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安全科学   9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05篇
综合类   499篇
基础理论   160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社会与环境   66篇
灾害及防治   20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霍凤梅  王成法 《灾害学》1993,8(2):38-42
本文存分析延安地区干旱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地地区40a的资料,运用灰色理论的预测方法,预测了1992~2000年间干旱发生的季节及强度,预计该时该区的旱情将持续出现,故提出必须立足抗旱,以保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2.
本文采用11项指标并确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和权重分配,对关中地区进行防旱抗旱能力的综合评价,得出关中地区属中等抗旱能力区。由于经济发展需水超过供水能力,现状及本世纪末缺水率将超过20%。因而跨流域引水是今后长期供水的途径。  相似文献   
93.
土地利用变化不仅影响区域灾情的结构与类型,还深刻影响其灾情程度,本文以处在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深受旱灾影响的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为案例,基于统计资料及野外调查,剖析了在气候干旱化程度加剧,农作物成灾面积在波动中增大的趋势下,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增长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中,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及其面积比例的调查,增强了粮食生产系统抵御农业自然灾害的能力,因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94.
干旱资源与旱型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作为一种气候现象,是中国广袤的西北部地区最基本的自然环境特征,并成为那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地理背景因素。在中国与世界,从历史到现代,人们基本上都是从负面角度来认识、评价和处理干旱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的。干旱被视为中国西北地区发展的一大障碍,一个需要努力克服或缓解的紧迫难题。这既可见之于诸如文学语言“塞外江南”(即温湿气候)之类的理想追求,又可见之于或现已建成、或正在施工、或尚处规划阶段的诸项调水工程。  相似文献   
95.
华北平原冬小麦干旱区划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干旱是以降水缺少并造成作物减产为特征的。以冬小麦生育期间降水负距平和减产率为指标,对不同发生频率的降水负距平和减产率作了系统分析。确定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在区域上的分布特征及其发生频率。研究结果表明,重旱10年一遇,发生面积占73%,重点在豫东北和鲁西南地区;中旱3~4年一遇,发生面积占93%;轻旱2年一遇,发生面积占98%。利用干旱灾害综合指数进行了干旱区划,发现干旱高值区往往是降水负距平最大,同时也是减产率最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96.
干旱对北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对非灌溉与灌溉两种不同的背景,以水分平衡原理求得的自然水分亏缺率为轴线,以风险评估技术方法为核心,分别从基于实际产量和生产潜力的两种不同途径,研究了北方地区干旱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风险水平.建立了基于灌溉地区的冬小麦实际产量与自然水分亏缺率的相关关系,根据其敏感性的不同,确定出A、B两类不同干旱年型的自然水分亏缺率及其相应的实际减产率指标.结果表明(1)水分对生产潜力的影响各地差别较大,光温生产潜力的减产率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减产率在陕西、山西和河南3省的概率分布呈由南向北增大的趋势,而在山东呈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增大的趋势,且整个北方冬麦区呈现较好的连片性和区域性.(2)根据自然水分亏缺率,划分出5种干旱年型轻旱、中旱、重旱、严重干旱和极端干旱,与其相应的缺水率分别为<20%,20%~30%,30%~40%,40%~70%和>70%.A类不同干旱年型的实际减产率分别为<9%,9%~12%,12%~14%,14%~21%和>21%,该类指标适用于山东东部及中部的部分地区、陕西南部渭河一带、河北中部的部分地区;B类不同干旱年型的实际减产率分别为<9%,9%~15%,15%~21%,21%~40%和>40%,该类指标适用于本区的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97.
能即时发布信息的公共设施,都将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2007年7月14日下午,北京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孙继松在介绍<北京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与防御指南>时说,北京将利用现有公共设施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的覆盖面,让更多的人能及时了解天气变化.  相似文献   
98.
周围 《环境教育》2007,(3):27-29
2005年初,密云县积极探索,提出了创建国家生态县的目标。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创建国家生态县完全符合密云县情、符合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特别是通过创建国家生态县建设,城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9.
从微观农户角度分析了干旱、农业旱灾和农户旱灾脆弱性的成因。文章认为,自然降水不足或与作物需求匹配不均是造成农业干旱的动力,农户对干旱的应付能力不足是导致干旱成灾的原因。这种应付能力既受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的限制,也与农户的作物种植结构、灌溉支付能力、风险认识和对农业的依赖程度有关。农户旱灾脆弱性既与农业干旱有关,又受到人均资源和收入、种植和消费结构、生态环境质量、政策、市场价格等多重因素的作用。最脆  相似文献   
100.
钢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一般取决于其抵抗局部损伤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往往取决于许多因素,目前还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判定方法。基于组件法建模原理将顶底角钢-腹板双角钢节点离散为多个对受力有贡献的基本组件,然后通过集成组件来模拟节点的受力特性,并依此构建了顶底角钢-腹板双角钢半刚性节点梁柱子结构的连续倒塌数值分析模型。结果表明:通过与试验结果比较,节点组件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节点的断裂路径和受力发展过程,同时降低了计算成本。说明组件法在连续倒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可作为连续倒塌研究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