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5篇
  免费   726篇
  国内免费   2410篇
安全科学   523篇
废物处理   460篇
环保管理   259篇
综合类   4590篇
基础理论   897篇
污染及防治   1415篇
评价与监测   160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12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548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522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镉在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研究了土壤对镉的吸附及其解吸特性,结果表明:红壤、黄棕壤、黄红壤吸附镉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常数K为:黄红壤>黄棕壤>红壤,与土壤基本性质(pH、有机质和无定型铁、锰含量)呈正相关;土壤吸附镉的MgCl_2解吸率为:红壤(50.7—91.9%)>黄棕壤(72.2—80.8%)>黄红壤(63.4—65.5%)>黄潮土(39.0—46.5%),Cu(OAc)_2为:黄潮土(30.0—40.0%)>黄红壤(11.7—22.2%)>黄棕壤(6.9—12.6%)>红壤(2.1—8.0%)。土壤对镉的吸附以离子交换为主,兼有络合或沉淀。如果添加石灰、树脂及葡萄糖,会显著影响土壤对Cd的吸附和解吸状况。  相似文献   
962.
砖红壤中Al和Pb的竞争吸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pH值和离子加入量两个角度研究了砖红壤中Al和Pb的竞争吸附 .结果表明 ,当低数量的Al和Pb共存时 ,离子的吸附量与其单独存在下的情形相比都有所下降 ,该现象在低pH值的条件下较为明显 ,而随着pH值升高则逐渐减弱 ;若Al和Pb共存时的初始浓度均为 1 0mmol·l- 1 ,两者之间的竞争吸附在pH 3 5至 5 5范围内都较为显著 ;此外 ,当0 1mmol·l- 1 的Pb与 1 0mmol·l- 1 的Al共存时 ,Al的吸附没有受到Pb的影响 ,此时尽管Al和Pb的浓度比为 1 0∶1 ,但土壤对Pb的吸附并没有被Al完全抑制 ,反映出土壤表面某些吸附位对Pb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63.
王敏  屈锋  林金明 《环境化学》2003,22(3):236-240
1 IntroductionTransitionmetalswereamongthemostconcernelementsinenvironmentalanalysisduetotheirpotentialrolestoplantandanimals[1 ].Theserolesoftransitionmetalsinenvironmentdependedontheirconcentrationinthesoil,waterandlivingthings.Currently ,themostutiliz…  相似文献   
964.
带希夫碱和酰肼基团的壳聚糖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刘芳  董世华 《环境化学》1996,15(3):207-213
本文利用壳聚糖C2位上活泼氨基与水杨醛进行大分子反应,再以环硫氯丙烷作交联剂,合成了带有邻羟基希夫碱基团的交联型壳聚糖螯合树脂;利用带有游离氨基的交联壳聚糖与丙烯腈进行大分子反应,合成了带有氰基的功能聚合物,再由CT-CN与水合肼进一步反应,制得了带有酰肼基轩物壳聚糖螯合树脂。  相似文献   
965.
活性污泥对重金属离子混合物的生物吸附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活性污泥研究了影响污泥吸附Zn^2 ,Cu^2 和Cd^2 三种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因素,在实验条件下,温度对污泥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体系Ph值和吸附时间等的影响较为重要,活性污泥对Cu^2 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Zn^2 则与Freundlich模型的符合程度优于Langmuir模型,Cu^2 的吸附与两个模型的符合程度一致,另外,活性污泥对Cu^2 离子的吸附性能明显高于其他离子,但在实验中未发现不同金属离子之间存在明显吸附抑制或促进。  相似文献   
966.
活性炭吸附水中铅离子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骏  秦张峰 《环境化学》1997,16(5):423-428
本文采用两种煤质活性炭,研究了其对不同浓度二价铅离子溶液的吸附,应用固定床吸附动力学模型,Marqadt方法非线性回归固定床吸附流出曲线,获得了铅离子在活性炭上的扩散传质系数。结果发现,孔扩散系数Dp强裂地依赖于铅离子入口浓度,随着入口浓度的升高,孔扩散系数变小,随后用上述扩攻系数理论预测了其它操作条件下的流出曲线,结果表明实验曲线与理论预测曲线能很好地相符,动态法能可靠地获取固吸附过程的吸附及扩  相似文献   
967.
环境样品中非邻位取代共平面多氯联苯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储少岗  蔡美琳 《环境化学》1997,16(4):327-332
本文对测定实际环境样品中痕量非邻位取代共平面多氯联苯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样品萃取,净化后,经活性碳性层析分离,利用GC-ECD毛细管柱双柱定性,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了土壤和鱼肌肉中μg·kg^-1数量级的3,3‘,4,4’-四氯联苯及ng·gkg^-1数量级的3,3‘,4’,5-五氯联苯。  相似文献   
968.
刘媛媛  潘纲 《环境化学》2006,25(1):6-10
水溶液中H-酸通过磺酸基团吸附在TiO2表面,UV照射TiO2所产生的自由基首先进攻吸附在TiO2表面的磺酸基团,从而进一步导致萘环开环.pH 2.5条件下,虽然饱和吸附量较大,但由于H-酸仅通过一个磺酸基团吸附在TiO2表面,过程中产生的硫酸根速率较慢,最终的光降解速率也较慢.pH 5.0条件下,虽然饱和吸附量较小,但由于吸附在TiO2表面的两个磺酸基团同时受到来自TiO2表面自由基的进攻,过程中产生的硫酸根速率较快,最终的光降解速率也较快.吸附模式的差异是导致H-酸在不同pH值条件下光催化降解途径和速率差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69.
潘媛媛 《环境化学》2006,25(4):528-530
大多数氨基酸具有弱发光基团,在高浓度时才可用紫外吸收检测.发酵液或细胞培养基中的许多成分也具有发色团,用吸收法检测时这些成分会干扰氨基酸的直接检测.因此,可以用安培法直接检测这类物质.积分脉冲安培检测法(IPAD)是一种强大的检测技术,它有很宽的线性范围和很低的检测限.采用AminoPac PA10阴离子交换柱可以分离所有常见的氯基酸.AAA-DirectTM将阴离子交换(AE)和IPAD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同时检测复杂样品中的糖、乙二醇、糖醇(醛醇)和氨基酸.  相似文献   
970.
天然水体沉积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杜青  文湘华 《环境化学》1996,15(3):199-206
本文运用表面络合模式,研究了江西乐安江下游黄龙庙沉积物的吸附特性,测定了样品对重金属CU,cD的吸附等温线和PH吸附突跃曲线;应用FITEQO程序计算了沉积物的表面固有吸附常数;对恒定容量模式,扩散层模式和三层模式在天然水体沉积物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