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采用原位水热法,将WO3纳米棒负载在层状的g-C3N4上制备具有高吸附性和光催化活性的Z型gC3N4/WO3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XPS和SEM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其光致发光光谱、光电流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考察了在可见光下g-C3N4/WO3复合材料对土霉素的降解效果及复合材料的可重复利用性能,并结合自由基淬灭实验初步推测了g-C3N4/WO3的光催化机理。结果表明,WO3纳米棒负载到g-C3N4纳米片上并形成异质结;g-C3N4/WO3异质结增强了可见光响应且降低了光生载流子复合率;添加0.6 g g-C3N4的g-C  相似文献   
72.
土霉素残留对猪粪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土霉素残留对猪粪堆肥过程的影响,以猪粪和锯末为原料,设置土霉素初始残留质量浓度分别为0、10、50、100、150 mg/kg的5个处理,进行为期30 d的好氧堆肥,研究土霉素对堆肥过程中温度、含水率、水溶性NH4+-N、水溶性NO3- -N、水溶性有机碳(DOC)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1)土霉素残留加速了温度的下降,不利于温度的上升.(2)土霉素初始残留质量浓度为100、150 mg/kg不利于堆肥过程中水分的散失,并且会造成堆肥结束后堆体的高含水率.(3)土霉素抑制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对有机氮的分解及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其中150mg/kg处理的土霉素抑制作用最显著.(4)堆肥结束后,0、10、50、100、150 mg/kg处理的DOC分别为3 815.65、3 461.88、3 429.28、3 231.18、2 782.09mg/kg.0 mg/kg处理的DOC高于其他4个处理,且与150 mg/kg处理之间差异显著,表明土霉素抑制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利用,其中150 mg/kg处理的土霉素抑制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73.
为了研究土霉素在人工湿地基质床中的行为机制,本实验采用批量平衡方法研究了壤土、煤灰渣、粗砂和细砂等4种人工湿地基质材料对土霉素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土霉素在人工湿地基质材料上的吸附可分为前4小时的快速吸附阶段和之后的慢速吸附阶段,14 h后达到吸附平衡,这一吸附平衡时间明显低于一般人工湿地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可以认为,土霉素在人工湿地中有足够的时间吸附于基质层上,其吸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基质材料的性质。土霉素在4种基质材料上的等温吸附实验表明,吸附等温线均呈非线性,用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地对吸附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在4种人工湿地基质材料中,煤灰渣对土霉素的吸附作用最强,通过Freundlich方程拟合的吸附容量参数(KF)为280.2;其次为壤土,KF值为129.3;粗砂和细砂的吸附作用较弱,KF值分别为53.2和64.5。人工湿地基质材料对土霉素的吸附能力主要与基质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Fe2O3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Al2O3含量呈正相关。土霉素在4种人工湿地基质材料上的解吸均存在滞后现象,相对于壤土和煤灰渣,吸附于粗砂和细砂上的土霉素更容易被解吸下来。  相似文献   
74.
采用纳米零价铁基生物炭(nZVI-BC)耦合过二硫酸钠(PDS)或过硫酸氢钾(PMS)构建吸附-高级氧化复合体系开展水中土霉素(OTC)的高效降解。考察了在不同PDS/PMS浓度、nZVI-BC投量、OTC浓度及初始pH条件下OTC的去除规律,并对体系中活性物种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0.20 mmol/L PDS/PMS,0.01 g nZVI-BC,50 mg/L OTC,原始pH为5.0±0.1条件下,OTC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SO4-·在nZVI-BC/PDS体系中对OTC降解占有绝对主导地位(贡献度为57.00%),nZVI-BC/PMS体系则主要依靠SO4-·、O2-·和1O2。  相似文献   
75.
畜禽粪肥还田引起的土壤抗生素污染对蔬菜安全和土壤生态风险的影响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四环素类抗生素(TCs)在畜禽粪肥和蔬菜基地土壤中被普遍检出且含量较高.然而,目前针对土壤TCs污染对蔬菜安全和土壤生态风险的研究主要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调查的研究方法,较少开展田间试验.结合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的研究方法,调查畜禽粪肥还田引起的TCs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分布特征,采用日允许摄入量-危害商值法(ADI-HQ法)和物种敏感性分布-风险商值法(SSD-RQ法)分别对蔬菜可食部分TCs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和土壤TCs污染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菜心地上部和地下部TCs含量均以OTC为主;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菜心地上部(以干重计)ω(OTC)分别高达29.25μg·kg-1和45.03μg·kg-1,地下部含量(以干重计)ω(OTC)分别高达87.32μg·kg-1和135.44μg·kg-1;且田间试验菜心地上部和地下部3种TCs含量均显著高于盆栽试验.土壤TCs的残留以OTC为主,盆栽试验和田...  相似文献   
76.
