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36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研究了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和草酸及酒石酸协同草酸淋洗镍污染土壤的效果,优化了淋洗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0.30 mol/L的酒石酸与0.20 mol/L的草酸以体积比为1∶4配成淋洗剂,淋洗时间为720 min,液固比(淋洗剂体积与土壤质量比,mL/g)为25.0,淋洗剂pH不做调节,淋洗后土壤中镍的去除率达73.7%,镍的浸出质量浓度降至3.89 mg/L,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值5 mg/L;酒石酸协同草酸淋洗使土壤中镍的弱酸提取态含量下降了80.2%,可还原态含量下降了74.7%。  相似文献   
52.
煤矸石微生物脱硫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本试验室自主分离筛选出的氧化硫硫杆菌,通过煤矸石浸泡的微生物脱硫和煤矸石柱状淋洗的微生物脱硫试验,研究该菌株对大武口高硫煤矸石的脱硫效果.煤矸石浸泡试验表明,微生物对煤矸石脱硫效果明显,浸泡煤矸石2 h后脱硫量达0.79 g/L,脱硫率达24.5%,21 d持续稳定升高,脱硫率达28.3%,为煤矸石的快速脱硫提供了技术支持.煤矸石柱状淋洗试验表明,前9 d是氧化硫硫杆菌脱硫的活跃期,该菌株有较高的氧化煤矸石的能力.  相似文献   
53.
比较研究了蓖麻油硫酸盐(SCOS)与普通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TX100)、Tween 80(TW80)、Brij3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对菲的增溶和洗脱作用.结果表明,菲表观溶解度与SCOS的浓度呈单一线性关系,SCOS微乳液对菲的增溶比SR=0.0314为最大,菲在微乳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系数logKem=4.44,大于菲在胶束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系数(logKmc).1:10土-水体系下,SCOS微乳液对菲污染土壤的清洗速率最快,清洗效率最高.SCOS有望成为土壤有机污染淋洗修复的增效试剂.  相似文献   
54.
改性沸石对2,4-二氯苯酚的去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HDTMAB)制备改性沸石,在与天然沸石对比的基础上,研究了改性沸石在动态条件下去除2,4-DCP的效果。并对影响去除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沸石粒径、进水浓度,进水流速,沸石用量,进水pH值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粒改性沸石在pH2.5左右时处理低浓度2,4-DCP溶液时,能取得较好的去除效果,流速较低时去除率最高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5.
56.
韩洋  李平  齐学斌  崔丙健  常迪  马欢欢 《环境科学》2018,39(9):4366-4374
为了探讨再生水不同灌水水平对土壤酶活性和环境污染指示菌耐热大肠菌群分布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灌水实验,研究再生水、自来水不同灌水水平对土壤酶活性和耐热大肠菌群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土壤酶活性方面,相同灌水水平下,与自来水处理相比,再生水灌溉处理提高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再生水不同灌水水平对比分析表明,充分灌水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蔗糖酶活性和深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2)在土壤耐热大肠菌群分布方面,相同灌水水平下,与自来水灌溉处理相比,再生水灌溉显著提高了土壤耐热大肠菌群数量;再生水不同灌水水平对比分析表明,充分灌水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耐热大肠菌群数量;4个处理的表层土壤耐热大肠菌群数量均显著高于深层,且随着灌溉时间的推移,0~60 cm各土层的土壤耐热大肠菌群数量存在降低趋势.(3)通过对土壤耐热大肠菌群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耐热大肠菌群数量与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再生水灌溉促进了土壤C、N循环转化酶的活性,合理控制再生水灌水水平可以有效阻控土壤耐热大肠菌群的数量.  相似文献   
57.
为了探明土壤异位淋洗技术对土壤生态的影响,尤其是微生物生境的影响,该研究采用了不同表面活性剂作为淋洗剂清洗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通过比较不同表面活性剂,与原土之间的微生物相对丰度、界门纲目科属间分布差异、属的差异以及基因功能聚类分析表明,异位淋洗对土壤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带来了显著影响,如微生物丰度下降1/3~9/10,群落结构改变,尤其是优势菌群结构变化,土壤功能差异变大(p<0.05),土壤功能朝着下降的趋势发展,其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相较于化学表面活性剂而言,对土壤微生物环境的生境影响较小,进而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程度能够降至较低水平。为此在土壤淋洗工程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土壤生态的影响及其后续利用。  相似文献   
58.
柠檬酸淋洗去除土壤中铬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铬渣污染场地常常对其周边的土壤及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因此,亟需探索修复铬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技术方法.本文以某典型铬渣堆存场地内采集的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配置了浓度分别为0.01、0.05和0.1 mol·L-1的柠檬酸溶液,通过振荡洗脱批实验和淋洗柱实验对柠檬酸去除土壤中铬的效果和机理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对土壤中可还原态与可氧化态铬的淋洗效果显著优于去离子水,其对土壤中总铬的淋洗率可达80.7%,而去离子水仅为49.9%;在振荡洗脱批实验初期,土壤中50%左右的铬可以快速扩散到溶液中,且不同淋洗剂间淋洗效果无显著差异;柠檬酸的存在,使得反应体系中的六价铬逐渐被还原为三价铬,且还原速率随柠檬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大;p H并非影响柠檬酸去除土壤中铬效果的唯一主要因素,柠檬酸对土壤中铬的去除机制还缘于其对土壤中三价铬的解吸作用.  相似文献   
59.
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现状与筛选流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汞污染土壤情况日益严峻,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汞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中国汞污染土壤现状和汞对人体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如热处理法、淋洗法、固化/稳定化、生物修复等技术进行了综述,总结得出各类修复技术的优缺点、技术关键点等,并给出了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筛选流程.指出了中国当前在汞污染土壤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中国日后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常规淋洗的优化技术,包括复合减量化技术、淋洗助剂的使用等化学优化技术以及电动力法、超声和微波法等物理优化技术;同时介绍了新型绿色淋洗剂的研发和使用情况,包括可降解螯合剂、植物浸提液及生物表面活性剂;概述了淋洗液的后处理和回用工艺。提出了开发新型淋洗剂、淋洗优化技术及淋洗液后处理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