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61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71篇
综合类   699篇
基础理论   106篇
污染及防治   185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本文对近几年利用废弃物和天然产物开发混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993.
《环境》2005,(4):72-72
广州雅居乐花园精装版“挪威森林”洋房组团,占据广州雅居乐花园的至高位置,坐落于国家自然林保护区山畔,依高低起伏的自然地势构筑出真正的半山生活,通风采光一流,视野更高一线;组团背山面水,以森林为空气的天然净化器,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极高,是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修葺、放松的天然之选;欧式风情的中心花园、长廊水榭,沿蜿蜒的青石小径通往家中,  相似文献   
994.
HpGe γ谱仪本底变化对环境样品放射性测量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样品测量过程中,本底涨落对天然核素测量结果的影响应根据其在谱仪中计数率的高低具体分析.用γ谱仪测量介质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时,必然要进行本底谱的扣除,由此会带来一定的误差.对一台N型HpGe γ谱仪在8年间的23个本底谱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本底涨落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被测介质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越低,本底涨落越大,由扣除本底引入的误差就越大.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北京市2015年3-9月共15场自然降雨中氨氮污染物浓度的检测,分析了自然降雨中氨氮污染特征,考察了厕所排气口氨气排放对降雨中氨氮污染的影响,阐述了氨氮污染物总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首场降雨氨氮平均浓度最高,达到20.5 mg/L,后续14场降雨氨氮平均浓度介于2.0~5.0 mg/L之间,14场自然降雨中氨氮浓度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Ⅴ类标准(≤2 mg/L),是水体氨氮污染的重要来源。厕所排气口附近自然降雨pH值介于6.5~7.0之间,远高于大气降雨监测站所测pH值,且自然降雨中氨氮浓度随采样点距厕所排气口距离的增加呈现线性下降趋势,表明厕所排气口排放的氨气是城市大气氨氮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自然降水中氨氮污染物总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和前期干旱天数,地表径流氨氮污染物总量小于自然降水中氨氮污染物总量。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微曝气+缺氧"的两段式多级土壤渗滤系统(multi-soil-layering system,MSL)工艺,建立了在缺氧段模块中添加不同碳源的MSL系统并进行脱氮效率对比.其中,MSL1系统添加了传统碳源木屑,MSL2系统添加了一种基于PHBV(聚羟基丁酸戊酸酯)的共混固相碳源(GC-4).通过10个月的连续运行,深入探讨碳源、水温、表面水力负荷等条件对该工艺脱氮性能的影响.整个运行过程期间不同条件影响下,添加新型固相碳源的MSL2比MSL1表现出更好的强化脱氮性能.在相同表面水力负荷(1.0 m3·m-2·d-1)条件下,水温的降低会直接降低系统的脱氮效率.当水温从平均19℃下降到15℃时,MSL1系统对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由91%、62%下降为81%、45%,MSL2系统对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由88%、72%下降为80%、55%,但MSL2系统仍然优于MSL1系统.水力负荷的降低会提高2个系统TN去除率大约20%,证明了低水力负荷利于系统的脱氮效果.在各个运行阶段,MSL系统添加固相碳源均没有出现碳源过度释放现象,表现出较好的COD去除效果.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了两段式MSL系统中微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菌的功能分区及其丰度,在生物量和反硝化基因数量上MSL2均大于MSL1,硝化菌(amo A基因)集中分布在微曝气段,反硝化菌(nir S、nir K)集中分布在土壤模块层,比较好的解释了不同碳源类型条件下MSL系统的脱氮效果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97.
我曾到过很多草原,如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新疆赛里木湖畔草原,河北省张(家口)北草原等等,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属的塞罕坝,是有别于许多草原和森林地区的天然公园。它在地貌和植被分布上,有山地、有森林,有丘陵、有草原,既有河流、又有湖泊。有识者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  相似文献   
998.
