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三峡水库干流倒灌对支流库湾营养盐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普遍存在干流水体倒灌支流的现象。为探明干流倒灌对支流库湾水动力学特性及其营养盐分布的影响规律,于2010年对库区4条典型支流库湾水流速度、水深、总氮(TN)、总磷(TP)等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干支流以异重流形式进行水体交换;大宁河、磨刀溪、小江3条支流库湾水体TN、TP浓度均低于干流水体;香溪河库湾水体TN浓度同样低于干流水体,但库湾上游水体TP浓度高于干流水体;受干流倒灌影响,支流库湾水体主要营养盐空间分布不均,营养盐浓度高的干流水体倒灌进入库湾,对其影响范围内的支流水体的营养盐起到补给作用。  相似文献   
62.
小江流域生态环境灾害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小江流域生态环境长期受到严重破坏,引发并加剧了生态环境灾害,使其成为长江流域环境最恶劣、侵蚀最强烈、灾害最严重、输沙率最大的河流.大量的泥沙输入小江,造成严重的土地沙石化和堵江灾害.同时,小江又将泥沙输移至金沙江,危害和威胁金沙江干流水利水电梯级开发工程建设和运行安全.鉴于泥石流已成为该流域生态环境和灾害间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提出了从泥石流治理入手,控制泥石流灾害和泥沙输移,在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和治理灾害的同时,发展生态产业的综合治理对策,使生态环境与减轻灾害间形成良性循环,并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3.
利用1982、2003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地下水水质资料和监测数据,在GIS支持下,研究云南小江岩溶流域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水文环境效应。结果表明:20年来,流域610.12km2的土地利用面积发生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过程是由未利用地向耕地和林地以及林地向耕地的转化;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发生很大变化,空间格局指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减少;地下水水质的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动态一致性,林地和未利用地转变为耕地后,地下水的总硬度、总碱度、pH值、SO42-、NO3-、Ca2+等离子值明显升高,并形成明显的高值区;1982年流域地下水以I、II、III级水质为主,而2003年流域却以IV、V级水质为主,地下水水质呈明显恶化趋势;流域地下水水质的变化与流域森林质量下降以及耕地扩张带来的化肥污染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4.
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来看,水运事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后,库区水位将明显抬高,因此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库区支流水运资源,响应国家提倡的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借鉴国内外内河水运资源利用的经验,指出支流航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促进三峡库区水运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
云南小江流域中上游泥沙特征及模型试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长江上游小江流域的地质地貌和方文气象背景分析,并结合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试验研究,试验中,对水流、泥沙及其运动过程按野外勘测资料和试验要求进行了合理的简化。通过研究提出了小江流域中上游泥沙的活动规律及产沙条件,为小江引水工程的改造提出了有科学依据的可行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6.
汎河是辽河干流流域面积大于1 000 km2的大型一级支流之一,是"十二五"期间辽河保护区拟建设的14个支流汇入口生态示范区之一,是辽河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典型代表。以汎河河口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为例,在充分分析示范区水环境质量现状、自然资源分布状况、保护对象和区域发展现状等的基础上,提出按照湿地公园与区域休闲性旅游度假区的模式建设汎河河口生态示范区,设计了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新农村、湿地和绿色廊道5项建设内容的方案,该设计理念和发展思路可供其他同类生态示范区建设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7.
三峡库区的CO2排放近年来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水华期间的生物化学作用对CO2产生和汇集的影响研究并不多见。以三峡库区万州段干流、典型支流(澎溪河)为研究对象,分析水华期间生化过程对水体中CO2产汇的影响。研究表明:干流、支流CO2浓度和通量与环境因子、生源物质的相关性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性;支流水体CO2浓度与水温、pH、DO呈显著负相关,与DOC、DTP呈显著正相关;水气界面CO2通量与水温存在显著负相关,与DTP、CO2浓度显著正相关。干流水体CO2浓度与pH显著负相关,与DIC、DOC、NH+4-N显著正相关;水气界面CO2通量与NH+4-N、CO2浓度显著正相关;高阳、黄石、万州3个点位水气界面CO2通量与各自表层水体CO2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68.
《环境》2007,(12):88-88
据悉,惠州市从今年起计划总投入38亿元对淡水河、淡澳河进行综合整治,确保东江河不受污染。日前,惠州市人大常委会专门研究并通过了市政府《关于淡水河淡澳河综合整治议案办理方案的报告》。  相似文献   
69.
河滩地是西部山区的重要土地资源,绝大部分山区河滩地因泥石流而生,又因泥石流的后期作用而可能消亡.以云南省小江为例,指出泥石流对西部山区河滩地形成的正面效应,同时也分析了泥石流对河滩地的淤埋、淹没和冲毁等负面作用,为西部山区河滩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0.
2013年5月对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的水华发生过程进行了连续的动态监测与分析,以期了解水华过程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小江夏初水华暴发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80属136种(含变种),以绿藻类为主(35属48种),蓝藻类(10属31种)和硅藻类(18属30种)次之,水华发生后期浮游植物及其蓝藻类的种类数少于初期和中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表现为蓝藻-绿藻型,且蓝藻门微囊藻占绝对优势,细胞丰度最高可达90%以上。浮游植物数量最高达107cells/L以上,表层水体大于中层和底层水体。水华过程中,总氮处于重富营养水平,总磷处于轻-中富营养水平,不同水层的流速变化规律不同,其中中层与底层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与表层水体有显著差异。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细胞总数与蓝藻数量及其微囊藻数量密切相关,与溶解氧、氮磷比等呈正相关,与总磷、流速等呈负相关,氮磷比及流速是水华发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