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429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51.
基于层次可拓分析法的采空区塌陷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可拓理论在采空区塌陷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将层次分析法与可拓评价理论法相结合,建立了采空区塌陷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根据各影响因子建立层次分析判别矩阵,计算各因子的权重与影响度;以广东省大宝山各采空区为例,在分析研究区10个采空区稳定性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了采空区塌陷危险性评价指标和分级标准,并对研究区采空区塌陷危险性进行了评价与危害分级。结果表明:未确知测度评价结果与本文评价结果一致,说明层次可拓分析法运用于采空区塌陷危险性的评价是合理、可行的,能够较好地反映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并判别其危害等级。该研究可为采空区塌陷危险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2.
湖北宜昌香溪河流域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地下水是当地居民的重要供水来源,研究地下水水化学组成的形成及内在规律,对当地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岩溶水为重点研究对象,并结合与岩溶水联系密切的降水、相邻非碳酸盐岩地下水、地表水,分析了香溪河流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属于矿化度和硬度均低的弱酸性水,具有较强的侵蚀作用;研究区地表水化学组成是地层岩性比例的反映,干流受农业影响大而受工业活动影响小;受山区地形控制,研究区地下水矿化度较低,矿化度主要集中在150~300mg/L,并受地层岩性影响,碳酸盐岩裂隙水、岩浆岩裂隙水与碎屑岩裂隙水化学组成有所差异,总体来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HCO3-Ca+Mg型和HCO3-Mg+Ca型为主,同时受降水和温度影响,不同季节矿物溶解特点不一,地下水水质受农业药物影响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53.
随着矿井采掘深度的延伸及矿区周边小煤窑越层越界私挖乱采,各类保安煤柱频遭到破坏,地表山体、河道出现塌陷裂缝,导致地表水从塌陷坑、小煤窑井口灌入矿井造成水害事故。为消除隐患,近几年官地矿采取疏堵结合的措施对地表水害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54.
岩溶地下河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的污染及生态风险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解重庆南山老龙洞岩溶地下河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分析了地下河上游及出口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6种优先控制PAHs的含量和组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AHs总量在58.2~3 598 ng·g-1之间,大部分在100~5 000 ng·g-1之间,处于中等到高污染水平;从组成来看,老龙洞组成以2~4环为主,占到75.1%,仙女洞以4~6环相对富集,其比例为56.6%;老龙洞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上游水体传输及地表土壤的输入,PAHs在地下河管道中的迁移表现为2~3环PAHs迁移距离远,4~6环的PAHs被强烈地吸附于沉积物中,迁移能力不足,从而富集于地下河管道中;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老龙洞沉积物PAHs很少产生负面生态效应,而仙女洞沉积物产生负面生态效应概率较大,一旦PAHs逐渐往下游迁移,将对下游的生态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55.
2014年6月降雨期间在重庆南山老龙洞地下河出口处进行连续采样监测,利用GC-MS定量分析地下河溶解态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研究了降雨期间地下河溶解态PAHs变化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地下河溶解态PAHs对降雨反应迅速,ΣPAHs出现4个峰值,有2个出现在流量上升阶段,另外两个分别出现在流量最大值处和流量下降阶段.ΣPAHs范围为101~3 624 ng·L-1,平均值578 ng·L-1,7种致癌性PAHs变化较大,含量变化为ND~336 ng·L-1,平均值31.1 ng·L-1,PAHs的组成以低环(2、3环)为主,占水体ΣPAHs的86.17%;降雨对ΣPAHs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雨水对大气污染物的清除及地表径流对地表污染物的冲刷.降雨期间水体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类产品、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天然成岩过程,降雨期间老龙洞地下河水体中PAHs污染大部分为中等到重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56.
煤矿开采产生的酸性矿山废水( AMD )已导致周边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以贵州典型的喀斯特地区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污染浓度的AMD,模拟AMD持续污染下,岩溶区旱地土壤pH、Eh、EC、Fe、Mn、Cu、Zn、SO2-4以及脲酶、微生物量的变化情况,进而评价AMD持续污染对岩溶区旱地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MD污染程度的持续增加,土壤Mn、Zn及脲酶活性在较低污染程度下急剧升高,在较高污染程度下则又显著降低,其中土壤Zn、脲酶活性随AMD浓度增加达到极显著水平( p﹤0.01);土壤pH有明显下降趋势( p﹤0.01),总体维持在6.5以上的较高水平;土壤Eh、EC、Fe、Cu、SO2-4随AMD污染程度的增加呈显著、极显著的增大趋势( p均﹤0.05);土壤微生物量则随AMD污染程度的增加呈显著的降低趋势( p﹤0.05)。综上表明,AMD的持续污染将对岩溶区煤矿周边的旱地土壤造成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7.
