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8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史玉敏  张虎斌  李琨 《环境技术》2022,40(1):186-188,194
当前,航材保障数量多、型号复杂、保障业务繁重,若单纯依靠人工管理,则无法适应多样且复杂的信息化作战模式下的航材保障需求,迫切需要应用新的新的航材管理技术来提高航材保障水平,因此,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提高我军航材保障信息化水平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物联网的技术特点,然后分析当前航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物联网技术理念...  相似文献   
12.
《现代职业安全》2011,(12):13-13
本刊讯 11月13~14日,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专家组对中材湘潭水泥责任有限公司(简称中材湘潭)安全管理流程再造开展情况进行了验收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恢复方法中,地境再造法主要通过在边坡上重建植物地下生境和植物群落以实现长久覆绿,而边坡内部水量能否满足覆绿植物的需要,则是该技术是否适用的关键。在安庆集贤关选取某高陡岩质边坡作为试验场,应用地境再造法对试验场进行覆绿试种,选用改进的彭曼公式法计算植物实际需水定额,通过概化试验场种植区裂隙岩体单元,计算了试验场种植区裂隙岩体单元中植物生态需水量,并结合后期试验场种植区边坡植物生长状况的野外调查结果,分析试验场种植区植物的生态需水情况以及该技术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试验场种植区裂隙岩体单元中植物每年蒸散消耗的生态需水量为18.75~25.00 kg;后期试验场边坡植物的野外调查显示,灌木较乔木成活率高、长势好,乔木成活率高低与乔木的耐旱性强弱有一定的相关性;地境再造技术可适用于安庆试验场高陡岩质边坡,种植区边坡能供给绝大多数植物充足的水量以蒸腾耗散,但可能无法满足耗水量较大的乔木生长需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防盗门产品名称混乱,产品质量莠不齐,产品标准不统一,防盗门不防盗、产品质量低劣、抽检合格率偏低的新闻在媒体上屡屡曝光,严重影响了防盗门企业的声誉和防盗门行业整体的形象,防盗安全门行业的产品质量已经遭受到消费者的极大的疑和不信任.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自 2 0 0 3年蓄水后 ,水对斜坡 (滑坡 )的软化作用和库岸再造大大改变了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库区的地质灾害严重制约了库区移民迁镇工程 ,场地建筑安全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库区工程地质的特点 ,提出了场地建筑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建立了场地建筑安全评价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红石包滑坡进行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评价 ,利用稳态坡形、坡角工程地质类比法对红石包进行库岸再造的预测 ,对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红石包油库建筑进行安全评价。为库区移民迁镇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全面蓄水在即,库水位周期性的变动必定引起大范围的塌岸。以巴阳移民新村库岸为例,选取典型剖面,根据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应用GEO-SLOPE软件分析了水位变动条件下库岸渗流场变化,进一步分析了库岸稳定性的变化趋势,并选用卡丘金法和极限平衡搜索法对塌岸范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蓄水至145m1、56 m1、75 m及175 m骤降至145 m四种工况中,随着库水位的上升,库岸稳定性有下降的趋势,在库水从175m骤降至145 m时稳定系数最低,预测塌岸范围24.5 m和29.5 m,为移民区土地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春节前.镇江市安监局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被市政府办公室表彰为“群众最满意窗口”.在市级机关驻行政服务中心的40多个窗口中再次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大变形巷道基本支护系统基础上,依据应力转移与强抗承载的围岩稳定思想,提出了巷道围岩再造承载层机理,建立了巷道围岩再造承载层稳定性力学模型,分析了巷道围岩再造承载层的稳定因素,最后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基本支护系统的承载能力与作用范围有限,基本支护系统作用下巷道浅部围岩呈“O”形整体收敛,弹塑性界面离层明显;而巷道两帮再造承载层与基本支护系统形成“Ω”形承载结构体,整体承载能力加强,顶板应力由底板深部转移改变为向两帮外伸移动,两帮围岩移动由巷道内收敛改变为向巷道底角外扩散,巷道围岩稳定性提高;巷道围岩再造承载层位置越高、长度越大,围岩越稳定;无支护巷道两帮垂直应力集中区明显,支护后巷道两帮垂直应力集中区得到弱化,浅部围岩形成“Ω”承载拱形体,两帮与顶板位移变化量较小,底鼓量为无支护巷道的84.65%,应进一步做好底鼓控制,围岩整体收敛变形较小,支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滑坡的分类是一切滑坡研究与治理的基础和前提.在总结分析一般滑坡的分类方法基础上,针对库岸涉水滑坡水动力条件复杂多变的特殊性,选择渗透系数k和库水位升降速率v这两个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决定性参数作为分类因子,提出了基于k/v比值的库岸涉水滑坡分类方法,并阐述了其合理性及理论意义.该分类方法将库岸涉水滑坡分为k/v>1型和k/v<1型两个类别,是一种动态的分类.该方法的提出突破了对滑坡分类的常规思维,有助于解决系统动力学在滑坡稳定性分析和预测中所面临的困境,适应滑坡稳定性研究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再造与展望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污染土壤的面积在迅速扩大,迫切需要修复,治理;随着土壤污染组分的日益复杂化,等待着全面,高效的修复技术的研制。对污染土壤修复相关技术现状进行剖析表明,现有的各种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由于存在着许多技术上难以克服的问题,需要从技术的现有进展和技术构想进行整体意义上的创新,即如何把现有的技术进行参数优化、改造后进行最佳组合与综合,才能取得该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污染土壤的生态化学修复,污染土壤的生态化学修复,其实质在于技术的再造,代表了21世纪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