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随着输送介质温度的升高,供热管道将出现热伸长现象,该伸长量若不能得到有效补偿,将会使管道承受巨大的应力,从而导致管道严重变形,甚至破裂.支架和热力补偿器是热力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选用或布置时,必须保证管道的稳定性,充分满足管道热位移和热力补偿的要求,避免产生过大的各种应力.  相似文献   
82.
青岛山塑挤出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环保型PVC木塑结皮发泡板材生产线,日前下线并发往用户。  相似文献   
83.
探讨城市污泥生物沥浸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和胞外聚合物(EPS)变化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对进一步揭示生物沥浸法提高污泥脱水性能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摇瓶试验探讨了硫杆菌和异养微生物菌群数量的变化及EPS在生物沥浸法提高城市污泥脱水性能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生物沥浸处理的前2 d内,由于硫杆菌A.ferrooxidans LX5和A.thiooxidans TS6的大量生长,导致生物沥浸污泥的pH从初始的4.62显著下降至2.47,进而导致污泥中异养菌数量从初始的2.65×108CFU·mL-1下降至8.20×106CFU·mL-1,污泥中EPS含量从初始的28.18 mg·g-1(以VSS计,下同)显著下降为13.53 mg·g-1.A.ferrooxidans LX5和A.thiooxidans TS6的大量生长、异养微生物细胞的死亡破裂及EPS含量的下降共同促使污泥的结合水含量从初始的37.28%下降至21.10%,最终导致污泥比阻从初始的5.14×1012m·kg-1显著下降至6.92×1011m·kg-1.通过验证试验发现,原始污泥在剥离EPS后其比阻仅为原来的11.23%,其脱水性能与生物沥浸2 d后的污泥在0.05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污泥中A.ferrooxidans LX5、A.thiooxidans TS6和异养微生物菌群数量的改变及EPS含量的减少是生物沥浸法提高污泥脱水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4.
速读     
《世界环境》2014,(5):8-9
<正>NASA将发射首颗卫星用以监测CO2水平NASA的第一颗致力于监测大气中CO2水平的卫星——轨道碳观测者2号——在加利福尼亚的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发射。观测者2号将为大家提供全球范围内更为完整的自然和人为的CO2排放情况,同时还能反映出海洋和陆地"下沉"时将地球大气层中的CO2带走并存储起来的过程。  相似文献   
85.
罗茂丹 《四川环境》2011,30(3):71-73
本文用两点边值问题的方法数值求解了磁流体波在穿透中纬度电离层和大气层的传播,给出了其对地表电磁环境的影响。在假设磁流体竖直入射,并且大地为理想导体的边界条件下,运用IMSL的子程序BVPFD计算给出了数值结果,数值结果显示磁流体波在穿透电离层和大气层的传播过程中,电场在低电离层和大气层逐渐衰减,在地面达到零,而磁场能够穿透电离层和大气层而到达地面,但在到达地面时衰减了一个量级。这对我们改善环境电磁辐射的监测,去除电磁监测过程中的本底干扰具有一定的启示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6.
《中国环保产业》2011,(1):59-59
由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开发的医废焚烧防玻璃结渣技术,适用于医疗废物焚烧处理。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针对医疗废物玻璃结渣问题,采用了在窑内易结渣处使用防结渣专用耐火材料(特种刚玉砖),并结合摇摆防渣及高温熔渣运行手段的处置技术,在防结渣方面具有独到的优点。  相似文献   
87.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g-C3N4掺杂量为13%的g-C3N4/Bi2WO6复合光催化剂,并使用SEM、XRD、XPS、BET、UV-Vis DRS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其形貌、结构和光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g-C3N4均匀负载于Bi2WO6表面,形成了稳定的异质结结构.相比于g-C3N4和Bi2WO6,g-C3N4/Bi2WO6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在40 min的暗反应阶段对水中左氧氟沙星(LEV)的吸附效率为43.7%.g-C3N4/Bi2WO6对LEV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初始吸附阶段颗粒内...  相似文献   
88.
通过两步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UiO-66/BiVO4复合光催化材料,考察其对四环素(TC)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在模拟可见光下,当锆(Zr):铋(Bi)物质的量投料比为2:1时,对TC的光解效果最好(85.8%).对TC的总去除率分别比纯UiO-66和纯BiVO4提高27.1%和23.5%,降解速率是纯BiVO4的47.9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等对所制备的纳米光催化剂进行结构、形貌、组成及光电性能表征分析.结果表明:UiO-66与BiVO4紧密结合形成Ⅱ型异质结,复合材料性能的提升归因于比表面积的和光生载流子分离率的提升及孔隙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89.
针对石家庄市2015年12月5—14日出现的重污染过程,利用石家庄市逐日地基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的污染物观测资料,分析了重污染过程期间大气边界层温度、湿度、风变化特征及对PM_(2.5)的影响,采用Hysplit后向气团轨迹模式对污染来源进行分析。此次重污染以局地排放为主要形成源,期间冷空气势力弱,地面日平均风速均在1.5 m/s以下,日平均相对湿度均在70%以上,风速小、湿度大,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为重污染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大气环境背景。逆温形成及快速增厚导致重污染开始,逆温层平均厚度为683 m,逆温层厚、强、不易消散,导致重污染持续时间长、污染重。近地面小风层厚(平均700 m左右),通风能力弱,导致污染物难以稀释扩散。同时近地层湿度大、厚度厚,使得PM_(2.5)更容易形成和积累,对重污染加重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0.
利用预加热污泥(15℃~30℃)方式进行了柠檬酸脱水污泥冬季生物干化的效果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脱水污泥预热至20℃时可使生物干化高温期维持5.5d且最高温度可达57℃,干化14d污泥含水率从70%下降至34.80%,同时结合水含量降低了65.58%,远高于其他预热组的44.39%~49.53%的结合水去除率.能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污泥预热至25℃的生物产热量最高,但预热至20℃时用于水分蒸发的能量利用率最高,占总消耗热量的82.62%.此外,污泥胞外聚合物的蛋白质和多糖分析显示,LB-EPS和TB-EPS中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和污泥结合水含量呈正相关,高温期Slime-EPS、LB-EPS、EP-EPS层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说明蛋白质降解是柠檬酸脱水污泥生物干化的主要产热与脱水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