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1 毫秒
51.
根据建设项目供暖、制冷规模下的地下储能中央空调系统取水方案,在取用水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实现水资源-经济-社会相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水资源主管部门、用水单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53.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水)。水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人来说,水是仅次于氧气的重要物质。在成人体内,60%的重量是水。儿童体内水的比重更大,可达近80%。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人类疾病的80%与水有关,水出现问题将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  相似文献   
54.
在模拟浅层地下水低温、缺氧的环境条件下,利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研究了经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正丁酯(DBP)处理的江汉平原浅层含水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的数量、整体活性、多样性指数以及代谢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微生物的数量、整体活性随DBP浓度不同有差异;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而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差异显著.低浓度DBP(<400mg/kg)可以抑制部分微生物的生长,而促进与DBP代谢有关的微生物活性;高浓度DBP(796mg/kg)则抑制了微生物数量,破坏物种的均一度,最终导致沉积物中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发生改变而产生代谢变异性.  相似文献   
55.
3H和99Tc在黄土中的迁移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H和99Tc是低中放废物处置中2个重要的核素,在处置场的安全评价中十分重要.由于介质对3H和99Tc的吸附较弱,常忽略其滞留性,并用3H标定地下水的流速.野外实验表明:在包气带中,黄土对99Tc的吸附大于3H;在含水层中,黄土对3H迁移的影响大于99Tc.本文根据实验数据,采用非平衡吸附模式NESOR程序分别模拟了3H和99Tc在黄土包气带和含水层中的迁移过程.模拟结果表明:99Tc在黄土包气带中的分配系数范围为0.05~0.055mL/g;3H在黄土含水层中分配系数为0.116mL/g,该参数是黄土对3H和99Tc综合影响的结果,其滞留机理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56.
提出了一个越流含水层系统考虑弱透水层吸附作用的地下水污染数学模型,模型应用于太原地地下水中汞污染的数值模拟,水位拟合误差为0.407-0.50m,汞离子浓度拟事误差小于4%-5%,表明模型可靠,合理,为定量预测越流含水层系统地下水污染提供了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57.
着重试验了生物降解数学模型的模式参数的变化对生物降解的影响。并根据数值实验结果对模式的参数相互作用大小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58.
讨论了含裂隙介质地下水污染物输运与生物降解非线性方程组数值求解方法。用三次迎风插值方法计算裂隙介质中常见的场变量陡变化问题,用劈裂算子法,解决了方程中对流扩散过程与生化过程非线性耦合,并对快速生化反应项,利用对流项与该反应项的特征时间量级估算,给出了求生化过程作用子步的时间步长估算办法。用上述方法所得到的模拟结果与解析和实验结果对比,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59.
多环芳烃菲(PHEs)在含水层砂土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多环芳烃菲(PHEs)在4种不同粒径的含水层砂土中的吸附规律及其吸附速率线性方程,探讨了离子强度和pH等因素对菲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说砂土对菲的吸附量都很小;直径在0.15~0.25mm范围内的砂土对菲的吸附效果最好、速率最快;含水层的离子强度越大、pH越大,砂土对菲的吸附量越小。  相似文献   
60.
柠条塔井田内的直罗组砂岩层属于孔隙裂隙含水层且富水性差异较大,若煤层采动区域位于直罗组砂岩富水性强的区域,顶板水害直接威胁矿井安全生产。采用沉积学方法分析了柠条塔井田直罗组砂岩的沉积特征、直罗组顶部风化砂岩特征、直罗组砂岩的富水规律,并对柠条塔井田内的直罗组砂岩富水性进行了分区。结果表明,直罗组地层在垂向上分为3段,为辫状河沉积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曲流河沉积相和滨浅湖沉积相;直罗组沉积相以砂坝和粉砂-泥质河漫、砂质河道骨架为主,表现为南北向分布。其中,能够为地下水提供较好储存空间的主要是砂质河道及砂坝发育的厚度较大的砂岩层,此地段的砂岩富水性相对较强。直罗组砂岩厚度越大,富水性越强。研究表明直罗组沉积相与地层的富水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根据砂体的展布规律将研究区划分为富水性不同的3个区(强、中等和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