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5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175篇
安全科学   435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139篇
综合类   981篇
基础理论   87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102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35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高炉出铁场除尘设计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叶 《福建环境》2003,20(4):57-59
论述了高炉出铁场烟尘治理的现状,对二次除尘设计提出了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52.
自然降尘与常规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整理统计了1992年至1994年逐月自然降水和与之相应的常规气象因子监测数据,找到了自然降尘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求得了自然降尘分别与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压、月平均风速、月平均温度、月降水量、月蒸发量的相关系数,并进行了检验,为污染预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
一个研究街道峡谷流场及浓度场特征的三维数值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研究街道峡谷内流场及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扩散行为特征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为:采用野外测试法和物理模拟法,而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此问题的工作很少。本文创建了一个研究微尺度街道峡谷内流场及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扩散特征的三维数值模式,即首次采用伪不定常方法,利用K——E闭合方案,建立了一个模拟城市街道峡谷内流场及污染物扩散特征与街道峡谷风场、街道几何结构及两侧建筑物高度对称性之间的复杂关系的三维数值模式。经过与实际监测资料及风洞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此三维模式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能够很好模拟峡谷内的风场及街谷几何结构对街道峡谷内流场及浓度场特征的影响,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4.
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施工安全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防火防爆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主要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55.
影响稻飞虱迁飞规律的气象环境成因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稻飞虱的迁飞与气象环境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与稻飞虱的迁飞规律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综合评述了气候条件对中国稻飞虱迁飞规律的影响。稻飞虱绝大部分集中在黄昏时分起飞,90.5%的稻飞虱集中在黄昏日落前20分钟内起飞,地面温度达25℃时起飞频繁。温度的空间分布决定了稻飞虱可以迁飞的空问区域,迁飞的上限高度为15℃等温线,稻飞虱空中群集的最适宜温度为17℃左右,且在最大风速层中迁飞,高湿度有利于其迁飞。迁入时期的强下沉气流及降雨可迫使稻飞虱大量降落。空中的风速是稻飞虱迁飞的动力速度。在我国,西南风和东北风对稻飞虱的南北迁飞起运载作用,副热带高压在我国境内的北进南退,是稻飞虱完成一次往返迁飞的动力。我国稻飞虱发生较重的年份大多出现在3—5月副高较强的年份。气候变暖、海温异常等大尺度气象因子主要通过影响大范围的气候环境来间接影响稻飞虱的发生与消长。  相似文献   
56.
本文通过对测试实践的总结,提出了捕滴器空气动力场的几种紊乱的表现形式,并分析了各种紊乱对除尘器的不利影响,总结出进行捕滴器动力场试验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57.
杨钦蔚 《安全》1996,17(3):39-40
培养高素质的安全文化人──试论安全文化场的形成杨钦蔚(四川齿轮厂劳动人事处)1培养高素质的安全文化人是安全文化场形成的先决条件倡导安全文化,建设社会大安全环境的目的就是要构建完善的高度和谐的安全文化场。在这高度和谐的文化场中,人的生产、学习、生活、旅...  相似文献   
58.
复杂人——机系统中的人因失误   总被引:26,自引:12,他引:26  
随着人——机系统变得越来越多,装置的可靠性越来越高,人因失误已成为重要的潜在事故源。本文描述了复杂人——机系统的特征,探讨了该系统中人因失误的定义、分类、数据采集和事故模型。这些研究有助于对人因失误的预测、预防和减少。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