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62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11.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孕酮、雄烯二酮、17β-雌二醇、雌酮4种天然性激素在我国东北黑土中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4种激素在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R2=0.84~0.98,p0.01),降解速率常数为0.010 0~1.004 2 d-1;4种激素在灭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均远大于未灭菌土壤,分别为未灭菌土壤的24.7、20.1、49.5和23.6倍;微生物是影响孕酮、雄烯二酮、17β-雌二醇、雌酮在黑土中降解的主要因素;4种激素在不同含水量黑土中的降解半衰期为0.69~4.92 d,孕酮和雄烯二酮的降解速率随土壤含水量升高而加快;17β-雌二醇和雌酮的降解速率随土壤湿度增加而增加,但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淹水状态时,其降解速率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12.
如今颗粒物是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的首要污染物之一,而土壤扬尘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已经严重影响到大气质量及人们的生存环境,而聚丙烯酰胺不仅能促进植物生长,还能使土壤颗粒和孔隙结构保持稳定,控制土壤扬尘,因此通过聚丙烯酰胺与植物联合作用控制土壤扬尘排放对提升城市环境大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基于现有文献数据的基础上,以四川彭州市附近农田边裸露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人工模拟对照试验,探讨了聚丙烯酰胺不同用量下与植物联合作用对抑尘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土壤扬尘污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PM2.5和PM10的排放浓度随着聚丙烯酰胺的浓度增加而增加,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与植被覆盖作用相比,聚丙烯酰胺和植被覆盖的同时作用能更好的降低PM2.5和PM10排放浓度,PM2.5浓度较之前平均下降了32.9%,PM10浓度较之前相比平均下降了37.1%。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可知,聚丙烯酰胺浓度在20 g/m2到25 g/m2时,整体抑尘效果最好,在施工7天时,PM2.5和PM10浓度平均下降了63.4%和77.9%,在施工1个月时,PM2.5和PM10浓度平均下降了和43.8%和56.3%。实验结论为利用聚丙烯酰胺和植物联合作用可以显著降低各时间段的土壤扬尘含量,为科学的治理土壤扬尘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3.
2012年7月-2012年12月,采用LI—COR-8100测定了柳树、圆柏和杏树3种北京绿化树木的土壤呼吸速率,并分析了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为:柳树3.53μmol/(m2·s),圆柏2.68μmol(m2·s),杏树2.38μmol/(m2·s);3种树木土壤呼吸速率呈现相似的月动态,与温度呈极显著指数相关,而与土壤水分相关性不显著。8月柳树和圆柏的土壤呼吸显著高于杏树;9月柳树的土壤呼吸显著高于圆柏和杏树;10—11月3种树木之间差异性不显著。8—9月土壤呼吸速率和温度、树木胸径、总碳、总氮、有机碳及硝态氮显著相关,而与碳氮比、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8—9月间3种树木的土壤呼吸主要受到树木胸径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模型解释率为42.0%(p=0.001)。  相似文献   
114.
咸阳附近苹果林地土壤水分动态与水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样品采集和水分测定,对咸阳庞西村和庞南村10龄、12龄、15龄、17龄苹果林地下0~6m深度范围土壤含水量及其水分恢复、水分平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4种中龄苹果林下约4.1~6m土层发育了轻度干层,2.1~4m土层没有干层发育。该区2007年土壤含水量分布深度变化和干层分布深度均具有反常特点。资料表明苹果林地干层恢复的降水量是700mm左右,也表明这样的降水条件已能满足人工林正常生长需要,而过去确定800 mm年降水量才能发育森林的标准明显偏高。从2002到2007年,随着该区年降水量从约400mm到800mm再到500mm再到700mm的变化,土壤水分平衡呈现由负到正再到负再到正的变化,土壤干层呈现从有到无再到有再到无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5.
