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146篇
基础理论   6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17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解决果粮间作经营的中后期常出现的作物减产和资源浪费的矛盾,有必要分析果粮人工植物群落中各生态元的时空变化过程,揭示果粮间作经营中矛盾的产生、发展乃至激化的过程,寻求合理的间作作物组合,并进行优化调控,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选择处于不同经营阶段(3a,5a,10a,18a,28a)而经营管理条件基本一致的的9种苹果与粮食作物间作模式,调查测定了每一模式各阶段的果树的生长及其苹果产量,各间作粮食作物的生物量、总生物量、作物固定的总能量及其光能利用率、经济产量和经济收入等指标,揭示了苹果和各粮食作物28a内的生物生产力的动态变化及其特点,找到了果树不同经营阶段的合理间作物组合,提出了该区不同经营阶段的最佳模式类型.对果粮间作的作用、理论基础及优化调控指标及其不确定性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2.
根据灾害系统理论,以连片特困区-武陵山片区干旱灾害为例,分别从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和承载体的脆弱性3个方面,选取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类型、水资源、降雨量、人口密度及耕地面积等指标为旱灾风险评估指标因子,利用熵权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建立武陵山片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风险区划,为武陵山片区区域防灾、减灾和区域扶贫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区域整体处于中、高风险区,空间分布呈东南-西北向条带状分布;东南区域处在干旱灾害高风险区,西北区域处在干旱灾害中等风险区,而东北区域处在相对较低的风险区。  相似文献   
83.
清朝,闽台已经成为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常见的灾害有洪水、干旱、台风、地震与瘟疫等.对福建危害最大的是水灾,对台湾危害最大的则是风灾.两岸人民为抗击自然灾害而共同努力,清地方政府采取多项救灾措施如蠲免、赈粮、捐赀及赋予台湾官员独断财权以应付突发灾情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塔城地区自然情况及水利设施建设方面的介绍及分析,总结了影响干旱的一些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减缓塔城地区的干旱问题。  相似文献   
85.
基于SPEI的华北地区近50年干旱发生强度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华北地区67个气象站1962-2011年的实测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统计了近50 a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探讨了华北地区干旱发生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中度以上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干旱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华北地区干旱发生强度呈明显的增强趋势,尤其是在20世纪80、90年代;华北地区干旱发生强度的整体特征是西北和东南部地区较强,东北和中西部地区较弱;造成华北干旱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量的起伏变化,这在20世纪80,90年代表现得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86.
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宁夏酿酒葡萄干旱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是衡量旱情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其进行时空差异分析是科学有效地应对旱灾的重要手段。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24个站点3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逐旬作物系数法,以FAO Penman-Monteith模型为基础计算作物需水量,再结合有效降雨量,对宁夏酿酒葡萄的水分亏缺指数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同时,也就干旱发生频率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宁夏酿酒葡萄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在葡萄生育期内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总体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6月上旬。在整个生育期内,区内旱情严重程度均呈现由南向北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87.
干旱胁迫对香樟幼树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和持续干旱研究了干旱胁迫(以2 d为一个处理间隔,持续干旱0-16 d)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幼树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下香樟幼树的地径、树高生长量受到了抑制.轻度、中度干旱处理(干旱时间2-8 d)叶片含水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重度干旱处理(干旱时间10 d)下显著低于对照(P0.01);(2)干旱胁迫影响了香樟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进程,妨碍了其有机物质积累;(3)干旱胁迫下香樟叶片光合色素总量先升高后降低,在干旱第8天达到最高.所有干旱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影响香樟幼树的光合作用,在干旱初期(干旱时间2-8 d)气孔因素起主导作用,干旱后期(干旱时间10 d)非气孔因素起主导作用;(4)干旱胁迫下香樟幼树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AQY)、RuBP羧化速率(CE)、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及CO2补偿点(CCP)均显著降低,表明干旱会降低香樟幼树对环境中光照和CO2的利用及适应能力.综上,干旱胁迫下香樟幼树的水分生理状况变差,光合能力及光合日变化进程受到影响,对环境中光照和CO2的利用及适应能力也明显降低,最终香樟幼树的形态生长受到抑制.图3表3参35  相似文献   
88.
基于相对湿润度的干旱指数分析方法,应用中国西南1958—2012年气候资料,分析近55年中国西南春季干旱10年际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58—2012年西南春季干旱发生频率呈东北向西南递增分布特征,春季干旱发生频率80%以上区域分布于云南高原、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区域;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的部分区域几乎每年春季均会出现轻度干旱。重旱和特旱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原南部、川西南山地和云南高原北部区域。西南春季轻旱、中旱和重旱以上干旱平均发生区域占研究区域总面积分别为42%~45%、16%~29%和1%~8%,春季轻旱发生面积呈波动变化,中旱和重旱发生面积呈略减少趋势。云南高原、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春季干旱强度大,但干旱强度振荡幅度小,年际波动小;川东盆地、贵州高原春季干旱强度虽然相对较小,但干旱强度振荡幅度大,年际波动大。西南春季干旱变化经历了5个明显的变化阶段,即20世纪60年代,干旱强度逐渐增强;70年代,干旱强度逐渐减弱;80年代到90年代初,干旱强度又一次加强;在90年代中期到2004年,干旱强度再次减弱。西南春季干旱指数存在显著的2~3 a和7~8 a周期振荡,春季轻旱发生面积呈波动变化,中旱和重旱发生面积呈略减少趋势。2005年后干旱指数累积距平呈负增长趋势,干旱强度逐渐增强,预计未来10年干旱强度可能将增强。  相似文献   
89.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强,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研究大豆(Glycine max)在不同生育期不同强度干旱胁迫/复水条件下的光合特性和产量变化,可明确干旱对大豆生长发育影响并为探索灾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水分控制试验,分别在开花期和鼓粒期对大豆实施轻度干旱胁迫(65%田间持水量)和重度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90.
基于SPI指数的1981—2010年内蒙古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依据内蒙古地区47 个地面观测站1981—2010 年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干旱指标,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年度和四季干旱发生的频率、干旱强度和站次比(发生干旱站数与总站数之比) 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年度、秋季和冬季干旱强度变化趋势不明显,春、夏季干旱强度呈显著上升的趋势;近30 a 来年尺度上干旱强度表现为轻度干旱,四季干旱强度以轻度干旱为主;年、季尺度上干旱发生的覆盖范围为局域性干旱和区域性干旱;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是年度干旱、中旱、重旱与特旱发生频率最高地区,而西部阿拉善盟地区干旱、中旱、重旱和特旱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从季节上来看,内蒙古全区春、冬季干旱(含中、重和特旱)发生频率较为一致,表现为西部及西南部地区干旱发生的频率较低,而东部、中部、北部地区干旱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