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5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746篇
安全科学   1592篇
废物处理   150篇
环保管理   1463篇
综合类   5689篇
基础理论   810篇
污染及防治   418篇
评价与监测   271篇
社会与环境   651篇
灾害及防治   447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832篇
  2013年   503篇
  2012年   615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551篇
  2009年   549篇
  2008年   664篇
  2007年   590篇
  2006年   571篇
  2005年   533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504篇
  2002年   415篇
  2001年   361篇
  2000年   302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综合消息 为贯彻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上海市委,市政府2005年3月23日上午在上展中心召开了上海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把“统筹、协调、全面”的要求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协同技术创新是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在理论层面从环境、投入、产出和互动四个维度构建协同创新影响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整合性框架后,以中国284个城市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协同创新驱动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的多元实现路径。研究表明:①单个协同创新条件的一致性水平位于0.4928~0.8388范围内,表明单个条件均不构成影响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必要条件。②条件组合的充分性分析显示,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协作互动条件“多重并发",形成协同创新驱动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的4种路径,具体归纳为投入主导型、区域互动支撑下的资本赋能型及环境和投入连接下的主体互动转化型3种差异化模式。③条件因素的普适性和替代性分析显示,经济软环境、人力资本投入和物质资本投入是影响高水平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最具有普遍性的因素,成果市场化和区域互动之间存在替代关系。④囿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稟赋,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创新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驱动路径呈现出显著异质性特征。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资源禀赋,从组态视角着力于多重协同创新条件的适配以“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土地绿色高效利用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3.
44.
4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7》中的污水处理率指标是指污水处理总量与污水排放总量的比率,仅反映污水处理设施进水的处理水量,不能真实反映污染物减排效能。经分析,全国约45%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低于200mg/L,本文研究以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修正《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7》中的污水处理率,修正后初步判断:全国污水处理率在57.9%~71.8%,各城市污水处理率较统计数据普遍低15~37个百分点。建议近期以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为抓手,聚焦进水浓度低、污水处理率低的重点城市,并给予中央资金倾斜支持,为针对性地打赢碧水保卫战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6.
“无废指数”:“无废城市”建设成效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权  王夏晖 《环境保护》2020,48(8):46-50
按照国家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总体部署,2020年"无废城市"建设需综合评估试点建设成效,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我国的不同试点城市之间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阶段以及城市功能定位等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构建适合"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的综合量化评价方法。本文基于"无废城市"建设重点,以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为导向,兼顾试点城市共性与个性特征,采用必选指标和可选指标梯度差异赋值的方式,构建了量化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应用无量纲算法和指数评分法,探索构建了"无废指数",可用于量化横向比较产业结构同类型的不同试点城市间的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47.
数字     
《环境保护》2020,48(3):6-7
64微克/米~3 2020年1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9.5%,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64微克/米3,同比下降3.0%。19666件2020年1月,全国"12369环保举报联网管理平台"共接到环保举报19666件,环比下降43.4%,同比下降39.7%。公众举报中近九成涉及大气、噪声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48.
随着生物滞留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广泛应用,生物滞留带的优化设计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其中溢流口的合理设计对生物滞留带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和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缺少溢流口相关水力特性及设计计算方法的系统研究,往往直接把城市道路雨水口移至生物滞留带作为溢流口。然而生物滞留带溢流口与城市道路雨水口水力特征存在较大区别。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生物滞留带溢流口水力特性的分析,计算了常见溢流口的过流能力,并举例对其工程应用选型及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生物滞留带溢流口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海绵城市透水砖铺装系统(PBPS)入渗特征是产流控制及径流污染物去除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渗流实验,构建系统土壤层土水特征曲线,建立降雨入渗及径流重金属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以阐明找平层土壤粒径、基层与垫层厚度比对产流时间及径流重金属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研究表明:综合考虑延迟产流与径流重金属去除能力,中砂作为找平层介质最佳;依据结构层出水重金属污染物浓度,基层与垫层厚度比为15∶4时,PBPS对径流中重金属污染物吸附效率最高、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0.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需水量急剧增加,导致许多城市地下水被过量开采。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不透水面积比例逐年升高,阻断了雨水下渗通道,导致地下水补给量逐年减小。地下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引起了地面不均匀沉降、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某市为例,从水量、水质、工程可靠性等方面比较了人工调水回灌与海绵城市促渗补给地下水方案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人工调水方案地下水补给量约为779万m3/年,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地下水补给量为339万m3/年,2种方案补给水水质中污染物种类相似,但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波动较大。因此,人工调水具有补水量易于控制、水质相对稳定,但调水水量受可利用水源的制约。海绵城市建设在保证地下水补给效果的同时,还具有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洪涝缓解等多重效益,综合效益相对较高,且更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