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安全科学   93篇
废物处理   56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387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122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41.
研究了热解终温对污水污泥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对污泥热解油中的轻质组分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污泥热解残渣的基本性质.研究表明,热解终温为450~500℃时,液相产物产率较高,随着热解终温的升高,热解残渣减少的趋势与液相产物增加的趋势相似;450℃时得到的污泥热解油的轻质组分中主要含有烷烃类、烯烃类、腈类、含氮杂环化合物和单环芳香烃等;随着热解终温的升高,残渣表面越来越松散和粗糙;450℃时得到的热解残渣孔容积最大,而500℃时得到的残渣微孔最为发达,比表面积值最高.  相似文献   
142.
以稻草秸秆为原料,分别通过水热炭化和热解炭化制备生物质炭(分别记为RS-HC和RS-BC),并采用不同的洗涤剂(蒸馏水、乙醇、四氢呋喃)对水热炭进行洗涤,分别记为RS-HC1、RS-HC2和RS-HC3.探究了吸附时间、Cd2+初始浓度和溶液pH值对4种生物质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生物质炭对Cd2+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速率控制;RS-HC对不同浓度下Cd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但对于RS-BC,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效果都比较好(R2>0.93),说明水热炭对Cd2+的吸附多为单分子层吸附,而Cd2+在热解炭上的吸附则是多分子层吸附和单分子层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4种生物质炭的平衡吸附容量排序为:RS-BC > RS-HC3 > RS-HC2 > RS-HC1,RS-HC3和RS-HC2的平衡吸附量分别是RS-HC1的3.32和1.7倍;随着pH(3~8)的增加,生物质炭对Cd2+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在pH=4时,RS-BC的吸附量是RS-HC3的5.57倍.  相似文献   
143.
木耳菌糠生物炭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处理印染废水,以废弃木耳菌糠(AG)为原料,采用限氧热解法在350、550、750℃的温度下制备木耳菌糠生物炭(AGBC),处理含有孔雀石绿(MG)、番红花红T (ST)的有色废水.考察了不同初始pH值、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对AGBC吸附MG、ST的影响,讨论了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特性.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对吸附前后的菌糠生物炭进行表征,探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吸附剂表面的含氧官能团数量逐渐减少,而比表面积和芳香化程度逐渐增加.MG的平衡吸附量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增大,而ST的平衡吸附量呈现相反趋势.AGBC对MG、ST的吸附分别在8h和4h基本达到平衡.AGBC对MG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与Freundlich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对ST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与Freundlich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与AG350和AG550相比,AG750对MG和ST的吸附量更高,经Langmuir模型拟合,其对MG和ST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0249.79mg/g、3353.49mg/g.吸附机理表明,AGBC对MG的吸附主要为静电引力和π-π共轭作用,对ST的吸附主要为氢键作用、π-π共轭作用以及静电引力.说明AGBC对阳离子染料具有一定的吸附潜力,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44.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废轮胎热解回收燃料油和炭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废轮胎热解的工艺、机理、动力学及设备,提出了今后废轮胎热解资源化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5.
针对含油污泥危害性大、难处理的环保难题,以实现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为目标,开展了含油污泥热解实验研究,优化了热解工艺,并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在催化剂加量1.2%、热解温度为420℃、停留时间3.0 h、加热速率12℃/min、N2流速为90 mL/min条件下对含油污泥进行热解,结果表明:热解油回收率 可达72.35%;热解回收油品质有较大的改善,产生的不凝气体组分可用于燃烧供热,热解残渣热值较高,可制成燃料重复利用,实现了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46.
油页岩作为常规油气的重要接替和补充资源,以其巨大的储量、丰富的综合利用层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总结世界各地油页岩开发利用状况、矿物组成及其热解产物的基础上,分别回顾地面干馏和原位 开采两种油页岩开发方式对环境的影响研究。油页岩地面干馏对环境的影响体现在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的破坏、热解过程中油气排放以及油页岩灰渣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相关研究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和淋滤试验开展。原位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体现在对地层结构的破坏、地下水环境污染和地层温度场变化等,相关研究主要是通过数值模拟 和物理模拟试验开展。原位开采是未来油页岩工业的发展趋势,但其对环境的影响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7.
用TGA-DTA差热失重联用分析仪研究升温速率对输液瓶、一次性医用手套、敷料内心和白鼠肌肉4种典型医疗垃圾热解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其他试验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热解反应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峰温升高,反应区间ΔT变宽,发生最大热失重速率的温度也升高,热失重峰的峰高也随之增加;升温速率对热失重率的影响随医疗垃圾种类而不同,对较难分解的医疗垃圾(如敷料内心和白鼠肌肉等)影响大,对容易分解的医疗垃圾(如输液瓶和一次性医用手套等)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8.
南新元  胡吉林  姜波 《环境工程》2009,27(5):107-109
医疗垃圾已成为威胁人类生活的"超级杀手",因此对医疗垃圾的处理至关重要。针对新疆某医疗焚烧处理场,介绍了热解焚烧工艺,此工艺应用了西门子S7-300系列PLC为核心的自动控制系统,系统中将MM440变频器和S7-300PLC的组合应用,并且实现了两者通过Profibus-DP的通讯。实践证明:该系统结构简明,运行可靠,便于在其他场合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9.
木质素是由苯基丙烷结构通过C—O键和C—C键连接而成的复杂三维网状无定形高聚物,热解是木质素的重要利用方式,探究木质素热解过程中连接键的断裂机理对于开发高效热解技术至关重要。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针对典型的β-5连接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探究其热解过程及取代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苯环之间五元环的开环反应是最可能发生的初步反应,其中Cα—O键和Cα—Cβ键的键解离能(BDEs)分别为163.9 kJ/mol和212.9 kJ/mol,是最主要的断键开环反应。通过对比甲基、甲氧基、羟基、正丙基等支链对β-5连接键的断裂的影响,发现当两个苯环和β-5连接五元环上分别连接羟基、丙基、羟甲基取代基时,Cα—O键和Cα—Cβ键的BDEs最低。对于不同取代基类型和位点来说,Cα—O键均裂始终是最容易发生的初始反应,而Cα—O键和Cα—Cβ键连续断裂的路径是β-5连接五元环断裂的主...  相似文献   
150.
利用甲苯和乙酸为焦油模型物,以杉木屑为原料,在一级固定床反应系统中进行共热解实验,以实现木屑热解最大化脱除焦油产气,并探讨不同温度下共热解产物分布规律及产物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与木屑单独热解相比,木屑与甲苯、乙酸共热解产生的协同作用呈现出优越的焦油脱除效果。尤其,木屑与甲苯共热解可有效地将焦油产率减少81.47%,从焦油组分来看,含氧类化合物在共热解过程中不能有效脱除,而芳烃类化合物在热解过程中易通过高温共热解脱除,乙酸与木屑共热解的协同作用较甲苯强度稍弱。共热解产物产率变化受温度影响显著,其变化规律与纯木屑单独热解一致,热解温度升高对半焦、焦油的抑制效果增强,为焦油脱除及高效转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