陈勇  胡鹭  谭旎  杨昕昱  曾泓文  刘咏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0):4645-4653
采用高能球磨-高温烧结-液相还原法制备了能活化O2原位产生H2O2/·OH的新型功能材料(Al0-Gr-Fe0),通过XRD、SEM、EDS和VSM对Al0-Gr-Fe0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水中土霉素(OTC)在Al0-Gr-Fe0/O2体系中的降解效能和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6、Al0-Gr-Fe0投加量为2g/L的条件下反应60min后,OTC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00.00%和92.93%.循环使用4次后,Al0-Gr-Fe0对OTC的去除率仍有79.27%.通过自由基猝灭试验和自由基捕获试验确定了Al0-Gr-Fe0/O2体系降解OTC的主要活性物种是·OH.Al0-Gr-Fe0/O2体系对OTC的降解归因于:Al0-Gr-Fe0高选择性还原O2为H2O2/·OH;Al0-Gr-Fe0中的Al0还原能促进Fe的循环,从而提高了Fe的催化活性,促进了H2O2分解产生·OH.  相似文献   
77.
以猪粪为原料,小麦秸秆为调节物质,在小型厌氧发酵装置进行中温(37℃)厌氧发酵试验,研究了外源添加土霉素(OTC)对厌氧发酵过程中累积甲烷产量、脲酶活性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土霉素的浓度变化情况.依据土霉素的添加量不同,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CK处理,L处理(OTC质量分数60 mg·kg-1),M处理(OTC质量分数100 mg·kg-1),H处理(OTC质量分数140 mg·kg-1).结果表明:厌氧发酵初期,土霉素对甲烷累积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后转变为抑制作用.厌氧发酵结束时,同对照相比,L至H处理甲烷累积产量依次减少了8.9%,4.6%,9.4%.厌氧发酵初期,土霉素对脲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后转变为抑制作用;厌氧发酵前期,不同浓度土霉素对脱氢酶活性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厌氧发酵后期,只有H处理的脱氢酶活性显著小于对照.土霉素含量在第10 d大幅度减少,30 d后土霉素含量基本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78.
丁晓静  牟世芬 《环境化学》2001,20(4):392-397
土霉素结晶母液是一种含高硫高氮的高浓度难生物降解有抽废水,有用前置反硝化法对其进行脱氮处理过程中,残留的土霉素等对反硝化有明显的生物和抑制作用,用离子色谱法(以0mniPac PCX-100为分离柱,0.2mol.l^-1盐酸-27.9%乙腈(V/V)为淋洗液)测定经预酸化处理后废水中的土霉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预酸化处理可以显著降解废水中的土壤素,提高其可生化性,该法6min内即可完成土霉素含量的测定,土霉素的检出限为10ug.l^-1.  相似文献   
79.
按生态学方法建立和培育模型池塘生态系统,选择符合要求的生态池分别添加0.8 mg L-1、4.0 mg L-1、20.0mg L-1和100 mg L-1盐酸土霉素,定期采集水样和底泥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药物浓度测定.结果表明,水中药物在用药后消除迅速,其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7.32 h、34.10 h、45.25 h、56.07 h.底泥中土霉素消除较缓慢,底泥0~2 cm表层中的土霉素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8.18 d、36.75 d、46.75 d、33.38 d.底泥2~4 cm中的土霉素消除半衰期分别为53.45 d、59.58 d、47.17 d、50.83 d.结果提示,底泥中的土霉素大部分以原形药物形式存在,并有明显的从表层向下层迁移的过程;土霉素的浓度对底泥中土霉素的半衰期和平均滞留时间无明显影响.表8参15  相似文献   
80.
不同质地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生素滥用导致的低浓度抗生素环境暴露诱导产生抗生素耐药基因,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土壤是抗生素类污染物的主要容纳库,也是其迁移进入水环境的必经路径。采用批平衡吸附试验法,研究了四环素和土霉素在不同质地土壤(黏土、壤土和砂土)中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结果表明,黏土、壤土和砂土对四环素和土霉素的吸附过程可分为快速吸附阶段和慢速平衡阶段。吸附行为均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平均拟合决定系数为0.996,其中壤土对四环素和土霉素的吸附能力最强,砂土的吸附能力最弱。四环素和土霉索在黏土和砂土中属于"S型"等温吸附,在壤土中的吸附属于"L型"等温吸附。研究表明,四环素在土壤中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且在黏土、壤土和砂土中解吸过程的滞后系数明显高于土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