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420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103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957篇
基础理论   263篇
污染及防治   132篇
评价与监测   80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41.
环境、微量元素及人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迄今为止,在人体内已经发现了60多种微量元素.人发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可以反映出人体微量元素的水平.人发样品易于采集,易于保存,代表性好.因而测定人发微量元素的工作对环境科学、诊断疾病、评定营养状况和环境污染状况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2.
943.
在PH9.4的硼砂缓冲液介质中,CU(Ⅱ)与NPTSQ-吐温-80形成红紫色络合物,λmax=605nm,ε=4.8×10~4,0-25μg/25ml符合比尔定律,Cu(Ⅱ):NPTSQ=1:1 .灵敏度和选择性较好,用于环境样品中微量铜(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44.
新试剂P—NPAQ的合成及其与铜的显色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新试剂5-(4-硝基苯偶氮)-8-氨基喹啉(P-NPAQ),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研究了P-NPAQ与铜的显色反应及其最佳条件,在Tween60存在下,铜与P-NPAQ在碱性介质中形成1:2的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605nm处,摩尔吸光系数ε=5.92 ×10~4l·mol~(-1)·cm~(-1),铜量在0-2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不经分离,用于环境样品中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945.
近年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人体和环境带来的危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饲料添加剂已成为畜禽动物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料,为探明典型动物饲料添加剂饲料级硫酸铜(CuSO4)中POPs的来源,本研究分析了饲料级CuSO4、铜盐产品、蚀刻废液(包括酸性蚀刻废液、碱性蚀刻废液及微蚀废液)、蚀刻液(包括盐酸(HCl)和氧化剂)、硫酸(H2SO4)共计79个样品中二英类多氯联苯(DL-PCBs)的污染特征.结果发现,饲料级CuSO4和铜盐产品中DL-PCBs均以PCB-77、PCB-169和PCB-126为主要检出单体,与其生产原料酸性蚀刻废液中具有完全一致的指纹分布特征,表明其来源的一致性;对于蚀刻液,DL-PCBs仅在工业HCl中有不同程度检出,然而指纹特征(单体组成以PCB-118、PCB-77和PCB-126为主)与其他样品中有所区别.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进一步确认表明,工业HCl是蚀刻废液中DL-PCBs的一个重要来源,但亦可能存在其他未知来源.相关研究为去除和控制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尤其是铜盐产品中DL-PCBs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6.
利用聚乙烯醇、膨润土包埋固定一种广泛分布的荒漠丝状蓝藻——具鞘微鞘藻,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聚乙烯醇(PVA)、膨润土、蓝藻藻粉和交联时间等用于复合材料制备的最佳参数配比,并研究了这种复合材料对Cu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PVA-膨润土-蓝藻复合固定化小球(MIBB)最佳制备条件为PVA 8%、膨润土2%、蓝藻3 g·L-1、交联时间12 h,此条件下吸附率高达99.12%.单因素吸附实验表明,MIBB吸附Cu2+的最佳条件为投加量4%、pH 5.5、温度30℃,MIBB对Cu2+的吸附率随着Cu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吸附量则随Cu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整个吸附过程可分为快速吸附(前8 h)和慢速积累与吸附平衡(8~24 h)两个阶段.相比于蓝藻小球(CB)、膨润土小球(BB)和空白对照小球(CKB),MIBB对Cu2+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吸附等温模型拟合发现,MIBB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温方程,Langmuir方程拟合最好,说明吸附过程是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最大拟合吸附量为125.313 mg·g-1.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MIBB对Cu2+的吸附过程可用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而颗粒内扩散动力学曲线表明吸附过程经过弯曲、线性和平衡3个阶段.表征分析表明,MIBB吸附反应改变了固定化小球的超微结构,并发生了基团的化学位移和结合能变化.吸附-解吸附表明,MIBB重复利用率高、可有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947.
在海洋高湿度、高盐度等复杂的腐蚀环境中,海洋服役材料更容易发生腐蚀。然而铜镍合金由于具有非常优异的耐蚀性、抗菌性,使其在海洋装备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选择了两种最为典型的B10(C70600)和B30(C71500)铜镍合金材料,分析了其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和腐蚀机理,阐述了国内外B10和B30两种铜镍合金在海洋环境中防护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就两种典型铜镍合金在海洋环境中腐蚀与防护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948.
粉煤灰活性炭是利用粉煤灰制取的吸附剂,在含铜废水处理上具有较好的性能。因此,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将纯活性炭、粉煤灰和粉煤灰活性炭当成是实验吸附剂展开了含铜废水处理实验,以便对粉煤灰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展开分析。而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活性炭吸附性能优于粉煤灰,并且与纯活性炭相接近。  相似文献   
949.
周静 《世界环境》2016,(4):48-53
正一、项目由来江西铜业集团贵溪冶炼厂(以下简称江铜贵冶)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落户贵溪,由于早期没有合理控制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渣、废水和废气的排放,经过30多年的累积,已经给周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到周边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其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铜(Cu)和镉(Cd)。2007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对周边村  相似文献   
950.
采用化学沉积法合成了MgO/SiO_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SEM-EDX)、X射线衍射(XRD)、Zeta电位仪、FTIR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MgO/SiO_2对亚甲基蓝(MB)和Cu~(2+)的吸附行为及同步吸附效果。表征结果表明:MgO/SiO_2为褶皱、凸起的球形形貌;MgO成功负载在SiO_2表面。实验结果表明:MgO/SiO_2对MB和Cu~(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MB和Cu~(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83.72 mg/g和208.70 mg/g;MB和Cu~(2+)的同步吸附在MgO/SiO_2表面存在竞争关系;在溶液体积为30m L、MgO/SiO_2加入量为10 mg、MB质量浓度为10 mg/L或Cu~(2+)质量浓度为100 mg/L、吸附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24 h、初始溶液pH为4.00、解吸时间为4 h的条件下,MgO/SiO_2第1次吸附MB和Cu~(2+)的去除率分别为92.8%和90.1%,第5次吸附的去除率分别为59.6%和5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