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307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山西矿区退化土地复垦途径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重建矿区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围绕矿区退化土地的复垦种植问题,从适生物种筛选、种植方式选择以及对退化土地培肥熟化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试验结果和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现状认为,把绿肥牧草,特别是豆科牧草作为矿区各类型退化土地复垦的先锋植物,是快速培肥熟化、恢复保护矿区土地资源和重建矿区生态环境的一项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2.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6种退耕还林(草)模式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剧以及石漠化严重的现状,筛选适合该地区植被快速恢复的5种人工造林(草)方式和自然抛荒恢复模式,分析评价各种模式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6种退耕还林(草)模式都使土壤肥力、生物生产力明显提高。对水土保持最好的是自然抛荒,其次是牧草、板栗 金银花、毛竹和木豆,最差的是任豆;经济效益最好的是牧草,其次是任豆、毛竹、板栗 金银花和木豆,最差是自然抛荒。  相似文献   
113.
GGR6对楠木春季造林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GR6是一种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幼苗的生根、成活和生长.楠木在春季造林前,用50mg/L的CGR6对其一年生苗进行浆根或泡根处理1h后再进行造林,能显著地提高其造林成活率,并能促进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4.
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破坏及其恢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探讨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工作实践,对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生态恢复理论、原则和技术展开讨论。可为有关建设项目中的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对六种植物配置方式及三种开发模式的对比试验分析,试验出了一种融水土保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高效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并探讨了灰毡毛忍冬产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小沙江高海拔山区,采用金银花(品种为灰毡毛忍冬) 三木药材或其它草本药材,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开发,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能保持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试验出了主栽树种灰毡毛忍冬在海拔1000~1400m之间时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16.
三倍体毛白杨引种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2000年引进的三倍数体毛白杨73、80、96、330、331及本地繁育的303、304、305等品种在不同土壤上进行育苗、造林试验.育苗试验表明:土壤质地及肥力对育苗成活率无明显影响,成活率引最高69.4%,苗木高、径生长8月达到高峰,最高达0.93 m (331号)和0.51 cm (96号);造林试验表明:造林成活率与土壤湿度、地下水位密切相关,生长量与品种及土质密切相关,造林密度为89-110株/667㎡,截干高度1.8-2.3 m为宜,综合表现以96号最佳.  相似文献   
117.
针对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剧以及石漠化严重的现状,筛选适合该地区植被快速恢复的5种人工造林(草)方式和自然抛荒恢复模式,分析评价各种模式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 6种退耕还林(草)模式都使土壤肥力、生物生产力明显提高。对水土保持最好的是自然抛荒,其次是牧草、板栗 金银花、毛竹和木豆,最差的是任豆;经济效益最好的是牧草,其次是任豆、毛竹、板栗 金银花和木豆,最差是自然抛荒。  相似文献   
118.
煤炭资源大多分布在中国的生态脆弱区或粮食生产区,煤矿开采沉陷导致大量的土地遭受破坏,根据煤矿区地表沉陷的特点,利用采煤沉陷地复垦方法,对沉陷区进行综合整治及生态恢复,使受轻度影响的耕地经过简单整治全部可以恢复原有生产力;受中度影响的耕地经过复垦整治可恢复生产能力;受重度影响的耕地采用铲运机械分层剥离分层回填工艺,可恢复耕地功能.  相似文献   
119.
塌陷区回填煤矸石复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矿区,地下煤炭资源被大量开采,破坏了岩体原有的平衡状态,被开采煤层的上覆岩层将依次发生冒落、断裂、弯曲等移动变形。晋城矿务局王台铺矿三号煤层赋存条件好,煤层平均厚度6.5m,盖山厚度薄,煤层埋藏深度为35~100m之间。煤层采过之后,在采空区上方地表造成大面  相似文献   
120.
山东地面塌陷复垦治理的对策与建议●山东省社会发展科技研究中心尹建中山东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是资源开发利用大省。地下资源大规模开采必然引起地质环境变化,造成对生态的破坏,其中以矿山开采、地下水超采造成地面塌陷的危害尤为严重,已成为国土开发、经济建设、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