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1篇
  免费   580篇
  国内免费   1718篇
安全科学   446篇
废物处理   51篇
环保管理   311篇
综合类   3949篇
基础理论   761篇
污染及防治   286篇
评价与监测   322篇
社会与环境   271篇
灾害及防治   282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281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379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436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掌握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对于科学制定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策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针对目前重金属空间模拟较少考虑影响因素且平行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导致预测精度较低问题,选取自然-人为的23个影响因素,采用OK(普通克里格法)、NRK(仅基于自然因子的回归克里格法)和NARK(基于自然-人为因子的回归克里格法)对土壤镉空间分布进行模拟,评估预测精度,以冶炼厂周边区域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镉点位超标率达85.93%,对土壤镉空间异质性的影响表现为冶炼厂大气排放 > 钢铁厂大气排放 > pH > 有机质 > 与道路的欧氏距离 > 与河流的欧氏距离.NARK对土壤镉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较OK法分别降低26.86%和30.56%,模型决定系数R2由0.78提升到0.88;较NRK分别降低24.15%和24.23%,R2由0.81提升到0.88.融合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回归克里格模型明显提高了土壤镉空间分布模拟精度,增加人为因素作为辅助变量对模型精度的提升贡献很大,尤其是大气点源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993.
目前关于淡水湖泊冰盖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研究还鲜见报道.为阐明乌梁素海冰盖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以及其与冰盖盐度、叶绿素a浓度之间的响应关系,通过野外采样、显微镜观察、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冰封期乌梁素海冰盖中微塑料的丰度、颜色、形状和种类进行鉴定,通过相关性分析探求微塑料在冰盖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盐度、叶绿素a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冰盖中微塑料平均丰度为56.75~141 n·L-1,约为乌梁素海表层水体中微塑料丰度的10~100倍;纤维状为最常见的微塑料类型,其次是碎片状.乌梁素海冰盖中微塑料的丰度在水平方向上呈现出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递减的趋势,在垂直方向上则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表层冰和底层冰丰度大于中层冰和近底层冰;微塑料丰度与叶绿素a浓度则未发现相关性.此外,受冰盖对水体中微塑料颗粒捕获效应的影响,微塑料在冬季被临时储存于冰盖中,直到春季又被重新释放进入水体.本研究可为乌梁素海微塑料的污染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4.
赵炜  李杰  谢慧娜  张莉红  王亚娥 《环境科学》2021,42(4):1668-1678
分析了兰州市春季不同时段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粒径和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差异,探讨气象条件和空气污染物对微生物气溶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兰州市春季空气环境中总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浓度均值分别为(2730±376)、(2243±354)、(349±38)和(138±22) CFU·m-3,其中,细菌占82.16%,明显高于真菌和放线菌(P<0.05).08:00~09:00时段总微生物、细菌和放线菌浓度明显高于18:00~19:00时段,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明显受气象条件和空气污染物的影响.细菌和真菌气溶胶粒子主要分布在前4级(>2.1 μm),分别占85.13%和83.26%,而放线菌主要集中在后4级(<4.7 μm)上,占73.15%.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08:00~09:00和18:00~19:00时段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不显著(P>0.05).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菌属,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欧文氏菌属(Erwinia)、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和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等是兰州市春季空气环境的潜在病原菌.本研究结果为揭示兰州市春季微生物气溶胶污染状况以及相关病原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4):89-96
文章基于芜湖市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芜湖市臭氧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成因。结果表明,2019年芜湖市由O_3导致污染天数占比高达54.9%,O_3已成为影响芜湖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因子,但以轻度污染(91.1%)和中度污染(8.7%)为主,极少发生重度及以上污染(0.2%)天气。2019年各县(市)区O_3第90百分位浓度范围为172~196μg/m~3,整体呈"周边高于中心"的空间分布规律,湾沚区、繁昌区和无为市的O_3浓度相对较高。季节上呈夏季(195μg/m~3)秋季(166μg/m~3)春季(159μg/m~3)冬季(85μg/m~3)的分布规律,逐月O_3浓度呈"倒U型"分布,5-9月为O_3污染的高发时段。日变化O_3浓度呈典型的"单峰分布",在16:00左右达到峰值;NO、NO_2和CO浓度则呈"双峰分布",在08:00和20:00达到峰值。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均是影响芜湖市O_3浓度的重要气象因子,O_3浓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湿度呈"负相关"关系,Pearson系数分别为0.58和-0.56。高温低湿的气象条件更加有利于O_3的生成与积累,当气温为25~40℃,湿度为20%~60%时,易出现O_3超标现象,超标率为41.0%~71.8%。当风速为2~4 m/s,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及西南方向时,O_3浓度相对较高,各地O_3浓度高值所在风向与前体物高排放企业分布方向呈高度一致性,东北、东部及西南方向的污染源排放对芜湖市臭氧污染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8.
