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63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324篇
基础理论   165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4):47-47
玉米变服装是大成集团玉米深加工下游产品的一个项目,通过生物技术和发酵技术,从玉米中提炼出化工醇,然后再利用化工醇生产出聚酯切片,抽丝成聚酯纤维,纺丝织成布料做成的。  相似文献   
162.
改性玉米秸秆对水溶液中硝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将玉米秸秆资源化,成为一种能够有效去除水及废水中硝酸根的吸附剂,将玉米秸秆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阴离子交换剂.重点研究了改性玉米秸秆对硝酸根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改性玉米秸秆对硝酸根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模式和Freundlich等温模式.在20℃和40℃条件下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0.8407 mg·g-1和72.7273 mg·g-1.吸附过程放热,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改性玉米秸秆对硝酸根的吸附为快速吸附过程,30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改性玉米秸秆对不同初始浓度硝酸根的吸附过程均为一级反应,吸附过程受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同时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玉米秸秆是一种良好的硝酸根吸附剂.  相似文献   
163.
氮肥施用对紫色土-玉米根系系统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不同施氮水平与不同氮肥品种2个田间试验,结合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川中丘陵区2005年5~9月石灰性紫色土-玉米根系系统的N2O排放变化.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显著地增加了N2O排放,在3个施氮水平下(0、150和250 kg·hm-2),N2O排放总量分别为0.88、2.19和2.52 kg·hm-2;施氮量越高,N2O排放量也越高.当施氮量超过一定水平后,施肥量高低对N2O排放总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由氮肥施用引起的N2O排放量占施氮量的0.87%(150 kg·hm-2)和0.66%(250 kg·hm-2).2)氮肥品种显著影响N2O排放,尿素(酰胺态氮肥)和硫酸铵(铵态氮肥)处理的N2O排放量分别为2.09和1.80 kg·hm-2,显著高于硝酸钾(硝态氮肥)处理(1.27 kg·hm-2),三者排放量分别占施氮量的0·80%、0.60%和0.27%.3)降雨是玉米生长季N2O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而无机氮则是影响N2O排放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64.
张金凤 《环境科技》2005,18(1):20-21,24
通过某淀粉厂生产废水的处理工程实例,介绍了二级UASB和活性污泥法结合处理高浓度淀粉生产废水的调试运行情况,并对调试运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5.
为了探明外部条件对玉米淀粉粉尘爆炸特性参数的影响,利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进行试验测试,探讨了点火能量及粉尘含水量对粉尘爆炸特性的影响,对比研究了CaCO_3和Al(OH)_3两种惰性介质的抑爆效果。结果表明:随点火能量增加,粉尘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升压速率呈线性上升,在高质量浓度下,粉尘爆炸压力受点火能量的影响更显著;添加CaCO_3和Al(OH)_3能够降低玉米淀粉的爆炸压力,相对于CaCO_3的物理抑爆,Al(OH)_3的物理-化学抑爆效果更佳;玉米淀粉粉尘的最大爆炸压力及爆炸升压速率随粉尘含水量降低而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66.
采用绿色生物酶技术改性玉米秸秆髓(CSP),在CSP表面由漆酶催化接枝十八胺,以提高材料的亲油疏水性能,制得高效吸油剂LCSP.研究了改性温度、改性时间、TEMPO浓度、漆酶用量及十八胺浓度等因素对LCSP亲油疏水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SEM、BET、XRD、接触角、FTIR、XPS等分析技术对改性前后CSP理化特性进行表征,并进行了吸油研究.结果表明,在35℃下,投加100U/g的漆酶、4.48mmol/LTEMPO、8.91mmol/L十八胺,改性CSP6h,制得的材料吸油量最大、吸水量最小,油吸附量从13.24g/g提升至40.82g/g,水吸附量从13.76g/g降至3.83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剂的重复利用实验表明本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回收再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7.
为高效处理玉米淀粉生产废水,启动并持续运行了一个四格室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通过分阶段提升进水COD的方法,探讨了有机负荷率(OLR)对ABR运行效能的影响,并采用间歇培养方式考察了OLR对沿程格室中不同营养类型产甲烷菌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LR分阶段从2.7提高到8.0 kg·m-3·d-1的过程中,ABR前两个格室(C1和C2)始终呈现出典型的产酸发酵特征,其污泥的有机挥发酸(VFAs)比产率为0.54~0.76 kg·kg-1·d-1(以每天每千克MLVSS产出的1千克有机挥发酸计,下同),而后两个格室(C3和C4)则表现出典型的产甲烷特征,其污泥的比产甲烷速率达98 L·kg-1·d-1(以每天每千克MLVSS产出的1升甲烷计,下同)以上.活性污泥产甲烷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当OLR为2.7~8.0 kg·m-3·d-1时,C3中的氢营养型产甲烷菌群保持了较高的产甲烷活性,其最大甲烷产量(Pmax)和最大比产甲烷速率分别达到了20.4 mL和16.5 mL·g-1·h-1(以每小时每克MLVSS产出的1毫升甲烷计,下同)以上.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群的累计甲烷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3 > C4 > C1 > C2.经过144 h的培养后,C3中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群的累计甲烷产量为15.1~15.2 mL,最大比产甲烷速率为10.0~10.8 mL·g-1·h-1.  相似文献   
168.
