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以某一污水厂中的改良型A~2/O工艺为基础进行生产性的脱氮试验,通过分析碳源的投加点和投加量,结合内回流比和DO等内容进行分析总结,首先文章介绍了试验部分内容,包括试验条件和试验工况等,随后文章分析了具体的结果,包括工况一的运行状态、工况二的运行状态等,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蒋勇 《安全》2009,30(4):46-46
(1)手工电弧焊的基本原理 手工电弧焊是利用焊条与焊件之间的电弧热,使焊条金属与母材熔化形成缝的一种焊接方法。焊接时,母材为一电极,焊条为另一电极。电弧是在焊条-母材之间的空隙内通过外加电压引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富集培养,从空气中分离到一株脱色真菌,经初步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定名为ZH-1并研究了该菌株ZH-1对活性红ST-2BF脱色的条件,结果表明,其对活性红ST-2BF的最佳脱色条件为:pH=6.0、温度30℃、在此条件下运行40h脱色率达99.1%;探讨了碳源、氮源和接种量对其脱色率的影响;并对染料降解前后的紫外-可见光光谱进行了分析对比.图5参6  相似文献   
14.
电催化氧化降解大气中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娟  俞伟刚  郭锐  余宙  杨骥  贾金平 《环境化学》2007,26(3):392-394
将有机废气通过高效微孔曝气转移到液相,采用活性碳纤维作为电极,研究不同鼓气速率和不同电压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方法适用于低浓度高气量有机废气的处理.在实验范围内,当曝气速率为20L·h-1,外加电压为5V的条件下,处理速率最稳定.  相似文献   
15.
采集渭河河床沉积物,研究了反硝化条件下有机碳低丰度的河床沉积层中苯胺降解.结果表明,反硝化条件下,苯胺在有机碳低丰度的河床沉积层中可生物降解.使该环境中苯胺(约50 mg/L)降解近95%,当硝酸盐为30.69、184.16、245.54 mg/L时,降解时间分别约为20、45、70 d.在上述环境中另加35.98 mg/L乙酸盐后,苯胺降解速度在硝酸盐为184.16 mg/L时最大,硝酸盐为30.69 mg/L时最小.当硝酸盐为30.69 mg/L,不加乙酸盐,27 d苯胺降解约95%;添加35.98 mg/L乙酸盐后,实验进行了47 d还仍有近13 mg/L苯胺残留,说明外加碳源(乙酸盐)对苯胺降解具有抑制作用.但当硝酸盐为184.16、245.54 mg/L时,外加碳源(乙酸盐)则强化苯胺降解.水合金属氧化物对苯胺降解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碳氮源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集炼油厂内长期石油污染土壤,经富集培养、蓝色凝胶平板筛选和发酵液表面张力测定等方法,从油泥中筛选出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土著微生物1株,命名为S2,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性能测定与产物特性及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测定证明其发酵液表面张力稳定,最佳条件下发酵液表面张力可由75mN·m-1降至35mN·m-1,临界束胶浓度(CMC)值为0.25g·L-1,远远低于一般化学表面活性剂的CMC值.发酵液乳化性能优于对照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等常用的化学表面活性剂.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选定的最佳碳源为菜油,最佳氮源为硝酸钠,优化培养条件后,产物最大产量达到了4.7g·L-1.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双系列厌氧/缺氧交替运行式A~2O(D-A~2O)中试反应器,进行18个月的生活污水处理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 h。当气温≥28℃时,温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温方面;当气温28℃,温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温方面。控制混合液回流比(R)=200%、污泥回流比(r)=100%、双系列厌氧/缺氧交替运行时间(DAOT)=1 h,水温为(22±2)℃时,系统的COD、TN、NH_3-N、TP去除率分别可达94.54%、81.50%、97.73%、94.47%;水温降至(12±1)℃时,COD、TN、NH_3-N、TP去除率分别为87.21%、69.33%、81.29%、75.96%。以剩余污泥经浓缩稳定后的泥水混合液作为学生假期离校后系统的外加碳源,形成应对碳源不足的有效调控策略。分析结果表明,D-A~2O技术中试研究成果具有推广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分布指数对线板式静电除尘器(ESP)中PM2.5捕集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基于电磁场、流场和颗粒动力场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PM2.5分级效率、综合效率分别与分布指数的变化关系,比较了有无离子风和磁场作用时PM2.5的捕集性能。结果表明:数值模型与D-A公式相比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离子风和外加磁场均能提升PM2.5的捕集性能,且捕集效率均随着分布指数的增大而逐步降低,为进一步提升ESP捕集性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