AHTN或HHCB浓度处理组中蚯蚓CRT基因显著上调表达;cyPA和TCTP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呈现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HSP70与CRT等基因的响应表达有望成为表征多环麝香土壤污染暴露水平及生态毒理效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8.
佳乐麝香(Galaxolide,HHCB)是土壤中的一种新兴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毒性,需修复治理.电阻加热技术(electrical resistance heating,ERH)因加热均匀、效果好,逐渐被应用于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工程.采用自主研制的电阻加热装置,研究了加热过程中电场强度、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粒径...  相似文献   
29.
城市污泥中合成麝香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上海市15个污水处理厂外排污泥中合成麝香的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污泥中普遍存在佳乐麝香(HHCB)和吐纳麝香(AHTN),干污泥中的平均浓度和浓度范围分别为2.92、 0.81~6.39和1.96、 0.35~3.11 mg·kg-1;萨利麝香(ADBI)、粉檀麝香(AHMI)、酮麝香(MK)则为次要组分;这与日化产品中合成麝香的使用模式一致.污泥中8种合成麝香的总量在1.16~9.57 mg·kg-1,与国外其它地区相比上海污泥中合成麝香的污染水平较低;污泥中合成麝香的浓度与进水中生活污水的比例、污水处理量以及污水处理工艺等因素有关.HHCB、AHTN和ADBI间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显示污泥中合成麝香有共同的来源特征.利用污泥中合成麝香的浓度估算了上海地区人均贡献量,并与欧洲的人均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评价了污泥农用后对土壤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本文研究了胶州湾北岸潮间带沉积物中7种人工合成麝香的污染状况.实际检出3种人工合成麝香污染物,主要有佳乐麝香、吐纳麝香和酮麝香,其含量分别为1.84—4.35 ng·g-1、ND—10.9 ng·g-1和6.90—10.9 ng·g-1.人工合成麝香污染物含量较高的采样点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和村落周边,其来源与生活污水的排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