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20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329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56篇
灾害及防治   9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1980年代的3次台风和气旋过境引起的暴雨过程诱发的山洪泥石流,使辽宁省岫岩县损失惨重。受2012年第10号台风"达维"的影响,2012年8月3-4日,岫岩县西部发生强降雨过程,引起了大范围的泥石流暴发,造成近十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几十亿元。通过现场调查"20120804"泥石流灾害,对比分析了这次泥石流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以及成灾特征。研究得出了岫岩县西部沟谷泥石流的敏感坡度(25°~50°),百分比S≥0.38,或流域高差H≥400 m的流域基本为泥石流沟;沟谷泥石流的地形因子B≥0.19,或G≥60,或T≥27的流域,基本可以判断为泥石流沟。  相似文献   
32.
使用基于地形坡度的土壤侵蚀要素提取方法,选择大别山区商城县为研究区,利用TM/OLI和SPOT 5/GF-1数据得到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图,并结合DEM数据生成的地形坡度因子,基于GIS/RS提取土壤侵蚀信息及其时空变化量。结果显示,研究区2011年和2016年的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南部中低山地区,以轻度侵蚀为主,分别占总侵蚀面积的81.13%和83.97%;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坡度为5°~25°的区域,且随着坡度增大土壤侵蚀越严重;耕地的土壤侵蚀最严重;2011—2016年间虽然大部分区域土壤侵蚀状况不变,但整体有所加重。  相似文献   
33.
为提高燃气管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及效率,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和灾害链演化机理对燃气管线破裂灾害事件影响进行耦合分析,构建燃气管线破裂灾害链网络和风险评估模型,并计算得出燃气管线破裂灾害链风险度。为更准确地表达无传播路径的灾害事件之间的关系,将灾害网络中所有最短路径长度的最大值作为其最短路径长度,计算表明这种算法更符合灾害传播实际情况。结果表明:通过燃气管线破裂灾害链风险分析,能够为燃气管线灾害风险控制措施和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有利于提高燃气管线破裂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34.
为改善城市老旧片区震后中长期避难空间,提高固定避难效益,针对老旧片区避难效率低、疏散无序性突出和避难资源分配失衡等问题。考虑固定避难阶段避难场所与疏散人员的吸引关系,提出了基于断裂点理论的固定避难场所责任区域划分方法,并以避难场所吸引度为切入点提出优化方案,应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片区疏散网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片区固定避难空间优化后,片区整体疏散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整体疏散时长最优可至43 min;根据避难吸引度进一步优化场所责任范围可实现片区避难资源供需均衡,片区整体固定避难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35.
微流控免疫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微全分析方法。微流控与免疫分析相结合,不仅可以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生物识别反应弥补微流控分析在特异性、敏感性上的不足,同时又可以利用微流控分析快速、低消耗、集成化的特点,巧妙解决了传统免疫分析检测时间长、试剂昂贵、操作复杂等缺陷,非常适合环境、食品等复杂样品的检测。文章从高特异性与多元检测、复杂基质样品分析、微生物检测及微粒子免疫分离分析等几个方面,对近几年微流控免疫分析在环境与食品安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
针对传统水力循环澄清池运行中所遇到的混凝效率低、出水水质差、抗冲击负荷能力弱等瓶颈问题,该试验通过对涡流澄清池与网格澄清池的启动、除浊效果、产水能力、抗冲击负荷能力进行平行对比试验,研究了涡流澄清池实际运行效果,确定了涡流澄清池的最佳运行工况及相关设计参数,为微涡流澄清技术在水厂改造、净水装置研发及其他工程应用提供设计参数支持和推广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37.
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和土地利用对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孙文义  郭胜利  周小刚 《环境科学》2010,31(11):2740-2747
研究地形和土地利用对深层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影响,对准确评估土壤固碳潜力和土壤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以3种地形(峁顶、峁坡、沟底)和7种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果园、天然草地、人工与天然灌木林、人工与天然乔木林)为对象,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采集53个0~1m土壤剖面中6个层次,898个土壤样品,研究了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深层SOC含量和分布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土地利用方式、土层深度及其两两交互作用对流域深层SOC空间分布有极显著影响(p0.01).深层(10~100cm)与表层(0~10cm)SOC在3种地形的分布不同.对于表层土壤(0~10cm),峁坡SOC含量(10.7g·kg-1)最高,其次是沟底(8.9g·kg-1),峁顶最低(4.4g·kg-1);对深层土壤有机碳,沟底最高(5.6g·kg-1),峁坡次之(4.5g·kg-1),峁顶最低(3.2g·kg-1).深层SOC空间分布因土地利用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与农田相比,果园0~40cm土层SOC含量降低21%,但80~100cm土层SOC含量提高13%;天然灌木林40~100cm平均含量(5.3g·kg-1)较农田高66%(p0.05);但天然乔木林40~100cm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差异较小.沟底深层(20~100cm)SOC储量(5.04kg·m-2)最大,占1m剖面SOC储量的71.4%;峁坡占63.6%;峁顶占72.3%.深层(20~100cm)SOC储量天然灌木林最高,为6.01kg·m-2,占1m剖面SOC储量的64.7%,天然乔木林深层相对储量最小,仅占49.7%;农田和果园深层相对储量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38.
以某钢铁厂烧结单元SO2评价因子为例,对比分析ADMS模型在高空气象、地形数据等不同取值条件下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高空气象数据和地形数据对区域网格点最大预测值均有一定影响,复杂地形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很大,且影响大于高空气象的影响;高空气象数据和地形数据对敏感点预测结果均有一定影响,但变化规律不明显,敏感点预测值有增加和降低两种趋势。  相似文献   
39.
东亚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 System,NAQPMS)模拟研究了2010年东亚地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时空演变,并初步评估了其对人群健康的危险度.结果表明,NAQPMS模式能够合理地反映东亚地区PM10的时空分布,不同季节观测值和模拟值的总体相关系数达到0.65~0.85.2010年东亚PM10的地面浓度高值区(100μg·m-3)出现在我国华北、华中和内蒙古中西部等地区.其中,无机盐(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对我国东部PM10的贡献最大(10~70μg·m-3,20%~50%);一次PM10次之(5~50μg·m-3,10%~30%),有机物(5~30μg·m-3,10%~20%)和黑炭(3~20μg·m-3,3%~5%)紧随其后.PM10可以引起我国东部人群急性总死亡率增加2%~5%,对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构成了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40.
雷达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雷达装备的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价问题。方法首先分析雷达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的影响因素,继而构建雷达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方法的可行性。结果雷达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包括电子对抗侦察环境适应性、电子干扰环境适应性、电子摧毁环境适应性、目标低空环境适应性和目标隐身环境适应性等5个方面。结论算例和分析结论表明,该评价体系反映了雷达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方面的技术要求,同时,也为雷达装备在电磁环境适应能力上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