有机肥与改良剂施入土壤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培肥地力的重要措施,但也会影响土壤的氨挥发,探索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对于减少氮素损失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设施番茄微区试验,采用LGR915-0016超便携NH3分析仪观测不同施肥方式[50%化肥N+50%有机肥N+改良剂组(HYG)、50%化肥N+50%有机肥N组(HY)、100%有机肥N组(Y)、100%化肥N组(H)和不施肥处理组(CK)]下土壤氨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在番茄生育期内,不同施肥方式下设施土壤氨挥发通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土壤氨累积挥发量方面,与CK处理相比,H和HY处理下土壤中氨累积挥发量分别增加了11.76%和12.03%;Y和HYG处理则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氨累积挥发量,分别下降了24.31%和15.20%.就单因素模型而言,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氨挥发通量与0~10 cm土壤温度呈线性回归关系,且各处理均达到显著水平(P均小于0.05);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氨挥发通量与0~10 cm土壤含水量均呈显著二次回归关系(P均小于0.05);与单因素相比,0~10 cm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的双因素复合模型(R2为0.700 6~0.849 7)可以更好地解释土壤氨挥发通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分析显示,土壤氨累积挥发量与0~2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pH及土壤孔隙度均呈极显著相关(P均小于0.01),与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呈显著相关(P < 0.05).采用PCA分析提取的2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3.09%.研究显示,不同施肥方式会影响设施土壤氨挥发通量,综合考虑土壤氨累积挥发量及其影响因素,100%有机肥N组在降低土壤氨挥发方面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组.   相似文献   
116.
土壤质地和水分对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通过14C示踪技术模拟实验(25℃下)研究砂壤土、壤黏土、粉黏土3种质地的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对水分变化的响应.砂壤土和壤黏土中水稻秸秆(14C标记)的矿化率在75%田间持水量(WHC)达到最大值,160 d分别约为53%和58%,粉黏土在45%~105% WHC范围内的矿化率处于缓慢升高趋势(41.8%~49.0%);3种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矿化率都在75% WHC最高,砂壤土为5.8%,壤黏土为8.0%,粉黏土为4.8%,但超过此含水量后,其矿化率显著下降.3种质地水稻土的添加和原有有机碳的矿化率与土壤含水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p<0.01).本研究进一步澄清了淹水对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7.
含水量对垃圾土中有机物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水量是影响垃圾土中有机物降解的因素之一,本文根据重庆市垃圾土的成分特点,自配生活垃圾试样进行试验,研究在不同的含水量情况下,由于有机物的降解而引起的垃圾土的质量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试样的质量变化在试验初期较大,随着时间推移,质量变化逐渐减小,至试验后期,质量基本无变化。通过数据拟合可知,质量变化及有机物的降解率呈现指数型衰减规律,降解速率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水对有机质降解有促进作用,当含水量为50%时,有机物最易发生降解。  相似文献   
118.
对两组不同含水量的压实坡积土样进行三轴CD试验,利用试验得到的ε1~q曲线以及体应变εv、剪应变εr、平均正应力p和广义剪应力q等数据,通过神经网络反演,并采用可视化处理技术,得到试样的部分应力应变关系三维曲面,为三维数值建模研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对川西北高寒草地不同类型的沙化样地0—10cm,10~20cm和20~30cm土壤有机质、pH和含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沙化程度加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明显降低;(2)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未沙化、轻度沙化样地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重度沙化样地则相反;(3)中度和重度沙化样地土壤pH约7.0,未沙化和轻度沙化pH值在6.5左右;沙地土壤有机质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沙化土壤有机碳与水分损失是一个正反馈。鉴于川西高寒草地特殊环境,探讨了选用适宜的多年生高原药用植物或者其他高价值资源植物作为固沙材料,将治沙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建立高寒沙化草地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0.
采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前期含水量对填土和砂黄土的坡面土壤硝态氮和磷素流失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淋失是土壤硝态氮流失的主要途径,仅在前期含水量高于20%时,才产生硝态氮大量径流流失;随着土壤前期含水量的提高, 土溶解态磷(DP)流失量与泥沙浸提态磷(SEP)流失量的比值呈减少趋势,砂黄土中该比值却呈指数函数增大趋势;2种土壤坡面径流SEP流失量与产沙量呈线性关系;通过坡面物质流失量(NO3--N、SEP、DP和产沙量)与前期土壤含水量的二次多项式关系,获得了使黄土坡面物质流失量最小的最优前期含水量值,其中土为10.21%~11.37%,砂黄土为8.97%~13.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