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72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523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107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异养硝化作用的主要特点及其研究动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燕  孔海南  王茸影  李春杰  严立  何义亮 《环境科学》2008,29(11):3291-3296
废水生物脱氮是目前水处理领域中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在对自养硝化作用研究的同时,对异养硝化作用及其菌属的研究已成为环境废水生物脱氮领域的热点问题,同时对新型异养硝化作用的研究是对传统硝化理论的丰富与突破.在综述大量文献及已有实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异养硝化作用的主要特点(硝化作用主体、生长条件、硝化途径、作用酶系统以及分离方法等),以及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对异养硝化作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2.
异生型化合物是一种具有多种毒害作用的难降解污染物,因此利用微生物资源降解异生型化合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异生型化合物微生物降解途径及调控机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功能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3.
针对微污染水源水营养贫乏特点,从富集驯化的底泥中筛选出3株异养硝化细菌和3株好氧反硝化细菌,3株异养硝化细菌对铵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7.02%、100%和100%,3株好氧反硝化细菌对总氮的去除率为98.52%,98.55%和98.6%,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将异养硝化菌、好氧反硝化菌固定于海绵球型填料上,强化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水源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C、溶解氧4mg/L左右、水力长期停留的条件下,经过17d的运行,铵氮去除效率可以达到100%,总氮去除率达到42%。  相似文献   
104.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WXZ-8的脱氮产物N_2O和N_2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WXZ-8(Bacillus cereus)的异养硝化性能,并采用GC-ECD(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GC-TCD(Gas Chromatography-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方法分别测定了脱氮过程中的气体产物N2O和N2。为了改进密封反应的溶氧条件,采用纯氧密封摇瓶培养和空气密封摇瓶培养两个对照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表明:(1)空气密封瓶实验条件下,WXZ-8产生的N2O为0.00945mg,N2为9.5005mg,分别占从水体中脱除的氮的0.047%和47.09%,另外,同化合成的氮含量占48.74%;(2)纯氧密封瓶实验条件下,WXZ-8产生的N2O为0.00463mg,N2为9.686mg,分别占从水体中脱除的氮的0.024%与49.57%,同样,同化合成的氮含量占49.23%。两组对照实验表明,WXZ-8菌是一株高效、产生低水平量N2O的性能良好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且纯氧培养条件更有利于控制N2O的逸出。  相似文献   
105.
通过2种单菌分离方式即直接分离和先富集再分离,利用选择性培养基获得转化NO2-→NO3-的硝化细菌,根据化学法和离子色谱法检测不同分离方法得到的单菌的硝化速率,结果表明先富集再分离所得菌株的硝化速率显著高于直接分离的菌株.  相似文献   
106.
纳米铁系材料与反硝化细菌复合去除地下水硝酸盐氮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不同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纳米Fe、纳米Fe/Ni和油酸钠包覆型纳米Fe粒子,并将其与反硝化细菌复合应用于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去除研究中.分别考察了不同纳米铁系材料与反硝化细菌复合体系去除硝酸盐氮的反应速率及对脱氮产物生成的影响.同时,从核糖核酸(RNA)水平考察了不同纳米铁系材料对反硝化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Fe/Ni复合体系脱氮速率最快,6d内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可达到100%,最终产物主要为氨氮,占体系总氮的69%;而纳米Fe和油酸钠包覆型纳米Fe复合体系9d可将硝酸盐氮100%去除,氨氮的转化率分别为52%和16%.另外,从反应前后反硝化细菌总RNA浓度的变化情况看,纳米Fe/Ni复合体系、纳米Fe复合体系和油酸钠包覆型纳米Fe复合体系的反硝化细菌总RNA浓度分别降低了93%、40%和34%,可见3种纳米铁系材料对反硝化细菌毒性大小顺序为:纳米Fe/Ni纳米Fe油酸钠包覆型纳米Fe.  相似文献   
107.
活性炭滤池中微生物特征及其对溶解性有机碳的去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异养菌总数计数(HPC)法检测了北京地区J水厂活性炭滤池中微生物量,并分析了活性炭滤池进出水中有机物的组成、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及微生物作用对溶解性有机碳(DOC)去除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不同炭龄、不同运行周期活性炭滤池中的微生物量有显著的差异.由于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机碳(BDOC)占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比例较小,且受微生物数量、活性等因素的影响,微生物对DOC的去除效果极为有限,在1.5年和5年炭龄活性炭滤池中对DOC的去除率仅占总去除率的18.8%和26.4%.此外,微生物对较为敏感的嗅味物质2-MIB和geosmin去除作用也不显著,去除率在15%以下(初始浓度为100ng·L-1);在使用5年活性炭滤池中,微生物对2-MIB和geosmin去除率为12%和14%,分别占总去除率的32%和29%.因此,北京地区地表水净水厂活性炭滤池中微生物对有机物控制的贡献率较低,对DOC的去除主要以活性炭的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08.
根据现状调查和历史资料收集,对异龙湖湿地大型水生植物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显示:20世纪50年代以来,异龙湖水生植物群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大型水生植物之前为广泛分布的芦苇群落、薏苡群落、水葱群落,以及种类繁多的沉水植物群落。目前,湖泊中沉水植物已消失殆尽,异龙湖由草型湖泊转变为藻型湖泊;湖滨湿地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类型相对较单调,为挺水植物类型,主要以荷花群落和香蒲群落为主,建议在湖滨湿地恢复工程中选择植物物种时可优先考虑此2种植物。另外,近期调查显示异龙湖湖滨已有少量眼子菜科植物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其沉积物种子库中仍存在具有活力的沉水植物繁殖体,对于水质改善后恢复水体中的沉水植被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为评价某石化混合废水的毒性,采用活性污泥耗氧速率抑制试验研究不同φ(石化废水)对活性污泥中不同菌群的抑制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所用石化废水对活性污泥中的硝化细菌具有明显毒性,其EC50(半抑制效应浓度,以φ计)为9%左右;同时,该废水对异养菌的耗氧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φ(石化废水)为100%时IH(异养菌耗氧速率抑制率,131%)最高,这种促进作用对RT(总耗氧速率)测定有显著影响(R=0.991,P<0.05),因此,仅以RT评价废水毒性容易造成对废水真实毒性的低估. 5种常见易降解基质(乙酸钠、葡萄糖、甲醇、生活污水、丙酸钠)中,ρ(甲醇)为15 mg/L时对异养菌促进效果显著(P<0.05),促进率达50%以上;而在高浓度条件下,乙酸钠、葡萄糖、甲醇、丙酸钠对异养菌均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RH(异养菌耗氧速率)最高提高了182%. 研究显示,石化废水中的乙酸盐等易降解成分是活性污泥耗氧速率抑制试验的重要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10.
生物净化集成系统改善精养池塘水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月-9月,将3个精养池塘分隔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除了对照池外,在另外两个试验池净化区构建了由水蕹菜、滤食性贝类和生物刷组成的集成生物净化系统来净化精养池塘的水质,并在8月初引进高分子纳米增氧管来改善池塘溶氧水平。2个阶段的试验结果表明,该集成生物净化系统在净化池塘养殖水中氮、磷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明显的功能优势互补,对水中TSS、TN、TAN、NO2--N、NO3--N、PO43--P和TP都有较好地去除效果。而高分子纳米增氧管使得池塘溶氧始终保持在5 mg.L-1以上。3个池塘两阶段的内梅罗水质综合营养指数表明,2号池第二阶段生物净化材料密度配置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