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0篇
  免费   768篇
  国内免费   3297篇
安全科学   291篇
废物处理   199篇
环保管理   406篇
综合类   6594篇
基础理论   1369篇
污染及防治   1389篇
评价与监测   225篇
社会与环境   89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534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451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684篇
  2013年   471篇
  2012年   508篇
  2011年   568篇
  2010年   461篇
  2009年   492篇
  2008年   500篇
  2007年   495篇
  2006年   448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360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海洋环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局部腐蚀形式——低水位加速腐蚀(ALWC)为对象,自其检测、发生原因、防护三个方面就国内外的文献报告进行综述分析。在检测方面,首先介绍了常用的宏观观察这一被动形式,并突出其特征,然后介绍了利用海水中可溶性无机氮含量作为ALWC发生概率预测这一主动形式,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在发生原因方面,在对将ALWC认定为一种典型的微生物腐蚀(MIC)形式的认知过程进行介绍之后,重点分析了微生物对ALWC作用机制不清晰的原因,并建议在后续研究中突出动态演变过程,结合高通量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在不同的阶段影响ALWC的关键微生物,且进一步在大气-海水体系下研究典型菌株及其协同作用的影响,提出微生物对ALWC的作用机制。在防护方面,根据新建和已建钢结构设施分别对传统和针对ALWC所具有的MIC与局部腐蚀特性的新型高效防护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防护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2.
硫酸盐还原菌对EH40焊接钢海水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无菌和SRB体系中EH40钢焊接接头的母材区、热影响区和焊缝区腐蚀差异。方法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失重法、电化学测试、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分析手段。结果焊缝区微观组织由块状铁素体(BLF)和魏氏组织(W)组成;热影响区可再分为粗晶区(CGHAZ)和细晶区(FGHAZ)两个区;母材区主要由BLF、AF和少量珠光体组成。在无菌对照体系中,焊缝区腐蚀速率为0.0026 mm/a,混合区次之,为0.0023 mm/a,母材区最小,为0.0019 mm/a。含SRB体系中,各区的腐蚀速率为:焊缝区(0.0037 mm/a)混合区(0.0034 mm/a)母材区(0.0030 mm/a)。热影响区腐蚀产物形貌粗大,点蚀孔也较大。结论焊缝区比母材区容易腐蚀,由此易造成小阳极大阴极加速腐蚀,热影响区容易发生点蚀。SRB能促进三个区域试样腐蚀加速。  相似文献   
53.
本文利用碳酸盐岩风化剖面土壤中Rb/Sr值、有机碳氮的稳定同位素值(δ~(13)C_(org)和δ~(15)N_(org))并结合~(14)C定年结果,讨论了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晚更新世以来,研究区气候在千年尺度上经历了多个冷热、干湿循环过程,植被以C4植物为主;(2)研究区在14 750 a BP时期可能发生过较为极端的气候事件;(3)Rb/Sr值和δ~(13)C_(org)值可以用来指示古环境变化情况,高Rb/Sr值和高δ~(13)C_(org)值指示湿热气候,低Rb/Sr值和低δ~(13)C_(org)值指示干冷气候。  相似文献   
54.
水稻土中五氯酚的降解转化动态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的还原转化与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室内培养实验条件下,PCP在水稻土样品中降解比较迅速,在反应17 d时,实验添加的PCP能够完全被还原转化。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PCP的添加明显改变了水稻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其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在PCP降解完之后逐渐恢复。原始土壤以及添加PCP的土壤样品中其优势微生物主要分布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PCP添加刺激了水稻土中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地杆菌科(Geobacteraceae)、红环菌科(Rhodocyclaceae)和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等脱氯相关的微生物菌群繁殖,成为PCP降解过程中的优势菌群,有利于PCP还原降解。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稻土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脱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在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酸处理中,作者将原加入氧氧化铝改为氢氧化锌,不但测定结果可靠、操作步聚简化、缩短了分析时间,而且对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6.
苏州河氨化菌分布及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苏州河氨化菌进行了生态调查,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苏州河水体中氨化菌数量普遍较高,上游至下游氨化菌数量逐步增多。氨化菌数量与水体中总氮和氨氮呈正比,与硝酸盐成反比。  相似文献   
57.
水中氮类污染物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叙述了水体中含氮类污染物的来源,种类,相互转化方式和条件,表征意义等,以便对水中氮类污染物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58.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燕荣  于雪峰 《干旱环境监测》2002,16(4):195-196,F004
综述了近年来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用于有机污染物治理中的最新进展,这些有机污染物包括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酚类、芳香烃类等)及其它化合物(DMP、甲硫醇恶臭气体、制药废水等)。此外,对藻类固定化技术作了简介,并对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9.
有机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生化机理、影响因素及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介绍有机污水用生物法脱氮除磷的生化机理,同时叙述了该法的影响因素及工艺,指出该法因工艺简单、灵活和处理能力强,已成为近年来污水处理的重要方法并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0.
探讨利用提高基质-氨氮浓度的方式富集硝化细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温度为30℃,pH为6.5~8.0,溶解氧(DO)的质量浓度高于2mg/L时,经过12~13周的富集培养,污泥中硝化细菌浓度是未经富集污泥中硝化细菌浓度的12.5~20.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