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34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海燕  刘阳  李娟  卢海威 《四川环境》2010,29(6):138-141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重要的世界性环境问题之一。随着重金属污染土壤场地日渐增多,如何安全有效地修复并利用这些受污染的土壤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本文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常用修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并重点介绍了土壤淋洗修复技术,对目前淋洗剂的应用情况、作用机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2.
再生水农灌过程中重金属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娟  范瑜  钱新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7):74-77,82
再生水回用于农业灌溉,可以缓解农业水资源的需求压力,这对徐州缺水地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及2种典型农作物——小麦、玉米的种植对As、Cd、Cu、Zn在徐州灌区土壤中迁移行为的影响.实验用添加重金属的再生水和地下水进行土柱滴灌.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和再生水、地下水轮灌之后,重金属主要在土样表...  相似文献   
63.
离子色谱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牟世芬 《环境化学》2001,20(1):95-97
离子色谱(IC)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一种,是分析离子的一种新的液相色谱方法,由于操作简便,对常见阴阳离子分析的高灵敏度,特别是对阴离子和价态形态分析的突出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电厂、半导体、食品卫生、石油化工和生命科学等领域[1].世界著名色谱学家G.Guiochon认为,近30年来气相色谱(GC)和高压液相色谱(HPLC)取得了辉煌成就.在GC和HPLC中,HPLC是应用最广泛,发表文献  相似文献   
64.
为深入研究唐山市老自行车厂场区六价铬污染机理和确定治理方案,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浸泡和土柱试验,查明了六价铬在场地包气带中的污染原理和硫酸亚铁还原固定治理土壤六价铬污染的可行性与相关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污染场地内包气带中六价铬的运移主要受吸附和解析作用的控制。使用PH值为3.0,质量浓度为2.4%的硫酸亚铁溶液作为治理药剂,可将污染场地包气带中93.24%的六价铬去除。  相似文献   
65.
柠檬酸淋洗去除土壤中铬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铬渣污染场地常常对其周边的土壤及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因此,亟需探索修复铬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技术方法.本文以某典型铬渣堆存场地内采集的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配置了浓度分别为0.01、0.05和0.1 mol·L-1的柠檬酸溶液,通过振荡洗脱批实验和淋洗柱实验对柠檬酸去除土壤中铬的效果和机理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对土壤中可还原态与可氧化态铬的淋洗效果显著优于去离子水,其对土壤中总铬的淋洗率可达80.7%,而去离子水仅为49.9%;在振荡洗脱批实验初期,土壤中50%左右的铬可以快速扩散到溶液中,且不同淋洗剂间淋洗效果无显著差异;柠檬酸的存在,使得反应体系中的六价铬逐渐被还原为三价铬,且还原速率随柠檬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大;p H并非影响柠檬酸去除土壤中铬效果的唯一主要因素,柠檬酸对土壤中铬的去除机制还缘于其对土壤中三价铬的解吸作用.  相似文献   
66.
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现状与筛选流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汞污染土壤情况日益严峻,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汞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中国汞污染土壤现状和汞对人体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如热处理法、淋洗法、固化/稳定化、生物修复等技术进行了综述,总结得出各类修复技术的优缺点、技术关键点等,并给出了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筛选流程.指出了中国当前在汞污染土壤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中国日后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air pollution control (APC) residues in China recently due to the rising proportion of waste incineration and the hazard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ues, among which heavy metal leaching toxic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Leaching behavior and potential risk of Pb and Zn in the APC residues from a Shanghai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incinerator was studied, based on the leaching test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using a geochemical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 MINTEQA2. Results showed that, extractant species and liquid to solid (L/S) ratio predominantly controlled the leaching toxicity of Pb and Zn, while ionic strength, vibration method and leaching time had less effect on the metals release. Leachate/final pH determined the metal leaching behavior, which changed the speci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extraction system. The equilibrium aqueous speciation, precipitation-dissolution of Pb and Zn was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the model computation, which was well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68.
柴油在土壤中迁移的试验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0#柴油在不同类型的土壤(壤土、砂土)中分别以连续和间歇方式入渗的渗流特征.结果表明:柴油在壤土中的入渗速率小于砂土;相同类型的土壤中,连续入渗的速率大于间歇入渗;柴油饱和溶液入渗条件下,绝大部分的柴油集中在深度小于25 cm的土层里,只有在连续入渗砂土情况下,大量的柴油迁移到了35 cm深度的土层;柴油以无水液流态(NAPL)间歇入渗条件下,壤土和砂土中各土层的柴油质量比与土层深度服从相应的负指数关系.通过对比静态吸附的结果,发现迁移过程中存在吸附、截留和生物降解作用等.  相似文献   
69.
鼠李糖脂对剩余污泥中铜和镍的去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批次淋洗的方法研究了鼠李糖脂浓度、pH、淋洗时间、提取次数以及重金属形态对剩余污泥中Cu和Ni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鼠李糖脂浓度的增加,2种重金属的去除率增加,且鼠李糖脂在碱性条件下对Cu和Ni的去除效果较好,最高去除率可分别高达80.77%和46.74%;随着振荡时间和提取次数的增加,Cu和Ni的去除率随之增加,并明显高于去离子水的提取;对污泥重金属形态进行分析发现,鼠李糖脂能有效去除酸提取态的Cu和Ni。研究结论可为剩余污泥的资源化而产生重金属安全隐患问题提供解决的参考方案和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0.
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常规淋洗的优化技术,包括复合减量化技术、淋洗助剂的使用等化学优化技术以及电动力法、超声和微波法等物理优化技术;同时介绍了新型绿色淋洗剂的研发和使用情况,包括可降解螯合剂、植物浸提液及生物表面活性剂;概述了淋洗液的后处理和回用工艺。提出了开发新型淋洗剂、淋洗优化技术及淋洗液后处理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