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369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654篇
基础理论   240篇
污染及防治   141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X射线晶体学对造岩矿物研究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叙述XRD(X射线衍射)及单晶X射线回摆图在选岩矿物研究中的应用,不涉及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22.
微生物处理含SO2气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境工程》2001,19(5):30-32
介绍一种氧化亚铁硫杆菌脱除SO2的新工艺.并研究铁离子浓度、液气比和气体SO2浓度等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对比实验表明细菌菌液比稀硫酸吸收法的脱硫效率更高.在细菌菌液的脱硫作用中,不仅铁离子,而且细菌本身也起到关键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微生物脱除气体中的SO2是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3.
为应对欧盟有关环保新指令,保护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欧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7月28日发布了六项电子电气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标准,新标准针对6种受限物质,分别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X射线荧  相似文献   
24.
25.
一株高效脱硫脱氨氮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运行稳定的能同步脱臭的曝气生物滤池中采集样品,富集分离获得一株能高效脱硫脱氨氮的菌株TS-1。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TS-1为革兰氏阳性菌,杆状;菌落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圆形,表面光滑,乳白色半透明;V-P试验阴性,能水解淀粉和明胶,利用柠檬酸盐生长;对菌株进行16S rRNA的PCR扩增,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表明分离菌株TS-1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同源性达到99%;以16S rRNA同源性为基础构建了包括24株相关种属细菌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在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株TS1与Bacillus megaterium在同一分支。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将其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在常温(30±2)℃、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处理pH 7、S2-和NH+4-N分别为80 mg/L和88 mg/L的水样40 h,硫化物和氨氮的脱除率分别为91.8%和96.6%。  相似文献   
26.
对净化废气中SO2的生物膜填料塔内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做鉴定,得到一株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IEL001)和一株分类地位非常接近链二孢属(Bispora sp.)的极端嗜酸真菌IEL002,生物膜填料塔内的极端酸性环境和有机营养的缺乏导致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种类较为单一,多样性程度不高。本研究还发现IEL002自身并不能氧化单质硫,但它能促进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IEL001对单质硫的氧化。  相似文献   
27.
石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4株芽胞杆菌种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佳楠  石妍云  郑力燕  王喆  蔡章  刘杰 《环境科学》2015,36(6):2245-2251
通过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的方法,从天津大港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和渤海海上钻井平台洗油污水中分离出6株石油降解细菌,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表明,它们分别属于Bacillus芽胞杆菌属(S1、S2、S3、S4)、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W1)和Ochrobactrum苍白杆菌属(W2),其中,S3具有最高的烷烃(41.3%)和芳烃(30.9%)降解率,从石油污染场地中筛选出的内源微生物对本油田石油的降解效果优于外源物种.对4株芽胞杆菌属菌株构建微生物组进行石油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由S1和S4构成的微生物组F3具有最高的烷烃(50.5%)和芳烃(54.0%)降解率,比单菌降解率分别提高了69.9%和156.1%,同时比最优降解单菌S3的降解率分别高出22.1%和74.6%,而由S2和S3构成的微生物组F4对烷烃和芳烃的降解率最低,分别为18.5%和18.9%,比单菌降解率降低了55.3%和39.0%,实验表明同菌属微生物种间对石油的降解同时存在协同促进和拮抗抑制作用,芽胞杆菌属内亲缘性近的菌株之间对石油降解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讨芽孢杆菌B1分泌的胞外溶藻活性物质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特性和藻毒素物质脂肪酸的影响,比较了模拟自然水体中叶绿素a、p H、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和营养元素N、P浓度在溶藻前后的变化,并利用GC-MS检测了球形棕囊藻脂肪酸的成分和含量.用体积比1∶100的芽孢杆菌B1胞外活性物质处理模拟水体14 d,发现水体中叶绿素a、p H值和高锰酸盐指数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DO和N、P浓度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第14 d时,处理组水体中p H值由8.50降低到7.51,叶绿素a降低82.3%(P0.05),DO增加29.5%(P0.05),高锰酸盐指数降低55.2%(P0.01).NH+4-N、NO-2-N、NO-3-N和PO3-4-P浓度分别增加了0.46、1.50、6.24和1.30倍.投加活性物质处理14 d后,球形棕囊藻藻毒素中的主要3种脂肪酸C18:2、C16:0和C18:1分别降低了100%、97.7%和85.4%(P0.01),总脂肪酸含量降低83.4%(P0.01).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1胞外溶藻活性物质在模拟自然水体中能有效抑制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并降低藻毒素脂肪酸的含量.研究结果为芽孢杆菌B1胞外活性物质的生态安全性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不同种类进口含铅物料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得到了进口含铅物料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程序及方法,共包括3步:第1步,利用肉眼观察物料的外观特征、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主要成分及其质量分数以及X射线衍射光谱、矿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确认主要物质形态组成,确定物料的自然属性。第2步,将物料的外观特征和试验结果与文献资料进行比对,判断物料的产生工艺,确定物料是该生产工艺中的不合格品、废弃物质或残余物。第3步,根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判断物料的固体废物属性。在此鉴别的进口含铅物料分别是铅烧结返粉、铅阳极泥和铅冶炼渣,均属于中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该研究为进口含铅物料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和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下X70管线钢的缝隙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X70管线钢在热带海洋大气实海环境下的缝隙腐蚀行为。方法在距离湛江东海岛海岸50m和200 m处分别搭建楔型缝隙模型,安装大气环境Cl-收集装置和自动气象监测站。结果距离海岸越近,风速越大,大气中Cl-沉降速率也越大,X70管线钢缝隙腐蚀越严重。X70管线钢在距离海岸50 m处发生缝隙腐蚀的最大缝宽约为0.96 mm,200 m处最大缝宽约为3.75 mm,50 m处缝隙腐蚀更严重。结论缝隙腐蚀区域形成了氧浓差电池,同时随着缝隙液中Cl-向缝隙内迁移,发生闭塞区电池自催化过程,在二者共同作用下,缝隙腐蚀区域较非缝隙腐蚀区域腐蚀更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