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75篇
安全科学   20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86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61.
有机磷农药对不同生物来源的胆碱酯酶选择性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余孝颖 《环境科学》1996,17(4):41-43
用酶电极法研究了有机磷农药对3种不同生物来源的乙酰胆碱酯酶的选择性抑制,发现敌敌畏对家蝇的AchE抑制最强,电鳐次之,鸡肝阳弱,同时研究了5种农药对电鳐AchE的选择性抑制能力,发现9.8×10^-8mol/L的辛硫磷即可抑制其活性的10%。  相似文献   
662.
铝化合物控制土壤磷素流失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培养的基础上,研究不同铝化合物对土壤磷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铝化合物均能抑制土壤中有效磷的释放,抑制效果的大小顺序为Al2(SO4)3(SOAL)>含SO2-4聚合铝(SAL)>含Ca聚合铝(CAL)>纯聚合铝(PAL).施用量为405 mg Al·kg-1时,培养3个月后SOAL,SAL,CAL和PAL可分别抑制35.0%,32.7%,31.5%和22.6%土壤中有效磷的释放.不同铝化合物抑制土壤有效磷释放的效果均随着试剂加入量的增加以及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添加不同铝化合物对土壤pH值的变化影响不大,土壤的pH值稍有下降.以上铝化合物均可用来抑制土壤磷的流失,从而降低磷素对环境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663.
在多层金属丝网结构对瓦斯爆炸传播的抑制作用机理上建立了多层丝网结构抑燃抑爆的数学模型,表述了火焰传播参数、爆炸反应波参数与丝网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4.
胡某于1997年10月27日进入A公司工作。2008年9月11日,A公司与胡某续签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自2008年10月21日起,其后一直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2008年12月25日,A公司突然通知胡某谈话,随即发给胡某一份关于经济性裁员的通知书,并写明于2008年12月25日解除劳动合同,要求胡某在通知书上签字,并指出签字并不表示同意或反对。胡某认为,A公司对所谓的“裁员”事项没有预先通知、公告,裁员程序违反了法律规定,属违法解除双方劳动合同。现胡某请求:A公司支付胡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38916元。  相似文献   
665.
热失控是锂离子电池最严重的安全问题,一旦发生,极易在电池模组内传播,其释放的热量成倍增长后会导致严重的燃烧爆炸事故,严重阻碍了其在储能、电动汽车等行业的应用,因此需要可靠的方法来阻隔热失控在电池间的传播。目前主流的散热与隔热两种热失控抑制策略都存在不足,细水雾因其出色的冷却能力被首选为散热介质,因此有必要开展细水雾散热与隔热层隔热对电池模组内灾害传播协同抑制的有效性研究。以4块车用7 Ah方型动力三元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隔热层隔热、细水雾散热及其协同抑制三种策略对热失控传播抑制中的关键参数变化。结果表明:本实验中单纯的隔热或细水雾散热方法均无法完全阻断热失控蔓延,但协同抑制策略不仅能完全有效阻断,还可有效解决隔热板导致的聚热现象与细水雾冷却速率有限的问题,相邻电池的最高温度及最大温升速率控制在了132.4℃、0.35℃/s以下;同时,有毒气体CO、SO2的浓度相比无抑制时分别下降约21%、30%。协同抑制的综合效果大于两者单独作用之和,本研究可为电池包内合理平衡隔热和散热之间的关系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66.
通过设置模拟摄食试验,使用铜绿微囊藻藻液及滤液对大型溞同时进行急性毒理试验,探讨了不同藻密度条件下铜绿微囊藻与大型溞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大型溞的摄食行为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抑制,抑制作用随藻密度升高而下降,中、低藻密度(1.01×108mL~(-1)、1.01×107mL~(-1))下的抑制率分别为54.6%、65.7%,高密度(1.01×109mL~(-1))下的抑制率为29.7%。同时,铜绿微囊藻对大型溞有毒性作用,在毒理试验中,藻液组24 h和48 h的LC50值分别为0.455×107mL~(-1)和0.036×107mL~(-1),滤液组24 h和48 h的LC50值分别为1.299×107mL~(-1)和0.179×107mL~(-1)。藻液组的LC50值明显低于滤液组,结合镜检表明,大型溞摄食铜绿微囊藻,铜绿微囊藻对大型溞的毒性影响以胞内毒素为主。在藻-溞微生态系统中,当藻密度低时,大型溞种群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显著,藻细胞被摄食殆尽后大型溞迅速死亡;当藻密度适中时,大型溞种群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良好,存活时间最长;当藻密度高时,大型溞种群受藻毒素强烈影响,短时间内死亡殆尽,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差。  相似文献   
667.
介绍了相关标准中对浪涌电压抑制的要求,并总结比较了几种常用的浪涌电压抑制电路。在此基础上,设计并研究了一种新颖的基于集成芯片的两级级联拓扑结构,克服了传统单级浪涌抑制方案中功率器件电流不均衡的难题。该电路可以同时驱动控制两级浪涌电压抑制电路,响应速度快,自动调整性更好,体积更小,可靠性更高。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该电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68.
综述了芳香污染物、金属和金属纳米颗粒、抗生素等3种污水中常见微量污染物对厌氧氨氧化(Anammox)菌群的抑制效应,分析了导致Anammox活性丧失的抑制机理,指出抑制作用多表现为对细胞膜的损害,抑制效果受污染物在细胞质中扩散、溶解和摄入细胞能力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污染物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可以通过淘洗菌种、投加新鲜种群、添加促进剂等方式提高Anammox活性和胞外聚合物(EPS)含量,也可以利用驯化手段诱导抗性基因的产生,或采用生物膜法增强Anammox群落对污染物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69.
单人制机组运行(Single Pilot Operation, SPO)场景中,飞行员负荷与疲劳会使飞机操控精度降低,甚至出现飞行员诱发振荡(Pilot Induced Oscillation, PIO)现象。为缓解PIO问题,分析了飞行员操作增益和时延对飞机振荡的影响作用,并建立基于生理指标和外部条件的认知能力评估模型,以设计飞行员诱发振荡自适应调节策略。通过建立认知能力与飞行员操作水平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基于飞行员身体状态和外部条件所需为输入的飞行员诱发振荡抑制过程。以A320机型为例设置模拟场景,采用MATLAB进行仿真。结果显示:在诱发振荡初期,飞机驾驶超调量降低了约25%;50 s内,相同参数下的诱发振荡超调量平均减少了约66%,并逐渐步入稳定状态。这表明基于认知能力评估的自适应调节模型能够缓解单一飞行员工作负荷和疲劳,增加飞行员操纵的动态和静态稳定性,有效抑制了单人制机组运行时由人的因素引起的诱发振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