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321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97篇
综合类   841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27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文章以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净化尿素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曝气方式、载体特性及运行方式对BAF启动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预曝气方式对加快BAF启动进程有利,但以预曝气运行3~4d为宜;作为BAF的载体,活性炭较陶粒更有利于BAF的启动,只需运行4d,前者对尿素去除率便可稳定在75%以上,且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相比于低滤速启动运行,高滤速(2.8m/h)运行方式能够加快BAF启动进程。  相似文献   
992.
低浓度氯苯废水在曝气生物填料塔中的降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曝气生物填料塔处理难生化降解化合物氯苯的特性,得出初始浓度为15mg/L的氯苯废水的适宜运行条件为:溶解氧约为5.5mg/L,水力停留时间约为5h,葡萄糖浓度为800mg/L,在此条件下单独用生物填料塔处理60h降解率可达16.80%。并考察了氯苯废水用超声预处理后生物降解与直接用生物降解比较,结果表明超声预处理可大大提高氯苯的可生物降解性,在30kHz+60kHz+100kHz的频率组合下超声预处理2h后再生物降解38h,氯苯的降解率可达70.12%。  相似文献   
993.
在常规水处理工艺前增加生物预处理工艺,研究接触氧化沟和BAF分别作为混凝沉淀工艺的预处理工艺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原水石油类含量平均值为0.19mg/L,在三氯化铁投加量80mg/L时,接触氧化沟+常规混凝沉淀出水石油类含量平均值为0.07mg/L;BAF+常规混凝沉淀出水石油类含量平均值为0.039mg/L。结果表明,BAF作为给水生物预处理工艺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能力优于接触氧化沟工艺,实验期间其后续混凝沉淀出水达标率为86.7%。  相似文献   
994.
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具有良好的脱氮性能,其中回流比是影响其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试验考察了回流比分别为50%、100%、200%、300%的条件下该工艺对COD、NH4+-N、TN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在回流比从50%提高至300%的过程中,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200%为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对去除TN的影响较为显著,回流比为200%时,对应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67%、90.50%和80.50%.在保持回流比100%的条件下,随水力负荷从1.52m.h-1增加到2.82m.h-1的过程中,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2.08m.h-1为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水力负荷为2.08m.h-1时,对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72%、90.29%和74.45%.COD、NH4+-N和TN主要在BAF(DN)缺氧环境内得到去除,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48%、68.02%和58.21%.  相似文献   
995.
复合介质人工浮岛对缓流水体N、P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人工浮岛技术对氮磷去除效率低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层状复合介质人工浮岛原位水体净化技术,通过试验对其受水力停留时间、气水比及温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人工浮岛技术对于缓流地表水体N、P去除效果较好,且优于传统人工浮岛装置。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其去除率增大,通过试验进一步确定其适宜气水比为10:1,此时系统对氮磷的去除率比未曝气时增加1倍。在此运行条件下,水温高于13℃及水力停留时间为2.5d时,人工浮岛系统对水体中氨氮、硝酸盐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6%、63.8%、82%和83.5%;当水温低于13℃时去除率显著降低,此时延长HRT至7d时,系统对总氮和总磷仍有较高的净化效果,去除率分别为70.1%和69.2%。  相似文献   
996.
对Fe3+/UV/O2光催化体系降解染料酸性橙Ⅱ(AOⅡ)的作用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3+发生光解反应产生·OH是染料降解的主要途径,通入空气能够实现Fe2+的光氧化反应生成Fe3+,保证了体系中较高浓度的Fe3+,从而有利于降解反应的持续进行.此外,最佳的处理条件是空气通入流量为1.0 L/min,初始pH值为3.虽然AOⅡ在120min内完全降解,并且其中部分氮元素转化为N2释放,但是溶液中的TOC的去除率仅有35.77%,说明AOⅡ分子在Fe3+/UV/O2体系中并没有完全矿化.  相似文献   
997.
传统的生态塘直接作为二级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污水,处理后的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容易引起自然水体的恶化.所以为了弥补城市二级出水与自然水体间的水质差距,研究将生态塘用于污水深度处理,形成一个景观水体型生态屏障.在此就生态塘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技术现状等方面作简单综述,并指出了景观水体型生态屏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8.
城市污水处理厂应用纯氧曝气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对生活污水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运用纯氧曝气活性污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不失为一个良策。通过对青岛市即墨市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的分析,阐释了纯氧曝气的理论、工艺的选择以及纯氧曝气的经济性分析,论述了纯氧曝气技术在我国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应用的可行性。随着国家新标准对污水脱氮除磷要求的增加.纯氧曝气在城市污水处理厂老厂的改造和新厂的建设中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以温榆河微污染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草生物载体固定微生物,并在曝气生物滤池反应系统中对其进行处理。河流微污染水中N、P营养缺乏,有机物浓度较低,而且水质变化较大。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0 h、8h、6.3 h、4.7 h时,此工艺对此河水的处理效果有较大的差异,说明水力停留时间的不同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AF/BAF联合铁炭微电解处理TDI生产废水,简要分析了TDI废水的危害及采用该污水处理工艺的原因。工艺采用高效微生物、新型载体、微孔均匀曝气及铁炭微电解联合技术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运行监测结果表明:TDI生产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对CODcr、BOD5、氨氮、油类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8.4%、97.9%、99.3%、99.1%,满足GB8978-96二级排放标准限值要求。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脱色效果明显,处理效率高、污泥产生量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