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307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21.
采煤沉陷地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的内容深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国内外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的经验,探讨了我国采煤沉陷地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采煤沉陷地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及内容深度。  相似文献   
22.
对应复垦土地复垦后的验收提出了一套分类标准,以便计算土地复垦率,使全国土地复垦工会具有横向对比性。  相似文献   
23.
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中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土地复垦与技术经济的关系,分析了土地复垦技术经济内容,提出土地复垦最佳方案制定与优选的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和方法;讨论了土地复垦技术经济分析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公路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公路临时用地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利用该模型对京大高速公路山西段复垦山西段复垦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探讨了人工神经网络在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时的特点和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25.
26.
华东平原地区采煤沉陷对耕地的破坏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开采沉陷学和土壤学的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了华东平原地区采煤沉陷对耕地景观破坏的规律和特征,并在大量测试与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采煤沉陷对耕地土壤的破坏特征,从而为这一地区采煤沉陷地的高效,合理复垦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
为了考察生活垃圾复垦排矸场的渗滤水特性,对垃圾与矸石在三种不同堆置方式下重点考察了渗滤水pH值、COD、F~-、Cr~(6 )和全Hg浓度;并对腐熟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容重、含水量及饱和水等进行了测定。试验研究表明,垃圾与矸石均匀混合堆置方式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8.
《环境保护》1994,(2):30-31
包兰线是连接西北与华北的主要铁路干线,全长909km,1950年8月1日全线正式通车.银川铁路分局共管辖包兰铁路正线352.6km,其中中卫至甘塘段55km穿越腾格里沙漠东南前沿.因这里沙丘高大、流动性强、危害严重,这一险恶地段被古人称为“魔鬼的城堡”.我分局所属的中卫固沙林场治沙工作者们就生活和工作在这里.40多年来,他们为了治理沙漠,确保铁路畅通,离家舍业,风餐露宿,与甘、宁、蒙三省区人民协力奋战,前赴后继,在密集的格状流动沙丘地段,用青春和生命建立了“五带一体”的铁路治沙防护体系.它不仅确保了这条铁路干线的畅通无阻,为铁路创造了直接经济效益60亿元;而且,改善了沙区的生态环境,为世界沙漠铁路树立了典范,为铁路和国家赢得了声誉.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人与自然抗争,改造利用自然的动人篇章.  相似文献   
29.
《环境保护》1994,(2):32-33
“天一样辽阔”的腾格里是我国的第四大沙漠.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年降水量180mm,蒸发量300mm,沙漠表面最高温度达74℃,沙害尘暴频繁发生,年风沙天数高达300天,最大风力11级,植被自然覆盖率不到1%.新中国成立前,腾格里沙漠的前锋已逼近中卫县城西5km处.沙漠东南前缘的高大格状流动沙岭——“沙坡头”,又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域的“黄祸之源”.它给这里带来凄惨、荒凉和“天浑地暗”.1950年中卫固沙林场成立,开始致力于治理沙漠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工作.50年代中期,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从这里穿过.中卫固沙林场又承担了该段铁路的固沙护路任务.经过林场工人和我区各族人民40多年的实践和创造,“麦草方格”固沙法把疯狂暴虐的“黄龙”锁住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