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07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1.
基施硅肥对土壤镉生物有效性及水稻镉累积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为研究硅肥对土壤Cd生物有效性以及水稻累积重金属Cd的影响,模拟土壤低Cd污染水平(Cd总量为0.72mg·kg~(-1))和土壤高Cd污染水平下(Cd总量为5.08 mg·kg~(-1)),土壤基施0、15、30、60 mg·kg~(-1)的硅肥,进行水稻盆栽种植实验.结果表明,施用15~60 mg·kg~(-1)硅肥能提升水稻各生育期土壤的pH值,降低土壤交换态Cd含量和TCLP提取态Cd含量24.2%~43.7%,12.7%~46.8%,土壤中Si能与Cd形成Si-Cd复合物,降低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且降低效果在土壤低Cd污染水平时优于高Cd污染水平.硅肥提升水稻地上部的生物量尤其是产量.土壤低Cd污染水平下,Si对土壤Cd向水稻地上部的转运有促进和阻碍两种作用,施用量过低(Si 15 mg·kg~(-1))或过高(Si 60 mg·kg~(-1))时均促进土壤Cd向水稻地上部转运,施用量为30 mg·kg~(-1)时则阻碍Cd向上转运.随着Si施用量的增大,糙米Cd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范围为0.07~0.15 mg·kg~(-1),均低于0.2 mg·kg~(-1).土壤高Cd污染水平下,Si阻碍Cd向水稻地上部的转运,糙米、谷壳、茎叶的Cd含量分别降低38.7%~48.5%、35.7%~70.7%、30.9%~40.7%,糙米Cd含量范围0.23~0.28 mg·kg~(-1).综合考虑产量和糙米Cd含量,土壤低Cd污染水平下,建议施用30 mg·kg~(-1)的Si;高Cd污染水平下,建议施用Si 15~60 mg·kg~(-1).  相似文献   
92.
为了揭示施肥及作物生长对田间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分别在节瓜地布设不施肥、无机肥、无机肥+有机肥、有机肥、有机肥+多肽肥、多肽肥等6种施肥处理的小区,并于节瓜生长的初瓜期、盛瓜期、清藤期采用放水浸泡土壤的方法,测试不同施肥及作物生长状态下田间非点源产污强度。研究表明:在节瓜的生长过程中,各试验小区非点源产污强度呈现初瓜期〉清藤期〉盛瓜期的趋势。各营养元素的主要输出时段有所差异,总N、NH4-N的为初瓜期,总P、总K的为清藤期,NO3-N的为盛瓜期。在灌溉水作用下整个作物生长阶段的非点源产污总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机肥、无机肥+多肽肥、无机肥+有机肥、不施肥、多肽肥、无机肥,试验表明该多肽肥具有一定的减污效果。  相似文献   
93.
调理剂+淹水措施对Cd污染稻田控Cd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明淹水措施、基施湘润邦土壤调理剂、矿物硅肥+喷施叶面肥、石膏粉以及综合处理对不同污染土壤修复效果和作用机制,通过在3个不同类型Cd污染耕地布置小区试验,研究了单一处理及综合措施对阻控污染耕地稻米吸收累积Cd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措施、单一施用调理剂、综合施用结合淹水处理能降低土壤有效态Cd和水稻各器官Cd含量,土壤有效态Cd降低6. 58%~30. 01%,糙米Cd含量降低12. 65%~68. 68%,降低效果为综合处理(T6)基施石膏粉(T5)基施湘润邦土壤调理剂(T3)矿物硅肥+喷施叶面肥(T4)淹水处理(T2)(以两季水稻糙米Cd含量降低效果平均值计算).试验中5个处理使水稻各部位富集系下降,是引起糙米Cd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田间小区试验显示,基施湘润邦土壤调理剂、矿物硅肥+喷施叶面肥和石膏粉组配施用结合淹水措施可作为Cd污染耕地稻米Cd阻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4.
施肥对高粱地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严俊霞  张媛  焦晓燕 《环境科学》2019,40(12):5515-5523
基于对高粱地进行的5种培肥模式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呼吸速率(Rs)及其温度敏感性(Q10)与环境因子以及光谱特征参数的关系.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CK)、无机肥(INF)、无机肥+有机肥(INF+M)、无机肥+有机肥+秸秆(INF+M+S)和有机肥+秸秆(M+S).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没有改变Rs的时间动态变化趋势.INF与CK的Rs没有明显差异,测定期间的平均值分别为3. 68μmol·(m~2·s)-1和3. 51μmol·(m~2·s)-1.与INF或CK相比,INF+M、M+S和INF+M+S的Rs分别增加了28. 2%~39. 1%、47. 9%~76. 0%和46. 2%~50. 8%,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处理后Rs增加.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分别能解释Rs季节变化的14%~96%和6%~37%,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的解释能力,而土壤水分的解释能力没有明显差异; Rs与差值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增强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数高于归一化植被指数;与红边斜率和红边面积的相关系数高于红边位置.有机肥和秸秆的施用降低了Rs与光谱特征参数的相关性.以光谱特征参数、T10、Ws为自变量的3因子模型的决定系数R~2都高于双因子和单因子模型.与CK相比,INF、INF+M、INF+M+S和M+S的Q10分别提高了26%、39%、21%和37%,表明施肥可以提高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造成不同处理Rs/Q10/R10差异的主要因子分别为Shannon多样性指数/容重/土壤有机质,可以解释其97. 6%/78. 2%/92. 8%的变异.  相似文献   
95.
