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90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709篇
基础理论   128篇
污染及防治   81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106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结合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排放管稀释扩散规律及泥沙冲淤规律的研究,利用少运动相似理论,通过模型试验,从环境泥沙积在上管喷口上的最不利条件出发,分析喷口对泥沙的冲液规律,提出喷口冲淤临界速的概念,并据此提出适宜的上升管高度及喷口射流角度。  相似文献   
22.
试论江河泥沙灾的生态环境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描述了江河泥沙灾害的过程,特征及成因,认为江河泥沙灾害尾于非突发性的灾害,亦即生态环境这害。它具有孕育,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分析了江河泥潲灾害不同于传统灾害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23.
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径流形成机制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水文环境以及水文通量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化性导致了水文过程的尺度依赖性和非线性特征,没有对水文过程较为清晰的认识,就不能将某一地区某一流域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简单地外推到其他地区和其他流域。开发基于物理过程分布式参数水文模型可以为认识森林植被变化的生态学后效和客观评价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益提供可行的工具。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认识森林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有助于研究水文学中的尺度问题。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水文测验、同位素示踪和动力水文学计算等,研究的空间尺度则为坡面与流域相接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①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为变动源区产流机制;②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主要受饱和地表径流、亚表层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控制;③森林流域径流形成机制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④优先流在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河边过渡带养分的持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ahl  J  安逸 《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4,23(6):342-348
  相似文献   
25.
有机质、CaCl2和MgCl2对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环境科学》2001,21(5):0-0
 在CaCl2和MgCl2浓度为0~1.0mmol/L,泥沙浓度为10g/L时,用吸管法研究了有机质、CaCl2和MgCl2对细颗粒泥沙静水絮凝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有机质后,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加快,其絮凝所需的最佳电解质浓度降低;CaCl2和MgCl2的絮凝能力无明显差异,有机质含量对其几乎没有影响;在相同盐度下,细颗粒泥沙的絮凝沉降速度随电解质摩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6.
降雨──产流过程与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以于桥水库流域为例,通过人工降雨模拟实验与天然降雨径流过程监测,对所获主要营养盐物质──氮、磷的监测数据进行归纳、分析、验证,得出氮、磷随径流过程的输出特征,变化趋势、共性与差异,以及主要影响因子对氮、磷流失的影响过程与原因分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不同雨强下红壤坡地径流及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生  何增化 《环境》2006,(Z1):10-11
广东省的土壤侵蚀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该地区典型土壤--红壤侵蚀对于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天然降雨试验的方法对其不同土地利用情况的侵蚀进行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1)径流随雨强增大而增大;同一雨强下,有松散堆积物的地表径流量最大、开挖裸地次之、有植被覆盖的最小;(2)土壤侵蚀量随降雨强度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同一雨强下,有松散堆积物的侵蚀量最大、开挖裸地次之、有植被覆盖的最小;(3)开挖裸地随坡度增大,径流量、土壤侵蚀量反而减少,说明坡地径流及土壤侵蚀随坡度变化均存在一个临界值,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4)随雨强变化,有植被覆盖的小区侵蚀量最大值出现比其他小区推迟,表明植被对降雨的截留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能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8.
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53,自引:9,他引:53  
为揭示三峡库区农业非点源物氮、磷流失的一般规律,以三峡库区秭归县的张家冲小流域为研究对象,自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同步观测降雨、地表径流量,并对2次降雨径流的全过程进行了氮、磷浓度的测定,对降雨过程中径流量及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径流变化过程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干旱后的初期降雨径流中的氮、磷浓度明显高于雨季径流中的浓度,且氮、磷浓度变化与流量变化呈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降雨初期,氮、磷浓度随径流量的增大而升高;随着流量的继续增大,浓度呈现出下降趋势.对浓度随流量变化过程的监测表明,与基流中的浓度相比,总氮和硝态氮的浓度变化幅度较小,而氨氮和总磷浓度变化的幅度较大,其最大值分别是其最小值的10和67.5倍.溶解性的氨氮排放主要受降雨条件的制约,而径流中的磷主要是以颗粒态存在通过对径流量和氮、磷排放负荷的多项式回归分析表明,TN、TP、NH4 -N和NO3--N的排放负荷和径流量之间存在着多项式关系,R2分别为0.9545、0.9740、0.9677和0.9504.  相似文献   
29.
文章对不同LID设施绿地在雨水径流的接收、传送到蓄存过程中的功能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出城市设施绿地作为系统的整体去除污染物主要机理,展望了城市设施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前景,为设施绿地在城市雨洪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0.
延河沉积物的石油污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延河干流和两条支流受石油污染河段的沉积物的取样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河段内的沉积物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石油污染。干流河段沉积物的石油污染负荷一般为 40~ 80mg/kg ,上游河段和污染支流汇入段负荷较高 ,平均为390mg/kg,最高可达 784mg/kg ;支流上的坪桥川和杏子河河段沉积物污染负荷为 6 0~ 2 5 0mg/kg。干流中下游及杏子河支流河段的污染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雨期流域表层污染土壤径流入河后的沿程沉积 ,而非雨期岸边油井的直接排污则是造成干流上游和坪桥川支流沉积物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