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85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阮小杏 《环境》2012,(Z1):165-166
本文主要运用水中氨氮测定的纳氏试剂比色法和水杨酸——次氯酸盐流动注射仪法,对污染源废水中氨氮含量进行分析检测。由于污染源水样所含成分比较复杂,存在不确定的干扰物质,有可能对分析造成影响,因此,采用两种方法对水样进行氨氯含量测定,根据分析数据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对,并根据分析数据和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和特点进行方法的选择,在保证检测分析数据的准确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分析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2.
杨彦 《青海环境》2000,10(2):81-81
文章分析了在纳氏试剂显色法测定水中氨氮时,常出现影响测定结果的原因,提出使[Hgl4]^2-络离子达到一定的浓度,保证纳氏试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3.
解脂耶氏酵母菌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解脂耶氏酵母菌在最佳降解条件下分别处理色拉油、餐饮油等油脂类废水和柴油、机油等石油类废水50 h.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快速降解油脂,在油质量浓度≤2 000 mg/L时生化反应属于一级反应,对色拉油、餐饮油中油脂的降解率分别为93.30%和85.08%,同时菌体细胞大量生长,其生物量分别为1 652.7和1 940.0 mg/L,废水处理过程中pH稳定在3~4之间;但该菌对石油的降解率低,生成的生物量少,处理后废水pH维持在6~7之间.解脂耶氏酵母菌对油的降解与自身生物量的生成有关,该菌株降解油脂类和石油类物质的途径不同,产生的脂酶系统不同,使得废水的pH变化规律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4.
孙傅  沙婧  刘彦华 《环境科学》2012,33(11):3778-3786
随着城市居民亲水娱乐活动日益增加,研究城市地表水体的粪源性微生物污染特征,开展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有效的水质监测和风险管理,对于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尤为重要.以我国南方某城市的5个典型地表水体为案例,监测总大肠菌(TC)、粪大肠菌(FC)、大肠埃希氏菌(EC)和肠球菌(ENT)这4种粪源性污染指示微生物以及常规理化水质指标,研究指示微生物在城市地表水体中的浓度水平、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案例水体中TC和FC通常在10^3~10^7个.L^-1,EC和ENT通常分别低于200个·L^-1和105个·L^-1;4种指示微生物的浓度分布呈现季节变化特征,并且能够指示水体受到周边环境的污染状况;4种指示微生物指标之间以及微生物指标与常规理化水质指标(如溶解氧等)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探究石油污染土壤中细菌群落在富集过程中的演替规律,试验采用平板划线法、菌落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富集前后细菌群落结构、共现网络和核心菌属组成,并对富集后体系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筛选石油降解菌.研究表明富集体系中可培养微生物隶属于34个属53个种,其中3个为潜在新种微生物,Dietzia maris OS33和Rhodococcus qingshengii OS62-1具有降解石油的能力.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门分类水平上,富集前后丰度较高的菌门均为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富集后两菌门的丰度可达到97.98%,占据绝对优势;丰度较高菌属由Pseudomonas、Rhodococcus、BacillusXanthomonas转变为Dietzia、Unspecified_IdiomarianceaeHalomonas,标志微生物转变为与石油降解有关的Dietzia.细菌群落共现网络在富集后,网络结构进一步简化且更加稳定,核心微生物转变为与石油降解有关的PseudomonasLysinibacillusPseudochrobactrumAgrobacteriumLactobacillus,且非石油降解菌P.songnenensis P35可协同石油降解菌D.maris OS33降解石油.  相似文献   
106.
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GDIM)分析2000~2016年中国工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结合DPSIR框架构建脱钩努力模型测度工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出规模效应、技术进步效应、能源消费规模效应和人均碳排放效应是导致工业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而产出碳强度效应与技术进步碳强度效应是减少工业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工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呈"未脱钩~弱脱钩~强脱钩"的阶段性特点;产出碳强度效应与技术进步碳强度效应是工业碳排放实现强脱钩的决定性因素,同时更需要调整能源结构、降低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来实现工业碳排放强脱钩.  相似文献   
107.
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应用迪氏对数指数分解法(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对美国、印度、日本、德国4个典型国家和中国的化石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经济增长、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人口规模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分析家庭户数量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引入家庭户规模对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全球、中国及几个典型国家的经济增长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为碳排放增长的促进因素,对全球和印度,人口效应略强;对其他几个典型国家,经济增长为主导促进因素.能源强度为碳排放增长的抑制因素,其中美国和德国强度效应较强,抵消了经济增长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对美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增长表现为微弱的促进作用,对全球及其他几个典型国家则表现为微弱的抑制作用.修正的模型表明,居民消费模式对碳排放贡献以家庭模式为主,中国的家庭户数量效应大于人口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08.
皮氏罗尔斯通氏菌株DX-T3-01的耐镉性能及镉富集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江西德兴铜矿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具有较强耐镉(Cd)能力的细菌DX-T3-01,经生理生态及16S rRNA分析进行鉴定,研究其对不同浓度Cd2+的耐受特性及对重金属Zn2+、Cu2+、Ni2+的耐受性,进一步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X)和红外光谱(FTIR)探讨菌株对Cd2+累积去除的机理.经鉴定,耐镉细菌DX-T3-01为皮氏罗尔斯通氏菌(Ralstonia pickettii);Cd2+最高耐受浓度(MTC)为16 mmol L-1,最低抑制浓度(MIC)为4 mmol L-1,并可耐受一定浓度的Zn2+、Cu2+;菌体积累Cd2+后细胞表面有沉淀物附着并有镉元素检出,对Cd2+的累积主要依靠细胞壁上—PO43-、胺基中的—C—N—、—M—O(O—M—O)、C=O和酰胺基(—CO—NH—)基团.图5参16  相似文献   
109.
《吉林劳动保护》2013,(11):53-53
<正>吉林四季盛宝纺织有限公司位于吉林省西部白城市区,创建于1969年,原为吉林省白城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5月重组后,公司专注于普梳/高精纯棉纱线、化纤混纺纱线、服装面料、职业装面料、床上用品面料及牛仔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欧美、日、韩、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朗等20多个国  相似文献   
110.
提出了在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遇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大肠菌值的分析方法过时、不实用的问题,排放限值标准缺少单位、表述不正确,导致实际操作中难以判断的问题,给出了应用大肠菌群数指标及相应的分析方法来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