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87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张磊  高光  李锐  许秋瑾  蔡华珍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12):1843-1851
为阐释干旱地区内陆湖泊微生物群落对营养盐和盐双重胁迫的响应机制,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许多湖泊水体受咸化与富营养化双重影响的特点,通过454高通量测序16S rRNA基因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水体营养盐和盐的添加对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盐与营养盐的输入引起了水体中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显著变化, 具体表现为:①随着盐度(以w计)的升高,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从对照处理的16.0%±4.6%增至SO(贫营养-盐水)处理的39.8%±18.1%;但会受到水体营养水平的制约. ②富营养水平下,微咸条件(盐度为1.5‰)有利于细菌类群丰富度的增加,BE-30(微咸-富营养处理培养30 d样品)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4.62)显著高于FE-30(淡水-富营养处理培养30 d样品,2.08)和SE-30(高盐-富营养处理培养30 d样品,1.69);③高盐(盐度为3.0‰)条件下,随着水体中营养盐含量的增加,喜营养的嗜盐细菌类群大量繁殖(SE-30中无法分类的Comamonadaceae科的相对丰度达到69.3%),因而降低了水体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 研究显示,α-变形菌纲和无法分类的Comamonadaceae科对盐与营养盐的变化较为敏感,可作为干旱区湖泊咸化和富营养化过程的参考类群.   相似文献   
92.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向西倾斜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本文根据干旱区环境特点,环境问题和形势,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旨在干时区大开发、大发展时期有效地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3.
干旱区绿洲形成演变与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4.
气候变暖对西北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孙杨  张雪芹  郑度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7):1153-1162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气候资源变化如何影响农业是该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提与基础。论文根据西北干旱区1961—2007年77个气象站点均一化气温数据和日照时数数据,采用5 d滑动平均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各农业气候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表明,霜冻日、暖日、生长期、无霜期、≥0℃与≥10℃活动积温的变化趋势显著且区域特色鲜明。暖日、生长期、无霜期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多年平均值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特征,而霜冻日则相反;≥0℃、≥10℃的活动积温亦呈明显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80℃.d/10 a、77℃.d/10 a),且可分为6个空间差异显著的活动积温特征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农业生产影响利弊各兼。一方面,干旱区热量资源得以改善,作物生育期延长,天然植被气候生产力显著增加[增长率为15.6g/(m2.10 a)];另一方面,干旱区热害与冷害等极端气温事件增加,光照资源显著减少,水资源严重缺乏和分布不均,这造成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95.
在总结分析干旱区内陆河流水电规划环境影响特征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重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干旱区内陆河流水电规划环评指标体系,以新疆盖孜河中游河段水电规划为例,应用指标体系开展不同规划方案的环境比选。实践表明指标体系能够以相对直观、可量化的形式体现各方案的环境影响程度和结果。  相似文献   
96.
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是距离现今最近的一个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气候适宜阶段,现有记录大多显示全球在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期间气候以暖湿为特征。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作为北半球中纬度面积最大的干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气候如何响应全球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的气候变化对预测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内陆干旱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实现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西北内陆干旱区具有年代控制的15个剖面的孢粉、同位素、磁化率等19项记录,并选取各记录中指示意义明确的气候代用指标进行集成、分析,发现多数剖面在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的不同时段出现了湿润化特征,但湿润化的出现、结束时间不同,自西向东,湿润事件结束(或适宜期后干旱化增强事件出现)的时间变晚。推测西北内陆干旱区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的气候演化主要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但湿润事件结束或适宜期后干旱化增强事件出现及其呈现出的时空差异则受区域构造活动及气候系统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97.
近50 a西北干旱区冬季积雪日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基于西北干旱区104个站点1961—2010年的日积雪深度、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数据和NCEP/NCAR数据,利用K-means聚类分析、Mann-Kendall法等方法,对西北干旱区冬季积雪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冬季积雪日数大值主要集中在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地区,西辽河流域、鄂尔多斯高原、天山、塔里木、阿拉善高原地区冬季积雪日数相对较少,内蒙古高原地区冬季积雪日数基本呈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减少的趋势。2)近50 a,西北干旱区冬季积雪日数呈增加趋势,且各区域主要在1984年发生突变现象。内蒙古高原地区内站点冬季积雪日数变化较大,其他分区内站点的冬季积雪日数基本无变化。3)西北干旱区各分区周期变化主要集中在5、10、25 a左右,其中25 a的周期变化最为明显。4)冬季东亚大槽、南支槽的减弱与西风的增强使西北干旱区降水量增加是导致西北干旱区冬季积雪日数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
宁夏盐池封育区植物特征值及多样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彦  张克斌  杜林峰  乔峰 《生态环境》2007,16(5):1481-1484
封育措施是一种主要的草场恢复和重建的措施。通过对半干旱沙地老封育、新封育和对照区的比较分析,量化了不同封育措施下植被变化。对3种封育措施群落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封育改变了群落的组成成分并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同时对群落植物的生活型、饲用价值分析计算结果则显示,老封育的群落植物逐渐向多年生发展,放牧价值开始降低,而对照区则明显处于一种非平衡的稳定状态。从3种措施植被的盖度、高度、生物量和饲用价值来看,老封育区均低于新封育区和对照区,表明长期封育不利于促进并提高草场的放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根据遥感资料分析了酒尔市城市热岛的成因。指出建筑空间,污染物,水体都是影响城市热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
新疆阿勒泰地区主要风景旅游区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旭  刘开华  谢碧海 《干旱环境监测》2003,17(4):215-217,238
对阿勒泰地区主要风景旅游区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