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7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32.
采用NaOH改性活性炭纤维(ACF)活化过硫酸盐(PMS)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及降解吡啶.考察了NaOH-ACF投加量、PMS浓度、初始pH值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化学需氧量(COD)、色度去除效果及吡啶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ACF/PMS体系可以有效去除焦化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色度,并完全降解吡啶.材料表征结果表明,NaOH-ACF具有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吸附和催化性能良好.NaOH-ACF投加量为2.0g/L、PMS浓度为6.0mmol/L、初始pH值为7.0、温度为25℃,反应120min,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85.7%和93.8%,吡啶初始浓度为10mg/L,降解率为100%.发光细菌毒性实验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NaOH-ACF/PM体系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可以有效脱毒.自由基鉴定实验证实,NaOH-ACF/PMS体系中同时存在硫酸根自由基(SO4)和羟基自由基(·OH).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显示,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的大分子、复杂有机物在体系中完全矿化或者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吡啶通过羟基化和去...  相似文献   
33.
以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为螯合剂,三氯甲烷为萃取剂,采用卡尔曼滤波和分光光度法同时分析长江和嘉陵江现场采集的地表水样中Cu~(2 ),Cd~(2 ),Zn~(2 )和Pb~(2 )的浓度.4种金属离子的实验室回收率在91.0%-113.1%之间;比较长江、嘉陵江国控点例行监测数据,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和可靠性,能直接应用于江河水样多种金属污染物的同时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4.
采用液膜萃取—酸析沉降—络合萃取组合工艺对有机磷阻燃剂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液膜萃取时,液膜油相(表面活性剂与煤油的混合液)与内水相(H2SO4溶液)的体积比2∶1、乳化液膜与废水的体积比1∶8、废水pH 13.0,硫酸体积分数10%、煤油中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30 g/L、液膜萃取时间 15 min;酸析沉降时,废水pH l.0,酸析沉降时间30 min;络合萃取时,络合萃取剂(烷基叔胺N235与煤油的混合液)中烷基叔胺N235体积分数30%,络合萃取剂与废水的体积比1∶4,废水pH l.0,络合萃取时间30 min.在此最佳处理条件下,废水COD总去除率可达93%,吡啶去除率达99.9%以上,总磷去除率可达97%,BOD5/COD提高至0.32,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35.
优势菌对焦化废水中几种有机物降解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焦化厂曝气池活性污泥和废水处理工艺出水中筛选出6株革兰氏阳性优势菌,根据菌株、菌落形态和大量生化实验将菌株鉴定到属.确定了降解所需的最佳实验条件.分别为温度30 ℃,转速100 r/min,菌株投加量20%(V(菌液)/V(废水)).实验发现,筛选出的6株优势菌对喹啉、吡啶和萘有良好的降解效果,但以喹啉为碳源和氮源筛选出来的H24,H26和H31对喹啉的去除率优于其他3株菌株,而以萘为唯一碳源的H14对萘的去除率优于其他菌种.6株优势菌的驯化活性污泥能进一步提高对喹啉、吡啶和萘的去除能力,去除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6.
采用超声/Fenton技术处理三氯吡啶醇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声/Fenton氧化最佳操作参数为H2O2投加量0.7 mol/L、Fe2+投加量1.39 g/L、反应时间90 min,此时COD降解率达95.3%。结果表明,Fe2+投加量是影响CODCr去除率最主要的因素。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分析了超声/Fenton反应前后产物,初步探讨了超声/Fenton氧化法处理三氯吡啶醇钠废水的反应历程:在·OH作用下,氯苯与苯环转化为氯乙烯等小分子物质;氯乙烯发生加氢反应,进而转化为氯乙烷、氯甲烷。氯原子能够被·OH氧化为Cl·,并通过氢原子取代反应,将氯乙烯转化为1,1-二氯乙烯。  相似文献   
37.
借助GW—75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根据吸光度的加和性,通过解联立方程组对焦化废水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有机物喹啉,吡啶,吲哚,苯酚的混合物进行了分析测定,相对误差一般小于10%。此法的优越性在于不需要任何复杂的分离程序(如萃取,色谱等分离技术)便能直接求得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38.
缺氧反硝化去除难降解杂环化合物吡啶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实验室中,采用好氧、厌氧和缺氧间歇试验,研究焦化废水中一种难降解有机物--吡啶的生物降解性能。试验主要研究了在缺氧状态下吡啶的生物降解性能、适宜的N/C比、N源的变化情况等。研究结果表明,缺氧反硝化状态下吡啶的生物降解性能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39.
白腐菌在固体培养基下对吲哚和吡啶的降解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稻草秆粉介质中白腐菌对吲哚和吡啶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分别为200、80 mg/L左右的吲哚可被白腐菌去除99%以上,质量浓度为74 mg/L吡啶的去除率为61.5%;白腐菌在稻草秆粉培养体系中对吲哚和吡啶的降解,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其中反应速率常数K(高浓度吲哚)>K(低浓度吲哚)>K(吡啶);高低浓度吲哚和吡啶3个降解体系的漆酶活力在第6天达到最大;漆酶在吲哚和吡啶降解过程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但酶活的变化与吲哚和吡啶的相对去除率不呈线性相关,稻草秆粉培养基中的介质和培养环境在降解过程中可能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铬(Ⅲ)和铬(Ⅵ)的离子色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玉芝  牟世芬 《环境化学》1996,15(5):446-450
本文对水样中Cdr和Cr的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Cr经柱前衍生,与CCrtO^2-4状态存在的Cr在阴离子交换柱上分离,用光度法检测。Cr和Cr以最低检出限分别为30μg.l^-1和1μg.l^-1,常见阴,阳离子不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