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420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103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957篇
基础理论   263篇
污染及防治   132篇
评价与监测   80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分析了泥炭和堆肥两种有机物质的添加量水平对冶炼厂附近污染土壤中铜形态及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土重2 . 5 % 有机物质就对土壤铜化学形态与活性产生显著的影响, 使氧化锰结合态和松结合有机态铜等向紧结合有机态铜转化, 使土壤化学活性铜 (2 . 5 % 醋酸提取) 降低约20 % ; 添加量增加到5 . 0 % , 控制作用有明显加强的趋势; 添加量再增至10 . 0 % , 单位添加量有机物质的控制作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962.
论述了昆明市西山土壤-菊科植物系统铜、锌分布特征。利用统计分析及吸收系数等参数,定量描述了植物、土壤中铜、锌含量水平,描述了植物对土壤中铜、锌的吸收及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昆明西山受试菊科植物中除风毛菊外,其余13种植物对铜表现出相对于铁的稀释作用。斑鸠菊、棉毛挖耳草、风毛菊和滇川还阳参等4种植物对锌表现出富集作用,其余10种表现出稀释作用。  相似文献   
963.
铜在鲤鱼(Cyprinus carpio)鱼鳃微环境中的形态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 Playle设计的装置测定了不同铜暴露水平下鲤鱼鳃部进出水中的游离铜离子浓度、粘液含量及有关参数 .用MINTEQA2和单配位体模型联合的试算方法计算了不同形态铜含量以及鳃部粘液对铜的络合能力 .结果表明 ,利用该算法可以获得鱼鳃微环境金属形态分布的准确结果 ,同时可以得到与鱼鳃粘液络合能力有关的参数 .随着暴露铜含量增加 ,粘液分泌量随之增加 ,鱼鳃微环境 p H和碱度也有所上升 .鱼鳃粘液的络合当量浓度 ( Cu/ C)和稳定常数 (对数 )分别为 0 .95mmol/ mg和5.32 .就铜形态分布而言 ,鱼鳃微环境与外部水相的主要差别表现在相对较高的羟基络合态铜含量以及占总量 3%~ 2 0 %的鱼鳃粘液络合态铜 .  相似文献   
964.
含铜蚀刻废液的回收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某酸性蚀刻废液和碱性蚀刻废液混合得到沉淀物———Cu(OH)Cl,过滤后该沉淀物可与浓H2SO4反应生成CuSO4产品,而残留废水中的Cu2 可通过Na2S去除。实验室小试结果表明,当该酸性和碱性蚀刻废液以5∶13的体积比混合时,可以使Cu(OH)Cl得到最大限度的沉淀(96.53%的铜沉淀);当以15∶4的质量比(Na2S∶Cu2 )投加Na2S时,残留废水中的Cu2 可以最大限度的去除(98.78%的铜离子得到去除)。此后的工程实践对具体的工艺操作进行了调试,验证了此工艺回收与利用含铜蚀刻废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5.
采取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荒漠与农牧区交错带土壤中Cu,Pb的化学形态分布。结果表明,荒漠与农牧区交错带土壤中Cu、Pb主要以残渣晶格态为主,可交换态比例较低。Cu(荒漠土壤样品除外)的各形态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残渣态>有机物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荒漠土壤样品中重金属Cu各形态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重金属Pb各形态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有机物结合态。重金属Pb的活性态较高,高于重金属Cu的活性态。  相似文献   
966.
铜冶炼企业熔炼炉体需保持长期持续运行,因侧吹炉前床耐火材料选择失误、耐火砖的砌筑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存在熔体泄漏或爆炸等风险。现对比分析侧吹炉前床的各项技术指标与事故现场实际情况,对影响侧吹炉前床安全风险隐患的主要因素进行排查,通过将侧吹炉前床耐火材料采用铬刚玉砖与电熔—20镁铬砖相组合使用,按照升温曲线烘炉、采取合适的砌筑方法、对前床实施技改等方式,使侧吹炉前床安全稳定性有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67.
通过生菜盆栽试验,研究四环素(TC)和铜(Cu)复合污染胁迫下施用不同生物炭(苹果枝条、玉米秸秆和谷子秸秆生物炭及其改性生物炭)对生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添加生物炭处理的生菜株高、根长、株鲜重和根鲜重均显著增加(P<0.05).添加不同生物炭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生菜生理指标中硝态氮、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幼苗期和成熟期生物炭对生菜生理指标的影响趋势一致.与CK相比,添加生物炭后生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的TC和Cu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生菜地上部TC和Cu分别降低了2.49%~92.32%和12.79%~36.47%,地下部TC和Cu分别降低了12.53%~55.64%和22.41%~42.29%.相关性分析表明,生菜硝态氮、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生菜T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生菜T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生菜抗性基因与T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体趋势上,改性生物炭对提高生菜生长及降低污染物累积的效果优于原生物炭,其中改性谷子秸秆生物炭的修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68.
溶解性有机碳的主要组成对青鳉鱼铜急性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溶解性有机碳(DOC)的组成对生物配体模型(BLM)预测铜的生物毒性准确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浓度黄腐酸(FA)、腐殖酸(HA)和两者不同浓度比例混合物影响铜对青鳉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水质条件下,黄腐酸或腐殖酸浓度增加时,铜对青鳉的LC50均增加;两者共存时,当腐殖酸质量百分比从10%增至90%时,铜对青鳉的LC50也增加。当天然水中DOC的组成不确定时,可假设HA和FA的组成比例为1∶1,此时BLM预测铜对青鳉的LC50的偏差最小。  相似文献   
969.
不同类型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景丽洁  王敏 《生态环境》2008,17(1):245-248
为了解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为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和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采自山东的棕壤、黑龙江的黑土、陕西的黄棕壤和山西的褐土吸附Cu2 、Pb2 和Cd2 的特性及溶液pH、外加腐殖酸、溶液中重金属初始含量对吸附的影响.由振荡平衡法进行吸附试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平衡溶液中重金属的吸光度值.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Cu2 、Pb2 和Cd2 含量的增大,4种土壤对Cu2 、Pb2 和Cd2 的吸附量逐渐增大.溶液pH值对土壤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因土壤性质和重金属特性的不同而不同.加入腐殖酸,4种土壤对Cu2 、Pb2 和Cd2 的吸附量明显减少.不同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4种土壤对Pb2 的吸附等温线都符合 Langmuir 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对Cu2 吸附等温线拟合的Langmuir 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的相关性不理想,对Cd2 吸附等温线拟合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970.
为寻找新的浸矿细菌,从江西城门山矿区硫化矿矿坑水中使用平板分离法得到了一株能够浸矿的细菌,命名为CMS.经电镜和生理生化试验,鉴定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短杆状,菌体大小为(0.4±0.1)靘祝±0.5)靘, 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最适pH值为2.0,化能自养型,能利用亚铁、单质硫和葡萄糖生长,不能利用硫代硫酸钠、蛋白胨生长.16S rRNA系统发育树的结果表明,CMS菌株与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A.f)AFY菌株位于系统发育树一个同的分支中,相似度99.72%.克隆其代谢系统关键基因亚铁氧化酶(Iro protein)基因并测定其序列,与其他相关菌株比对,结果显示编码区的核酸序列与报道序列完全一致.另外,其铁闪锌矿(ZnFe)S摇瓶浸出试验显示,在浸出28 d后,含菌株的摇瓶的锌离子质量浓度即达到615.50 mg·L-1,而无菌浸出仅有392.25 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