餐厨垃圾全量资源化过程中大分子物质与易降解有机质的同步转化,是制备高品质液态肥的关键. 本文采用自主筛选的抗酸化菌剂和米曲霉协同制备富含氨基酸的液态肥,通过温度、初始pH、菌剂接种量等工艺条件优化,解析大分子物质(有机质、蛋白质、淀粉等)的降解转化特性,阐明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 结果表明:抗酸化菌剂与米曲霉的协同作用可促进餐厨垃圾中大分子物质的有效降解转化,当温度为38 ℃、初始pH为6.5、接种量为1%时,好氧发酵6 d后产物中游离氨基酸浓度显著提高,达到4.09 g/L. 极差分析发现,对产物中游离氨基酸浓度影响的显著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接种量、温度和初始pH. 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分析表明,Bacillus和Aspergillus是发酵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与游离氨基酸浓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Agaricales、Cladosporium、Vibrio在淀粉的降解、溶解性碳水化合物的赋存中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显示,米曲霉协同抗酸化菌剂好氧发酵餐厨垃圾可实现易降解有机质与大分子物质的同步转化,提高产物游离氨基酸含量,为餐厨垃圾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6.
芨芨草草丛肥岛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文通过对祁连山区芨芨草草丛肥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芨芨草草丛肥岛冠幅下土壤养分高于空地。②土壤有机质、 全氮、 全磷、 速效氮、 速效磷、 速效钾、 速效锌、 速效锰和速效铁含量从草丛中心到距草丛边缘100 cm变化的整体规律是先减小后增加;但距草丛边缘100 cm含量低于草丛中心。③土壤全钾含量、 pH值和速效铜含量从草丛中心到距草丛边缘100 cm变化规律为:全钾含量在各土层变化各异;pH值变化0~10 cm和10~20 cm土层升高,20~30 cm土层则降低;速效铜含量0~10 cm和10~20 cm土层持续下降,20~30 cm土层先减小后增加,并在距草丛边缘40 cm含量最低。总体而言,芨芨草草丛肥岛的各种土壤养分变化规律不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97.
了解不同耕作与培肥模式对麦田土壤的影响,对提升麦田土壤地力及促进小麦的持续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于2011-2012年在许昌县陈曹乡史庄村小麦试验田进行,以周麦22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孕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取土测定土壤微生物与腐殖质含量。借助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经典统计方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模式(浅耕15~20 cm;深耕35~40 cm)和培肥模式(单施化肥;化肥增施有机肥)对麦田土壤腐殖质与微生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深耕增施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生育后期0~5和5~20 cm耕层土壤富里酸含量(p〈0.01)。增施有机肥有利于小麦生育后期各耕层土壤胡敏酸含量的积累(p〈0.05),其中20~40 cm耕层土壤增幅最为明显,成熟期深耕增施有机肥与浅耕增施有机肥和开花期相比增幅分别达253.85%与300.00%;深耕增施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孕穗期与成熟期5~20 cm耕层土壤细菌数量(p〈0.01),成熟期浅耕增施有机肥与深耕增施有机肥处理细菌数量和开花期相比增幅分别达690.38%和508.75%,其中深耕增施有机肥处理与其它三个处理相比细菌数量最多且差异极显著(p〈0.01)。增施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成熟期0~5与20~40 cm耕层土壤真菌数量(p〈0.01),深耕增施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孕穗期5~20 cm耕层土壤真菌数量(p〈0.01)。深耕增施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生育后期20~40 cm耕层土壤放线菌数量(p〈0.05)。相关分析表明,在本研究培肥和耕作模式下麦田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含量与微生物区系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8.
有机与常规水稻生产中土壤养分平衡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西省万载县水稻生产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有机农户和常规农户的农业生产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操作模式下的土壤培肥措施和水稻-土壤系统养分投入、产出及其平衡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施用有机肥和绿肥种植这2种方式进行土壤培肥的有机农户比例极显著高于常规农户(P0.01),有机农户采用间套作和秸秆还田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常规农户(P0.05)。在养分管理方面,有机和常规水稻生产的氮素平衡均处于盈余状况,分别盈余57.8和36.3 kg·hm-2,盈余率分别为21.7%和7.6%;有机和常规水稻的磷素平衡亦处于盈余状态,分别盈余35.4和64.7 kg·hm-2,盈余率分别为147.5%和217.9%,远高于允许平衡盈亏率。相比常规农户,更多的有机农户会采取生态农业措施进行土壤培肥,但其氮素和磷素盈余率也较高,同样存在一定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99.
基于TM影像植被指数的耕地地力状况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基于TM遥感影像植被指数的耕地地力反演模型,为区域耕地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择耕地地力相似的山东郯城县和东平县,利用耕地地力实地调查分析和TM遥感数据,通过相关分析筛选对郯城耕地地力有较好反映的植被指数,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耕地地力-植被指数模型,以郯城县数据建模,东平县数据进行反演和验证.结果显示,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与耕地地力评价结果有最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82.以EVI 为自变量建立的二次方程式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决定性系数达到0.69.采用决定性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精密度和准确度4 个指标对模型的反演结果和原始评价结果之间的符合度进行统计检验,EVI 的二次方程式模型准确度最高,为95.84%,RMSE和精密度最小,分别为5.21 和0.04,为耕地地力最佳反演模型.对比分析东平县耕地地力反演图和常规耕地地力评价图,模型反演的各耕地地力等级与实际耕地地力评价等级具有较好的空间分布一致性.将耕地地力归并为高、中和低3 个等级,高中低等级面积比例差异均在3.3%以内,符合研究区实际,反演效果较好.研究证明了基于定量遥感手段进行耕地地力估测的可行性,为耕地资源的监测利用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0.
《环境教育》2006,(5):4-6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4月17日~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保护环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充分认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