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7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761篇
安全科学   118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1506篇
基础理论   493篇
污染及防治   185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48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环境百科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8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中华鲟鲟形目鲟科鲟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形态特征中华鲟系我国特产鱼类,体纺锤形,体表披五行硬鳞,吻长,口腹位,歪尾。这是一种海栖性的洄游鱼类,每年9—11月间,由海口溯长江而上,到金  相似文献   
902.
在抚宁县城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中,通过对功能分区的划分、公共开敞空间的确定、道路景观轴线及视线通廊的控制、城市整体高度的组织,打造和谐共生的城市组团、营造充满魅力的公园、活力的社区邻里和文化内涵丰富的街区,旨在激发城市的活力,创造一个以自然生态环境为特色,以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和生活居住为主体、充满活力的和谐城市。  相似文献   
903.
硫酸锰渣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硫酸锰渣污染土壤中Cu,Zn,Cd,Pb,Mn的总量和各形态含量.结果表明重金属总量远超过环境背景值和土壤环境二级标准.重金属各形态分布特征:Cu,有机态>残渣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态>可交换态;Zn,残渣态>铁锰氧化态>有机态>碳酸盐态>可交换态;Cd,铁锰氧化态>可交换态>碳酸盐态>残渣态>有机态;Pb,铁锰氧化态>残渣态>有机态>碳酸盐态>可交换态;Mn,铁锰氧化态>残渣态>可交换态>有机态>碳酸盐态.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系数和迁移系数均为Cd>Mn>Pb>Cu>Zn.  相似文献   
904.
医疗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分别对医疗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含量和重金属形态及其随颗粒度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飞灰中Cd、Zn、Pb等的浸出浓度远超标与这些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态含量较高有关;飞灰颗粒度主要在96 μm以下,96~150 μm的颗粒中Cd、Pb含量最高,且Zn、Cd的形态以可交换态为主.  相似文献   
905.
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圆形巷道岩爆过程模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FLAC模拟了不同围压条件下圆形巷道的岩爆过程。为了模拟巷道开挖,利用编写的FISH函数删除巷道内部的单元。岩石服从摩尔库仑剪破坏与拉破坏复合的破坏准则,破坏之后呈现应变软化-理想塑性行为。模拟结果表明:当围压较低时,剪切应变集中区域呈圆环状,围岩能保持稳定,不出现剪切带;当围压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围岩中出现了"狗耳"形的V形坑,发生岩爆,但围岩也还能保持稳定;当围压进一步增加时,围岩中出现了多条狭长的剪切带,巷道的整个断面均遭到了破坏,发生强烈的岩爆。随着围压的增加,V形岩爆坑变大、变深,剪切带花样的对称性变差;在高围压时,剪切带花样与塑性力学中的滑移线网有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906.
载硫活性炭微观结构和表面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强活性炭脱除燃煤电厂烟气中汞的能力,利用汞和硫可以生成稳定的HgS的性质,研究了通过热沉淀增加了活性炭中的硫含量的改性方法,并以SEM、BET、TGA等方法,研究了改性对活性炭表面形貌、硫在活性炭中的分布、活性炭比表面积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沉淀改性方法可以增加活性炭中的硫含量;硫粘附在活性炭的炭链上量较多,孔壁较少;改性工艺降低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且改性活性炭的比表面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载硫后,活性炭中元素硫和炭的结合被增强。  相似文献   
907.
在认识空间结构内涵与确定研究范围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获得了长江流域的空间分异状况。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符合核心 边缘结构模式,包括3个一级核心、8个二级核心、两大跨省成长三角、1条主轴、2条辅轴、3条地方轴、1个外围区和1个边缘区。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的演变,经历了低水平的离散型阶段、极化发展的非均衡阶段、扩散的多核非均衡阶段,未来将向区域一体化的高水平均衡阶段发展。从聚散原理、空间相互作用和国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等3方面,分析了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的演变机制。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的优化,要从内部要素与外部力量两方面入手做3件事情。一要加快单个节点的发展和尽快形成核心区域,尤其是上游地区要构建一个以成渝为双核的兼顾南北较大范围的成长多边形;二要加快东西通道的建设和注重主轴与辅轴间的连接通道的构建或完善;三要注重基于市场一体化的区域空间治理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908.
乌江流域石灰土中铀等元素形态与铀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西南乌江流域石灰土为例,运用逐级提取(Sequential Extraction,SEE)技术,并结合化学成分和相关参数数据,研究了石灰土中铀(U)等元素的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石灰土中U的活动性及释放潜力,旨在增进对U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了解,同时也为流域U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石灰土中Mn主要存在于锰(氢)氧化物中,Ca主要存在于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中,P主要存在于硅酸盐矿物和有机质中,U主要赋存于硅酸盐等残留部分中,其次赋存于有机质结合部分和碳酸盐矿物中;②石灰土剖面中活动态U所占的比例为10%~30%,平均17%,说明石灰土中的部分U在酸性和氧化-还原界面等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迁移活性,即在上述条件下,石灰土中的部分U可释放进入周围水体或植物中;③石灰土中U的潜在释放量为036~150 g/t,平均U潜在释放量为076 g/t,因此,在酸雨和侵蚀等作用下,石灰土U释放可显著提高乌江河水U通量。  相似文献   
909.
不同水温时底泥扰动对不同形态磷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江南地区典型水温条件下,底泥扰动对上覆水中不同形态磷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温条件下,底泥扰动均有利于上覆水中溶解态磷(即溶解性总磷酸盐(DTP),包括溶解性正磷酸盐(DIP)和溶解性有机磷(DOP))向底泥迁移.与对照试验相比,不同水温时的扰动均导致DIP/TP和DTP/TP明显降低.与初始状态(第0天时)相比,扰动导致DIP/TP分别降低了39.61百分点(冬季水温)和17.38百分点(夏季水温),而DTP/TP则分别降低了39.16百分点(冬季水温)和19.06百分点(夏季水温).相反,对照试验中,DTP/TP分别上升了24.90百分点(冬季水温)和23.37百分点(夏季水温).这说明底泥扰动促进了溶解态磷向颗粒态磷(PP)的转化.  相似文献   
910.
采用盆栽试验结合形态分析技术研究了太原地区公路旁污染土壤中Pb,Cd,Cu和Zn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除Cd外,残渣态是主要形态,可交换态的含量很少;土壤中Cd的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含量较高,残渣态的含量很少;菜园土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和迁移能力的顺序均是Cd>Cu>Zn>Pb,而高粱土的顺序是Cd>Zn>Cu>Pb,菜园土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和迁移性较高粱土的大。农作物对Cd,Cu和Zn的累积能力远远大于对Pb的累积能力,且Cd,Cu和Zn向地上部转移的速度也明显比Pb快。研究成果将为评估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