建立田间原位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常规尿素及其与硫包膜和聚氨酯包膜控释尿素配施(比例分别为30%∶70%、 50%∶50%和70%∶30%)对黄河故道沙性潮土玉米生长季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常规尿素处理N_2O排放量(以N计,下同)为1.78 kg·hm~(-2),排放系数为0.38%;与之相比,配施30%、 50%和70%硫包膜尿素处理的N_2O排放量分别降低了1.12%、 22.5%和11.2%,排放系数下降2.63%~26.3%.相反,配施聚氨酯包膜尿素处理增加N_2O排放量0.02~0.41 kg·hm~(-2),其中70%聚氨酯包膜尿素处理增幅最大,达到23.0%.回归分析表明,各处理N_2O排放通量与10 cm处土温、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孔隙含水量和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关系.与常规尿素相比, 50%常规尿素+50%硫包膜控释尿素处理玉米产量略有增加,而30%常规尿素+70%硫包膜尿素处理稍微降低了玉米产量,但不显著(P0.05).因此,控释肥减缓土壤N_2O排放以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主要受控于包衣材料.  相似文献   
169.
覆膜方式和灌溉对夏玉米产量及农田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罗晓琦  张阿凤  陈海心  冯浩 《环境科学》2018,39(11):5246-5256
为探讨不同覆膜方式和灌溉对夏玉米农田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雨养(R)和灌溉(I)这两个主处理,对照(CK)、半膜覆盖(HM)和全膜覆盖(FM)这3个副处理,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了2014和2015年土壤CO_2、CH_4和N_2O的排放通量,并借助碳排放强度(GHGI)指标进一步评价了不同覆膜方式的固碳减排效果.结果表明,与RCK相比,RHM和RFM在2014年增产作用不明显,而2015年分别增加19. 6%和26. 8%;与ICK相比,IHM增产作用不显著,而IFM在2014和2015年均显著增产,达到14. 1%和55. 8%.灌溉仅对2015年CO_2排放有显著促进作用(P 0. 01),同一主处理下覆膜方式对CO_2排放没有显著影响(P 0. 05).灌溉对CH_4吸收没有显著影响(P 0. 05),覆膜对CH_4吸收具有抑制作用. ICK相比RCK,N_2O排放量仅在2015年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减少了22. 3%;与RCK相比,RHM和RFM在2014年N_2O排放量差异不显著,2015年分别显著降低了50. 7%和51. 4%; IHM和IFM与ICK相比,2014年N_2O排放分别显著减少了47. 5%和54. 2%,2015年分别减少了9. 6%和52. 2%.灌溉可以通过提高产量从而显著降低GHGI;与RCK相比,RHM和RFM的GHGI仅在2015年显著降低,分别达到60. 1%和61. 7%;与ICK相比,IHM和IFM在2014年GHGI分别显著降低了39. 7%和53. 2%,2015年分别降低了22. 2%和67. 5%,即全膜覆盖降低GHGI的效果优于半膜覆盖.因此,对夏玉米种植而言,灌溉条件下全膜覆盖能保证作物高产稳产并降低农田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170.
青顶拟多孔菌是一种可以降解木质素的白腐真菌,也是具有较高的产漆酶能力的生产者.选择青顶拟多孔菌处理玉米秸秆纤维素乙醇废水,于液体培养青顶拟多孔菌中的锥形瓶中添加不同体积的废水,考察其对不同稀释比玉米秸秆纤维素乙醇废水的处理效果,并通过研究废水投加时间的调控,获得具有高木质素降解率且相对最短降解时间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青顶拟多孔菌可从废水中去除50%以上的CODCr和23.8%的木质素.对不同稀释比例(1%~20%)玉米秸秆纤维素乙醇废水中木质素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稀释6%废水的体系中降解木质素效果最好,在第10天木质素降解率达到73.5%.不同废水投加时间对青顶拟多孔菌处理稀释20%废水体系中木质素的降解效果影响较大,第5天投加废水可获得理想的木质素降解效果,在试验进行的第19天降解率达到68.4%;在投加废水时间不同的情况下,经青顶拟多孔菌处理后的各体系中BOD5/CODCr均有所提升,并且都提升至0.58以上,其中第9天投加废水体系经处理后BOD5/CODCr最大,达到0.64.研究结果可为青顶拟多孔菌处理玉米秸秆纤维素乙醇废水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