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10篇
安全科学   103篇
废物处理   92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476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181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思  何江涛  朱晓婧 《环境科学》2016,37(12):4651-4661
有机质胶体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迁移转化等环境行为.为研究有机质胶体对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在土壤环境中迁移的影响,本实验以卡马西平(CBZ)为目标污染物,用商用腐殖酸制备有机质胶体,分别选择石英砂、标准土和野外所取土样为研究介质,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探究有机质胶体存在时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描述一维溶质运移的两点化学非平衡模型能够较好模拟CBZ在各介质土中的运移过程,说明污染物运移过程中与介质间发生了化学非平衡吸附作用;石英砂柱中加入胶体后,对CBZ的吸附过程无明显影响,但在解吸时阻滞因子及滞留量变小,可见胶体与石英砂间作用微弱,解吸过程中胶体与污染物结合形成复合体后对污染物有增溶作用;胶体存在时,标准土和自然土对CBZ的吸附量和迁移阻滞强度均明显大于石英砂,其中有机质及黏土矿物的作用最为明显,有机质中的低能/高能吸附位点以及黏土矿物极性表面均能够固定污染物;由于有机质含量较高,自然土对CBZ在吸附-解吸过程中的阻滞截留强度大于标准土.针对本实验中CBZ的迁移情况,提出了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含有机质胶体土壤中的迁移过程中各种作用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52.
基于废陶瓷的多孔陶瓷研制及其对Ni2+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SEM、XRD、FT-IR表征及多孔陶瓷对废水中镍的去除能力,确定多孔陶瓷的制备条件:原料中田菁粉掺杂质量分数为4%,焙烧温度为800℃.SEM和孔结构表征说明,焙烧使多孔陶瓷形貌、结构发生变化;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多孔陶瓷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孔径呈现增大的趋势;EDS分析能表明,原废瓷粉和多孔陶瓷的主要元素组成均为Si、Al、O.SEM、XRD和FT-IR分析表明,多孔陶瓷吸附前后结构稳定.吸附Ni2+的系列实验表明,多孔陶瓷用量为10 g·L-1,吸附时间为60 min,进水pH值为6.32,进水Ni2+浓度在100 mg.L-1以内.在此条件下废水的Ni2+去除率可达89.7%,多孔陶瓷对废水中镍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以制备的多孔陶瓷处理含镍废水,考察多孔陶瓷对废水中Ni2+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多孔陶瓷对Ni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R2=0.999 9),Qe为9.09 mg·g-1;吸附过程可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来描述,温度由20℃升高至40℃,最大吸附量Qm由14.49 mg·g-1上升至15.38 mg·g-1.  相似文献   
53.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颗粒为催化剂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二价铁离子,制备出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并用该非均相Fenton催化剂氧化脱色亚甲基蓝溶液,考察其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催化剂时最佳FeSO4浓度为16.67 mmol/L,pH=3.0,H2O2初始浓度为46.6 mmol/L,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为0.028 mmol/L时,亚甲基蓝溶液在非均相Fenton催化氧化过程中,其脱色率可达92.9%。采用序批形式反应使用5次后,该非均相催化剂仍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反应30 min后亚甲基蓝溶液脱色率仍可达85.2%,拓宽了Fenton技术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54.
针对原有用于铜、铁、锌同位素分析的提纯步骤方法,我们专门对锌的提纯进行了改进,即在1mol/LHCl的介质条件下,采用200~400目AGMP-1M树脂提纯锌,大大简化了锌的提纯方法。在改进的实验条件下,地质样品的回收率接近100%;标准溶液在离子交换分离前后同位素组成一致,表明分离前后无Zn同位素分馏;全流程Zn的空白小于0.7ng/mL。此法可作为用于高精度Zn同位素分析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5.
温带典型草地土壤净氮矿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应用树脂芯方法,研究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不同降水强度3种草地类型土壤净氮矿化作用.结果表明,7~10月份,羊草草原的平均净氮矿化率为0.333 kg·(hm2·d)-1,贝加尔针茅草原为0.316 kg·(hm2·d)-1,克氏针茅草原为0.211 kg·(hm2·d)-1;在相同的培养周期内,分阶段培养和连续培养对土壤的净氮矿化量和净氮矿化速率有显著影响;降雨是影响该区域氮素矿化的主要因素之一,3种草地类型土壤水分变化量与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61、0.56.  相似文献   
56.
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电石乙炔法生产聚氯乙烯树脂.乙炔发生器排浆溢流口闪爆着火事故,在聚氯乙烯生产行业时有发生,对聚氯乙烯树脂生产的安全有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发生闪爆着火事故的原因,提出了对策,供有关单位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7.
吃、穿、住、行、用,塑料制品的身影无处不在,但是对司空见惯、貌似平常的塑料你到底了解多少?1、塑料会在以下哪类物品中出现?衣服地毯食物以上各种答案:以上各种。无论是用来制作衣服和地毯的化纤,还是染色的油墨,甚至我们扔掉的塑料,最终还是可能会返回到食物链中,塑料无处不在。然而,尽管循环利用非常重要,各种地毯回  相似文献   
58.
Catalytic bubble-free hydrogenation reduction of azo dye by porous membranes loaded with palladium (Pd) nanoparticles was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ffects of Pd loading, dye concentration and reuse repetitions of membranes were investigated. In reduction, the dye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whereas the pH rose gradually. An optimal Pd loading was found. The catalytic membranes were able to be reused more than 3 times.  相似文献   
59.
该文研究了2种不同性质的吸附剂XAD-4大孔吸附树脂和活性炭对NPn EO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2种吸附剂对NPn EO都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XAD-4对NPn EO的吸附效果好于活性炭。通过对2种吸附剂进行等温吸附研究发现,升高温度,XAD-4对NPn EO的吸附量增大;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受温度影响不显著。采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对NPn EO在2种吸附剂上的吸附行为进行等温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都更加符合Langmuir方程,相关系数大于0.99,属于单层分子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NPn EO在XAD-4和活性炭上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大于0.99。  相似文献   
60.
树脂基固态胺吸附剂室温下对低浓度CO2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大孔甲基丙烯酸酯吸附树脂为载体,聚乙烯亚胺(PEI)为有机胺,采用液相浸渍法制备出固态胺吸附剂,并研究了其在室温下对低浓度CO2的吸附行为.同时,利用氮气吸附、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表征了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并采用热重法和固定床吸附法考察了材料的CO2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大孔树脂担载50%PEI(质量分数)时吸附性能最佳,对纯CO2的最大吸附量为175 mg·g-1;CO2的吸附行为由扩散动力学与吸附热力学共同决定,低温有利于提高吸附容量;吸附剂对400 ppm~15%浓度的CO2都具有优异的动态吸附性能,其中对400 ppm CO2的吸附量达到86 mg·g-1,对15%CO2的吸附量达到150 mg·g-1;湿度对吸附起促进作用,相对湿度为10%时,对400 ppm CO2的吸附量提高至139mg·g-1;吸附剂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具有直接空气捕集CO2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