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68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51.
根据目前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要求,燃气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的控制标准是颗粒物、SO2、NOx排放质量浓度小时均值分别不高于5、35、50 mg/m3。通过对武钢有限热能电站2台220 t/h高温高压燃气锅炉的烟气净化工艺的选择和论证,最终采用低氮燃烧+SCR脱硝+钙基固定床干法脱硫除尘工艺,实现热能电站锅炉的超低排放改造,为其他燃气锅炉的烟气净化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2.
改性生物炭固定床对模拟湖库水体中Mn2+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洁  叶志隆  王佳妮  蔡冠竟 《环境科学》2022,43(11):4971-4981
湖库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水资源,而湖库饮用水中锰离子(Mn2+)的季节性超标成为威胁人类的生活健康和社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开展了NaOH改性生物炭的静态吸附研究,并考察了热解温度(400、500和600℃)和改性条件(未改性、碱前处理改性和碱后处理改性)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碱前处理改性能提高生物炭的吸附容量,在400℃时获得最大吸附容量为41.06 mg ·g-1.之后,开展了改性生物炭固定床对Mn2+的动态吸附研究.结果表明,碱改性生物炭在静态吸附状态下的吸附能力越强,其在固定床动态吸附过程中的穿透点(ct/c0=0.1)和饱和点(ct/c0=0.9)时间越长;当分别提高Mn2+初始浓度和进水流速时,固定床吸附的穿透点时间由360 min分别缩短至160 min和200 min,饱和点时间由865 min分别缩短至700 min和600 min.Thomas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生物炭固定床吸附过程,表明动态吸附过程中,生物炭对Mn2+的去除由化学吸附主导,研究结果可为实际运行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3.
针对印染废水色度高,脱色难度大的问题,通过固定床工艺利用灭活的好氧颗粒污泥(AGS)对水中结晶紫(CV)进行动态吸附.通过对固定床高度、CV初始浓度和和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进行探讨,采用Thomas模型和BDST模型对动态吸附试验所得数据拟合并获得了相应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固定床高度的增加,穿透时间和饱和吸附时间延长;当CV初始浓度和流速增加时,穿透时间和饱和吸附时间急剧缩短.Thomas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AGS对CV的动态吸附动力学.当CV浓度为100mg/L,流速为8.3mL/min,固定床高度为20cm时AGS对CV的吸附动力学与Thomas模型拟合程度最好,相关系数为0.9813.BDST模型能准确预测穿透时间,平均误差小于10%.吸附CV染料后AGS可用无水乙醇进行再生.  相似文献   
54.
邵林广  陈斌  黄霞  钱易 《环境科学》1994,15(6):51-53
用内填YDT弹性立体填料的水解(酸化)-缺氧-好氧固定床生物膜系统焦化废水。结果:当进水COD和NH3-N浓度分别为1065mg/L和253mg/L,系统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3.5h,混合液回流比为3.6时,出水COD约为180mg/L,NH3-N为5mg/L,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83%和98%。  相似文献   
55.
复极性固定床电解反应器对活性染料的降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管玉江  杨卫身 《环境化学》1999,18(3):270-273
本文用复极性固定床电解反应器对16种活性染料的脱色降解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染料脱色率在99.6%以上,出水上清液COD去除率绝大部分在90%以上,对活性翠蓝KN-G和活性深蓝KM-GR的铜去除率分别为97.0%和99.7%。  相似文献   
56.
设计了腐殖土固定床串联缺氧SBR多级反应器对填埋场臭气与渗滤液进行协同处理,以气体表面负荷、水力负荷、污染物负荷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探究腐殖土固定床对氨气与硫化氢的处理效能与去除机理,并运用物料衡算的方法对腐殖土固定床去除氨气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腐殖土固定床对氨气与硫化氢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与98%,各因素对氨气去除率的影响大小的依次顺序为气体表面负荷>污染物负荷>水力负荷,各因素对硫化氢去除率的影响大小的依次顺序为污染物负荷>气体表面负荷=水力负荷,最佳实验条件为气体表面负荷为7 m·h-1,水力负荷为0.12 m·d-1,氨气负荷为10 mg·(m3·h)-1,硫化氢负荷为2 mg·(m3·h)-1。机理分析的结果表明多级串联腐殖土固定床对氨气去除主要是靠气相与液相的分压差(浓度差),传质受进口氨气浓度、即氨气气相分压影响,此过程中气膜阻力远大于液膜阻力,近似于气膜控制过程,且各级液相氨氮等效形成的分压差距较小、气相与液...  相似文献   
57.
利用活性炭固定床吸附分离表面活性剂和多环芳烃(PAH)的混合溶液,选取了具代表性的表面活性剂(TX100)和PAH(菲(PHE)等)。实验结果表明,流量越低、活性炭填充量越多、表面活性剂浓度越高、PAH浓度越低,越有利于表面活性剂的回收和PAH的去除。定义了有效回收时间,该时间是指PAH穿透10%的时间与表面活性剂穿透90%的时间之差,该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表面活性剂的回收。采用BDST和Thomas模型对TX100和PHE进行了吸附模拟,效果均较好;BDST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当活性炭对TX100的吸附接近饱和时仍对PHE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活性炭固定床吸附分离法可节约运行成本0.06元/L。  相似文献   
58.
靳菁  李剑超  毛勇  徐娜 《环境工程学报》2014,8(8):3125-3131
感应热固定床(IHFB)作为新型热传递方式下非均相反应器,利用感应加热铁磁材料将热量传递至液相,形成固液界面高温微反应区,实现有机废水低能高效降解。实验以海绵铁为感应内核,淀粉为碳源,0.2 mol/L硝酸镍为浸渍溶液,按照一定固液比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C包覆表层负载NiO的感应热催化剂(mNiO/C),对mNiO/C材料的形态结构进行了SEM、ES和XRD表征。结果表明,铁碳比(Fe/C)3∶1、浸渍固液比1∶1、500℃下焙烧2 h,重复包覆3次所得的mNiO/C材料结构最稳定、催化活性最大。并以直接紫D-BL模拟废水为进水,考察了流动状态下感应热固定床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CWPO)降解染料废水的性能,在最优条件下,染料降解率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9.
采用海藻酸钠包埋固定微生物,研究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固定床去除SO2气体的工艺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颗粒填充的固定床适宜的pH值为5~6;当入口气体SO2浓度为5g/m^3时,固定床对SO2的净化效率可达99%以上,生化去除量呈线性增加。运行30天固定化细胞的活性未出现下降趋势,固定化细胞小球也未出现溶胀或变形。  相似文献   
60.
采用三维电极固定床技术对焦化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电极技术能有效的处理焦化废水,在槽电压为12V,液体催化剂量为1500mg/l,反应时间为60min,ph为3,CODcr去除率可达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