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694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995篇
基础理论   413篇
污染及防治   222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固定化细胞生产L-苯丙氨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乙烯醇(PVA)凝胶包埋固定假单胞菌E4-106细胞,最佳ρ(PVA)为80g/L;最适湿细胞包埋量为每ml凝胶0.3g;转氨酶活力回收率为78%,连续反应21批次后,固定化细胞酶活力为初始最高活力的91%;用固定化细胞进行间歇式批次反应,结果表明其酶活性半寿期为4个月;制得的固定化细胞为直径约3mm的珠状颗粒,机械强度良好,间歇式批次反应10个月,固定化细胞凝胶颗粒无溃破  相似文献   
992.
固定化细胞生产L—苯丙氨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惭烯醇(PVA)凝胶包埋固定假单胞菌E4-106细胞,最佳ρ(PVA)为80g/L;最适湿细胞包埋量为每ml凝胶0.3g;转阔顺收率为78%,连续反应21批次后,固定化细胞酶活力为初始最高活和固定化细胞进行间歇式批次反应,结果表明其酶活性半寿期为4个月;制得的固定化细胞为直径约3mm的珠减颗粒,机械强度良好,间歇式批次反应10个月,固定化细胞凝胶颗粒无溃破。  相似文献   
993.
氟化钠与地区氟化饮用水对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年雄性小白鼠共40只,分4组,每组10只,各组动物分别自由饮水(内含2.pμg/ml与250μg/ml氟化钠)与摄食(普通饲料)4周。 骨髓细胞染色体研究结果指出,经2.5μg/ml与250μg/ml不同浓度氟化钠处理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为1.4%与3.3%,明显高于对照组。畸变类型主要是单体型,另一方面,某地区氟化钠饮用水(2.5μg/ml)染色体畸变率仅为0.1,明显低于同浓度氟化钠(2.5μg/ml)。  相似文献   
994.
太晤士河Datchet站藻类种群季节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1985年10月至1986年6月定期从太晤士河Datchet监测站采集藻类标本和水样,各得样品32号。经鉴定有蓝藻门、隐藻门、金藻门、硅藻门、裸藻门和绿藻门的藻类共31个属。关于藻类的定量分析进行了藻类的计数、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和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数量与体积的计算。在各种主要的生态因子中,藻类细胞总数与PH值、温度等成正相关;与各种化学因子,如CaCO3、CO2、PO4-P、NO3-N、SiO2等成负相关。在藻类生长高峰期,PO4-P 被消耗净,成为藻类生长的限制因素。此外,CO2的含量也可能成为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995.
IABR-IBAF工艺处理猪场稳定塘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且碳氮比失调是造成养猪场稳定塘废水难于处理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基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厌氧折流板(IABR)与曝气生物滤池(IBAF)组合工艺处理稳定塘废水,对比了IABR-IABF组合工艺与单一IBAF工艺的处理效果,研究了碱度和碳源对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组合工艺平均进水COD1532.6mg/L,平均出水为332.7mg/L,去除率为78%,NH3-N平均进水538.6mg/L,平均出水为12.3mg/L,去除率97.7%。以新鲜废水做反硝化阶段的碳源时TN去除率93%,可有效解决脱氮过程中的碳源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996.
以酵母菌作为敏感材料的BOD生物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一株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菌种作为敏感材料 ,研制的的生物传感器可采用稳态呼吸速率法进行 BOD快速测定。该方法与广为采用的五天生化需氧量标准稀释测定法有良好的相关性 ,线性范围为 0~ 2 0 0 mg/ L,可在 1 5 min内完成一个样品 BOD的测定。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准确度 ,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 0 .9987  相似文献   
997.
运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系统(RTCA)和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分别检测柴油废气颗粒物(DEP)致支气管上皮细胞(HBE)细胞毒性,从而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分别以浓度为0、3.5、7、14、28和56 mg·L-1 2种柴油废气标准参考颗粒物(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 1650b,SRM 1650b;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 2975,SRM 2975)对 HBE 细胞进行暴露处理,分别暴露6、12、24和48 h后,检测不同DEP致HBE细胞毒性,比较各组之间细胞存活率或标准化细胞指数(normalized cell index,NCI)值的差异,考察2种方法的优缺点.并用细胞凋亡实验检测各差异组之间的凋亡率.在相同染毒浓度及暴露时间,与SRM 1650b相比,SRM 2975对HBE细胞的毒性更强.在RTCA检测DEP致HBE细胞毒性时,低浓度DEP组的NCI值已经表现出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相同时间条件下,CCK-8法在更高浓度的DEP组才检测出显著的细胞活性下降(P<0.05).且由细胞凋亡实验证实,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DEP组的细胞凋亡率已经有统计学差异.相对于CCK-8法,RTCA更适用于检测DEP致贴壁HBE细胞毒性.CCK-8法更适用于检测DEP致悬浮细胞的细胞毒性或与气液暴露装置联用时的贴壁/悬浮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998.
人正常角膜上皮细胞(HCE)经室内环境浓度下的铜(10μmol·L-1)、锰(20、40 μmol·L-1)单独及复合暴露后,采用CCK-8法对细胞活力进行检测,使用Annexin V-FITC/PI试剂盒测定了细胞凋亡率,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从分子水平比较了不同暴露组炎症(NLRP3,IL-1β)和凋亡调控关键...  相似文献   
999.
镉全细胞微生物传感器(cadmium whole-cell biosensors,Cd-WCBs)以微生物为载体,利用微生物的调节元件组成模块化基因回路,以实现镉生物有效性的简单、经济和高通量检测.本文概述了基于转录因子和酶生物传感器构建的非特异性Cd-WCBs,以及基于转录因子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构建的特异性Cd-WCBs.本文还总结了Cd-WCBs的基本优化策略,主要包括对识别蛋白进行定向改造或定向进化、利用反馈调控优化基因回路以及改造底盘细胞的金属调控系统.目前,Cd-WCBs已经用于不同环境介质中镉的生物有效性检测,但是其在实际环境中细胞活性,和检测性能仍有待提高.本研究指出未来可通过开发和改造底盘生物来提高传感器的环境适应能力,利用多种合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00.
烟草特异性亚硝胺N’-亚硝基新烟草碱(NAT)和N’-亚硝基假木贼碱(NAB)不仅在所有烟草制品和烟草烟雾中广泛存在,还存在于大气颗粒物中,表明这2类污染物存在不可避免的暴露风险。NAT和NAB被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活化是发挥其致癌活性的重要前提,但到目前为止反应机理细节尚未被系统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系统揭示了NAT和NAB代谢的α-羟基化致癌路径,明确了反应的机理细节及能量关系。计算表明,P450催化的NAT和NABα-羟基化路径主要包括:(1)氢夺取反应(能垒为12.7~21.6 kcal·mol-1),形成放热但不稳定的Cα自由基中间体;(2)无能垒的羟基转移反应,形成剧烈放热的α-羟基化中间体;(3)α-羟基化中间体的自发分解反应(能垒为14.1~20.1 kcal·mol-1),产生最终有致癌潜力的重氮氢氧化代谢物。进一步比较发现,NAT 2-羟基化和6-羟基化路径都是其代谢的潜在致癌路径,而NAB的2’-羟基化路径是其主要致癌路径。此外,尽管NAT和NAB在结构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后者的致癌活性可能要略高于前者。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理解NAT和NAB的代谢活化机制,并有助于识别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合理评估这2种亚硝胺污染物暴露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