有机碳源及DO对好氧反硝化细菌AD6脱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杨新萍  钟磊  周立祥 《环境科学》2010,31(6):1633-1639
采用摇瓶实验,研究了C/N值、培养液DO及柠檬酸盐、乙酸盐、葡萄糖3种有机碳源对好氧反硝化细菌Pseudomonas mendocina AD6脱氮性能的影响.C/N值不仅直接影响好氧反硝化过程中碳源数量,也显著影响培养液DO变化.C/N值为3时,因碳源数量不够而导致AD6好氧反硝化脱氮效率仅有42%;当C/N值为23、 15、 8时,培养液DO先快速下降至缺氧状态然后再升至好氧状态,反应末期TN损失率分别为69%、 70%、 55%,其中好氧条件下反硝化作用引起的TN损失约为7%、 20%、 25%.培养液起始DO在7.15~8.08 mg/L, C/N值为15及以下,摇瓶(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25~100 mL,摇床转速为180 r/min,培养液DO先下降至缺氧状态,但可在反硝化反应进行24 h后恢复至好氧状态,减少摇瓶装液量的充氧措施提高培养液DO效果有限.柠檬酸盐与乙酸盐是AD6能够高效利用的碳源,利用率可达90%、 92%,而葡萄糖的利用率仅有41%.乙酸盐促进了 AD6的好氧反硝化功能,TN去除率、好氧反硝化脱氮效率分别比以柠檬酸盐为碳源时高14%、 5%.采用摇瓶试验评估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好氧反硝化效率应谨慎,因为取决于溶液的C/N值和碳源种类,可能相当部分N的损失是在缺氧条件下产生.  相似文献   
999.
蒋涛  孙培德  金均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1):2763-2769
在SBR反应器中接种富含聚磷菌的活性污泥,采用一系列不同丙酸/乙酸比例混合的碳源进行EBPR系统污泥的颗粒化培养,并考察了颗粒化进程中的系统菌群结构变化,以及不同混合碳源条件对系统功能菌种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颗粒化过程对EBPR系统菌群结构产生了较大的筛选作用.原本在系统中占优势的一类Uncultured bacterium被迅速淘汰;Uncultured Rhodocyclaceae bacterium、部分Candidatus Competibacter phosphatis、部分Denitrifying bacterium、Acinetobacter及部分Uncultured alpha proteobacterium分别逐渐被淘汰.在各个成熟的颗粒化EBPR系统中,除磷微生物主要为Uncultured Chlorobi bacterium与Uncultured alpha proteobacterium.不同混合碳源条件培养的颗粒化EBPR系统菌群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Candidatus Competibacter phosphatis(聚糖菌)与Uncultured Chlorobi bacterium(聚磷菌)菌群数量的不同.混合碳源中乙酸比例的提高可造成颗粒化EBPR系统中Candidatus Competibacter phosphatis的增长,使系统的除磷效率下降.而碳源中丙酸比例相对较高的条件有利于Uncultured Chlorobi bacterium增长,从而有助于颗粒化EBPR系统维持较好的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1000.
几种天然多孔矿物对钾肥的吸附及缓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KCl为钾源、斜发沸石、膨润土和凹凸棒石粘土3种天然多孔矿物为缓释载体,进行矿物对钾肥的吸附性能和缓释效果研究。探讨了吸附时间、K+初始浓度与吸附量的关系,确定出K+吸附量最大时的K+初始浓度。用pH=5的HCl溶液和(Ca2++Mg2+)浓度为1.6、3.2、6.4、12.8、19.2、25.6 mmol/L的混合溶液对各矿物缓释肥进行解吸。结果表明:各矿物对K+的吸附在30 min内达到平衡。斜发沸石、膨润土和凹凸棒石粘土对K+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44.53 mg/g、21.38 mg/g和13.97 mg/g。斜发沸石和膨润土对K+的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凹凸棒石粘土对K+的吸附曲线总体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pH=5的HCl溶液对K+的解吸量最小,随解吸溶液中(Ca2++Mg2+)浓度增加,解吸量增大,解吸速率远小于吸附速率。斜发沸石的固钾能力最强,凹凸棒石粘土次之,膨润土相对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