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102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42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回采工作面煤层被采出以后,上覆岩层产生离层、断裂、垮落等运动,形成的冒落带和裂隙带范围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极大.以顾桥煤矿1116(1)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井下电法测试技术,研究了淮南矿区11-2煤层开采时覆岩移动破坏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采空区上方覆岩破坏分区特征明显,由下而上依次为双拉应力破坏区、拉伸裂隙区、剪切破坏区和未破坏区域;冒落带最大高度11.5~14.5 m,裂隙带最大高度45~47.5 m;覆岩破坏最终形态类似于马鞍形,破坏在水平方向的范围要比开采区域大.  相似文献   
32.
根据沱江中游干流控制站登瀛岩水文站现有水文资料,按照相关规范规定的方法,分析其年平均流量系列代表段,为了解沱江干流中游径流情况、合理开发利用沱江水资源、并为邻近流域水利水电工程,选登瀛岩水文站作为参证站,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3.
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有利于地下热水的开发,对重庆三叠系碳酸盐岩热储热水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实现重庆地下热水的可持续开发。通过2009年1月和2009年7月对重庆市三叠系碳酸盐岩热储热水进行野外监测、取样和室内分析,发现重庆三叠系碳酸盐岩热储热水水化学性质相近,pH呈中性,水温30℃~50℃,电导率为1 320 μs/cm~3 250 μs/cm,水化学类型为SO4-Ca(Mg)型,是典型的碳酸盐岩热储中-低温地下热水。温泉水的主要阳离子为Ca2+和Mg2+,阴离子为SO42-和HCO3-,除青木关温泉外,SO42-和Ca2+、Mg2+随时空变化较小,体现了碳酸盐岩中石膏与地下热水的水-岩作用对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控制。热水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都处于饱和与不饱和的临界状态,没有明显钙华沉积的现象;Na-K-Mg-Ca图解显示各个季节地下热水的物质来源基本一致,均没有达到水岩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34.
地下空间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出台多项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总结概括了地下空间的几种类型,认为盐岩洞穴、废弃矿洞、废弃油井、枯竭油气层等地下空间经过技术改造,可以埋存CO2、固体垃圾、废弃核原料,储存油气,地热利用等,能创造可观的社会价值和环境保护效益,可作为节能减排的一种有效措施。以山东地区为例,调研分析了山东多处地下空间利用现状,给出了地下空间的三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5.
36.
介绍了带式输送的优点,在南方软岩多水煤矿难以推广的原因,改造DSJ-1000带式输送机尾部结构,设计SPJ吊挂带式输送机机型。  相似文献   
37.
针对在浅埋隧道下穿既有设施的施工过程中上覆层变形难以实现分布式监测这一问题,基于脉冲预泵浦光时域分析(PPP-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以云南某浅埋隧道连续下穿二级公路和钢筋加工车间场地为例,提出分布式光纤的布设方案,对隧道上覆层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分析上覆层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上覆层中光纤应变的时空演化过程与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掌子面推进过程、初衬支护作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掌子面前方和后方上覆层分别处于拉应力和压应力控制区,掌子面的位置对应着拉—压应变过渡带。同时,将分布式光纤和地表水准仪沉降监测进行比较,两种方法测得沉降结果趋势一致,验证了分布式光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上覆岩土体纵向沉降监测的可行性。分布式光纤监测由于能够获取覆岩的整体变形时空演化特征,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8.
针对露天矿边帮普遍存在的压煤问题,基于极限平衡及强度折减理论,从控制边坡稳定性角度出发,结合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南帮软岩边坡工程实际,通过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提出横采内排压帮开采方式。采用二维刚体极限平衡与三维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横采深部开挖角度及内排跟踪距离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程度,优化设计了扎哈哈淖尔露天矿横采南帮边坡形态。结果表明:南帮边坡滑坡模式为以IVC煤层底板弱层为底界面的切层-顺层滑动;横采内排压帮开采方式可借助边坡三维效应提高露天矿边坡角度及其自身稳定性,进而达到安全、高效地回收边帮压煤,提高露天矿煤炭资源回收率;扎哈淖尔露天煤矿横采南帮边坡稳定性随内排跟踪距离增大呈负指数降低;最终确定横采开挖位置为+908水平,内排跟踪距离为100 m,深部开挖角度为42°,可累计为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多采出IV煤4 701.39万t,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9.
40.
为研究爆破动力荷载作用下隧道中隔岩稳定性评价标准,以福州地铁2号线为工程背景,结合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和数值模拟,同时考虑中隔岩塑性区贯通、位移超过规范值、计算不收敛3种判据,综合对隧道中隔岩进行动力安全系数分析,研究隧道不同净距、不同开挖进尺后行洞隧道爆破开挖对隧道整体安全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隔岩塑性区贯通时特征点位移和规范中位移限值较为接近,可共同作为评价中隔岩稳定性的最终评价标准;隧道净距越大、进尺越小,隧道整体安全系数越高;对围岩质量较差且净距小于1.6 m的双线隧道进行爆破开挖时,建议将爆破进尺控制在2 m以内。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