为识别呼伦湖水体中氟化物的演变趋势,揭示呼伦湖水体氟化物浓度畸高的原因,于2015—2020年对呼伦湖入湖河流、湖周地下水、湖泊水体中氟化物(以F-计)浓度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结合2005—2014年历史数据分析呼伦湖水体中氟化物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8—2019年,呼伦湖全湖水体氟化物浓度平均值在2.27~2.42 mg/L之间,年均值为2.36 mg/L,4个季节平均值之间无显著差异,但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表现为四周低、中间高的分布趋势,冬季则相反.3条主要入湖河流克鲁伦河、乌尔逊河和呼伦沟河水体中氟化物浓度显著低于湖体,分别为(1.14±0.36)(0.84±0.14)和(0.33±0.08)mg/L,氟化物入湖通量分别为236.41、396.31和301.29 t/a,地下水和入湖河流输入是呼伦湖水体氟化物的主要来源.呼伦湖水体中氟化物浓度主要在特殊气候地理条件引起的高自然本底环境下,受pH、湖体蓄水量和冰封作用的共同影响.研究显示,入湖河流、地下水等输入的氟化物在强蒸发作用下富集浓缩且缺少氟化物出湖途径是造成呼伦湖水体氟化物浓度畸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99.
为评价骆马湖湖区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骆马湖表层水体中61种PPCPs的赋存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并根据风险熵方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①骆马湖表层水体中共检出15种PPCPs,其中人用7种,人、兽共用4种,兽用4种,其质量浓度范围为2.67~6 514.91 ng/L.卡马西平(CBZ)、避蚊胺(DEET)、舒比利(SP)、咖啡因(CF)及林可霉素(LCM)检出率均为100%,DEET、甲砜霉素(TAP)及氟苯尼考(FF)的平均值均较高,分别为162.87、61.33和56.72 ng/L.②骆马湖表层水体中PPCPs的空间分布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不同类型PPCPs空间分布规律差异明显,人、兽共用PPCPs浓度自北向南逐渐递减,人用PPCPs浓度北部略高于南部,兽用PPCPs浓度在全湖均匀分布.③骆马湖水体中CBZ、CF具有高生态风险,恩诺沙星(ENR)、诺氟沙星(NOR)、磺胺嘧啶(SD)、罗红霉素(RXM)及LCM具有较高生态风险,可见骆马湖生态风险主要来源为人用PPCPs.研究显示,骆马湖表层水体中PPCPs浓度水平中等,但其中DEET污染较重,北部湖区应加强围网、围塘养殖管理.   相似文献   
1000.
为明确矿山及其周边区域不同类型地物的地表沉降时空分布特性与差异,提高矿区的灾害应对能力,以甘肃省永靖县“智慧矿山”试点为研究区,基于PS-InSAR技术,提取研究区2018—2022年的季度地表沉降信息,并利用GIS分析方法探讨其特征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和西南部2片矿区的沉降速率较高,中部及偏北的露天矿场和设备分布区域形变趋势较不稳定,是后续沉降监测的重点区域。矿区6种主要地物中,采矿用地最易发生沉降,矿区道路最易出现抬升,耕地、采矿用地形变速率的波动程度较高,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应加大矿区道路和采矿用地的沉降监测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