《环境保护科学》2015,(6):104-112
针对贵阳市岩溶地貌及城市发展的特殊性,充分考虑裸露岩溶区地下水脆弱性、污染源要素及价值功能属性,应用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风险分析方法与参数体系,探讨了岩溶区地下水脆弱性及污染风险分区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地下水脆弱性、污染源及功能价值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地下水高污染风险区分布。贵阳市地下水污染重点防控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6.3%,且由于岩溶地区本质脆弱性较高,需以"控源"为工作重心,对已经存在于保护区及优先控制区的重点污染源需制定相关搬迁、防控及监管方案,尽量降低污染风险,并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政策性监管、风险排查及应急能力建设。岩溶地下水作为特殊的资源与环境要素,需将污染防治分区结合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对接,提出城市发展与地下水污染控制相融合的引导性政策。  相似文献   
158.
降雨往往是影响岩溶隧道涌水的最主要因素,受岩溶含水系统调蓄作用的影响,降雨补给地下水一般都具有明显的滞后特征,因此岩溶隧道涌水量的大小不仅与当日降雨量有关,还可能受前期降雨量的影响,以隧道涌水量与当日降雨量建立的回归方程往往预测精度较低.以野三关隧道和马鹿箐隧道进口泄水洞的隧道涌水为例,运用多元相关分析法探讨了隧道涌水量与多日降雨量的相关关系和多元回归方程,并依据隧道实际涌水量监测资料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具有较长序列的隧道涌水量和降雨量观测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元相关分析法可以比较简单、快捷、准确地预测隧道未来不同降雨条件下涌水量的变化;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非全排型涌水隧道,仅依据隧道涌水量与降雨量建立的相关方程来预测隧道未来降雨条件下的涌水量会有较大误差,此时需结合所有排泄点的总排泄量与降雨量建立更多元的相关方程才能够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59.
2012年7月特大暴雨,使下庄村形成地表积水,造成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已出现的塌坑和仍然隐伏的地下空洞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根据其塌陷特点分析其形成机理及对地质资源的危害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0.
重庆老龙洞地下河流域氮、磷及微生物污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蓝家程  杨平恒  任坤  陈雪彬  徐昕  胡宁 《环境科学》2014,35(4):1297-1303
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我国地下水普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西南岩溶区地下水是当地重要的水源,一旦遭受污染将很难恢复.本研究选取NO-3、PO34、NH+4和总细菌(total coliform)、大肠杆菌(total E.coli)、粪大肠杆菌(fecal coliform)作为指标,对重庆南山老龙洞流域进行多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老龙洞流域地下水NO-3、NH+4、PO3-4含量均超过天然水规定值,尤其以NH+4、PO3-4污染较为严重.桂花湾泉NO-3含量为19.78~68.55 mg·L-1,有的月份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50 mg·L-1.老龙洞出口NH+4、PO3-4含量分别为2.71~12.92 mg·L-1、0.16~11.22 mg·L-1,是污染最重的地下水.老龙洞地下河NO-3含量低于岩溶表层泉,而NH+4、PO3-4含量则高于表层岩溶泉.城镇化的发展、农田减少以及洞内还原环境是导致老龙洞地下河NO-3含量从2008~2013年降低的原因,而高PO3-4含量污水不断输入地下河使得老龙洞地下河PO3-4含量呈增加趋势.微生物污染极为严重,甚至远超过中国地下水和饮用水规定的Ⅴ类标准,以粪大肠菌为例,地下水中其含量波动范围为3.4×104~3.68×104CFU·mL-1.岩溶区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岩溶洼地、天窗、落水洞导致岩溶地下水极易遭受到污染.农业活动、城镇、企业和居民点生产生活排污,是地下水氮、磷和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