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7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513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71篇
综合类   1117篇
基础理论   301篇
污染及防治   103篇
评价与监测   121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萍-乐坳陷带为江西省最主要的隐伏岩溶发育区带之一,岩溶地层发育,地表水、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地质构造复杂,为岩溶的发育、岩溶地下水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查明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水的富集特征,可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天津近海夏季大气颗粒物元素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夏季在天津近海海域走航采集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用于研究近海海域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和来源。采集到的样品通过重量分析得到颗粒物浓度,同时进行元素分析。并结合气象要素分析,显示陆源污染物在陆风影响下传输到海上,解释了采样期间近海海域TSP浓度较高的现象。研究使用富集因子和化学质量受体平衡(CMB)模型对近海海域TSP进行解析。通过富集因子分析,估计近海海域TSP来源主要有人为源、地壳源和海盐粒子源。CMB结果显示燃煤飞灰所代表的人为源对TSP贡献最大(36.14%),其次是地壳源类(33.26%)以及海盐粒子(1.58%),其他未识别的源为30.58%。由此推断陆地污染源对近海海域大气颗粒物的贡献远远高于海盐粒子,因此对渤海周围陆地污染源的控制应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93.
分散元素在自然界含量很低,以分散状态存在,很少形成独立矿物和独立矿床,因此对矿床中伴生分散元素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次工作通过解剖康滇地轴东缘典型铅锌矿床——四川天宝山、四川大梁子和云南会泽,利用常规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分析和等离子质谱分析手段,分析研究了矿床中矿物和矿石中的分散元素镉锗镓赋存状态和富集规律,总结了分散元素镉锗镓的空间分布规律:由西向东,即自天宝山到大梁子到会泽,分散元素镉锗镓的含量有富镉-富镉镓-富锗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4.
选择了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青蒿(Herba Artemisiae Annuae)、飞蓬(Erigeron acer)3种田间杂草进行盆栽试验,其间用不同浓度的镉、铅溶液处理,最后测定杂草根系及地上部镉、铅量。结果表明:3种田间杂草无论是根系,还是地上部,镉、铅量都随处理液浓度增高而增高;3种杂草对镉的富集系数排序为:三叶鬼针草〉飞蓬〉青蒿;转移系数排序为:三叶鬼针草〉青蒿〉飞蓬;对铅的富集系数排序为:飞蓬〉青蒿〉三叶鬼针草;转移系数排序为:飞蓬〉青蒿〉三叶鬼针草。研究还表明,3种杂草对于镉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都远大于对铅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三叶鬼针草是镉的超富集田间杂草。  相似文献   
995.
2008年北京采暖开始前后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系统反映北京采暖开始前后大气颗粒物的特征,于2008年10月底到12月初在北京北三环内城区使用分级式撞击采样仪进行了大气颗粒物采样,并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方法对其中16种化学元素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暖开始后16种元素总浓度较采暖期前增长3%,As、Cu在采暖期间的浓度增幅在30%以上,采暖开始后细粒子中Pb浓度增长为27%.富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Cu、As、Pb等元素细粒子的富集因子比1999年同期有明显减小,说明北京近年来实行的环保措施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996.
红枫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溯源分析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分析了红枫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及10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应用平均富集因子(AEFs)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红枫湖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按污染水平可分为3类:轻度污染(AEFs2)的Cd、Pb、Zn、Cr,As、Fe和Mn,中度污染(AEFs=2~3)的Cu,严重污染(AEFs3)的Ni和Hg.同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法对影响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进行统计分析前,用Al对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校正,以消除沉积物粒度对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8.7%、20.5%、12.6%,所占比例总和大于80%,即这3个主成分基本能够代表原污染因素的大部分信息.结合湖泊特点及周边点源污染情况分析发现,红枫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有3个可能来源:工业排污及Fe和Mn的影响;有机质的影响;早期岩石的风化及侵蚀(背景值).PC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调查的14个站位在污染程度上可分为4类,其结果反应出红枫湖沉积物中部分重金属、部分站位污染程度相对较重的特点,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工业排污是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97.
以松花江吉林段9a的监测资料为依据,采用因子分析和构建水环境分区管理模型对松花江吉林段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识别出河流的水污染成因,依据主成分得分合理划分出各类水环境管理区域,并提出相应的水环境管理措施。结果表明:松花江吉林段主要污染物是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悬浮物,表现为工业点源污染和水土流失引发的面源污染;在水环境管理分区中,丰满周围区域属于轻污染,为水源保护江段,清源桥———哨口区域属于中度污染状况,为水环境自净江段,哨口———白旗区域属于重污染,为水环境控制江段。另外,针对水环境区域的污染成因和污染因子提出了相应的微观控制措施,为水环境达标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一工作的开展对于实施河流水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实现松花江吉林段水域的科学化分类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8.
三叶鬼针草幼苗对镉污染的耐性及其吸收积累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孙约兵  周启星  王林  刘维涛  刘睿 《环境科学》2009,30(10):3028-3035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镉(Cd)胁迫下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L.)幼苗的耐性能力(包括生长反应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对Cd的吸收积累特征.结果表明,当土壤中投加的Cd浓度为≤32 mg/kg时,三叶鬼针草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没有受到抑制,与对照相比,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2.4%~44%和29.1%~57.6%,其中,当Cd处理浓度为8 mg/kg时,地上部干重达到最大值,为0.22 g/pot.在不同Cd处理下,叶绿素(Chl)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下降,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了23.3%和41.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Cd浓度增加先有所抑制,后逐渐增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随Cd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2~6.6和1.1~1.5倍.然而,当Cd浓度为50~100 mg/kg时,显示出对三叶鬼针草幼苗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特征都产生了一定的负效应,说明三叶鬼针草对Cd污染的耐性能力具有一定的阈值.在梯度实验中,植物体内Cd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都大于1.0.当土壤中Cd含量达到100 mg/kg时,地上部Cd含量达到119.1 mg/kg,具备...  相似文献   
999.
衣藻细胞的重金属结合特性及其抗性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衣藻(Chlamydomonas)是隶属于绿藻门团藻目衣藻属的单细胞真核藻类。因其独特的结构与功能特性,衣藻具有高效的重金属结合能力,同时也表现出很高重金属抗性。目前利用衣藻去除工业污水中有害重金属,以及开展生物冶金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文章对衣藻细胞的重金属结合特性,及其耐受重金属胁迫的抗性机制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衣藻吸附重金属的动力学特征、影响吸附效率的因素、固定化衣藻对重金属的吸附与解吸附,衣藻细胞内的重金属结合因子、重金属转运蛋白等。  相似文献   
1000.
对上海市2008年环境空气中NO2及气温、露点、湿度、气压、风速等气象因子分别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O2与上述气象因子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以2008年NO2与上述气象因子的日均值数据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与多元回归建立NO2日均浓度预报模型,相关系数砰达到0.839。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影响NO2日均浓度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风速、湿度、温度;采用2009年1月至5月同类监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检验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平均偏差分别为14.68%和10.96%。故模型可作为上海市环境空气NO2日均浓度预报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