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炉渣制备免烧砖的技术作为固废建材化利用的手段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炉渣基本性质,本文探讨了炉渣预处理、原料配比及养护方式等工艺条件对炉渣免烧砖的抗压强度和环保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的工艺条件和参数.结果表明:炉渣的热灼减率为1.2%,物相组成与天然骨料相似,但水溶性氯离子含量为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标准限值的8倍,且存在重金属超标风险,需要在固液比1:3的条件下水洗3次,使得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削减87.5%;免烧砖原料配比较养护方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更大,不添加炉渣的普通免烧砖的最终强度为全炉渣免烧砖的2.23倍;养护方式的影响体现在高温养护初期抗压强度增长速度较自然养护更快,但最终差异在±3%以内;选取全炉渣的免烧砖进行高温养护或者炉渣河砂配比1:1的免烧砖进行自然养护可使产品最终强度达到10 MPa或20 MPa的要求,且水溶性氯离子含量最终削减90%,重金属浸出浓度削减50%~60%,可满足不同用途对砖的标准要求.研究显示,在不同抗压强度的要求下选取适当的配比与养护条件,可以达到炉渣消纳量大且能源耗费少的目的,并削减水溶性氯离子含量与重金属浸出浓度,具有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12.
为研究水灰比对不同温度作用下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的影响,对不同受火温度和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标准立方体试件进行高温下及高温后的抗压强度试验和质量损失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灰比的增大,高温下及高温后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质量损失均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通过试验拟合回归分析,建立了高温下混凝土抗压强度、质量损失与受火温度之间的关系式,可通过质量损失、受火温度来预估高温下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13.
铸造旧砂制备免烧砖及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东风汽车公司十堰铸造基地排放的铸造旧砂制备了免烧免蒸砖,水泥加入量控制在3%以下,自然养护2 8d的抗压强度达到15MPa以上,符合蒸压灰砂国家标准(GB1194 5 - 1999)规定的优等品MU15级的要求。通过成本核算,铸造旧砂免烧砖标砖的生产成本能够控制在0 .10元块以下,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4.
通过CGF(由电石渣、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灰组成的固废基固化剂)固化/稳定化不同土质种类(由不同黏粒、粉粒、砂粒配比调配)、不同复合重金属(Cu、Ni、Pb、Zn)含量的污染土,借助宏微观试验研究固化/稳定化污染土的强度特性、重金属浸出特性以及固化/稳定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GF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土强度和重金属浸出浓度主要由养护龄期、重金属含量和土质种类共同决定;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固化/稳定化污染土强度逐渐增加,但不同重金属含量的强度变化规律不同,存在重金属”临界含量”;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重金属浸出浓度逐渐减小,其浸出浓度变化规律亦存在重金属"临界含量",该"临界含量"由养护龄期和土质种类控制,固化/稳定化Clay污染土在7,28,90d的"临界含量"分别为200,300,600mg/kg,28d时固化/稳定化Clay、CSSM511、CSSM111污染土"临界含量"分别为300,200,200mg/kg,固化/稳定化CSSM011污染土不存在"临界含量".CGF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土作用机理包括固化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化学沉淀、包裹、吸附、离子交换等稳定化作用和土中黏土矿物对重...  相似文献   
115.
浅层就地固化是软土地基处理的一项重要方向,近年来在工程建设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传统就地固化主要以水泥为主,为了验证基于工业废料钢渣的复合系基材对不同软土地区浅层固化的效果,通过改变钢渣、偏高岭土、生石灰等成分的配比,在室内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指标,探讨不同成分配比的基材对不同地区软土固化强度随含水率、复合基材掺量和龄期变化的影响;此外,将室内试验最优配比应用于现场试验,在现场通过取芯测强度以及轻便动探评价承载力来验证复合基材对于浅层软土就地固化的效果,并对室内和现场所造成的强度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钢渣的复合系基材能有效提高软土强度:②固化后强度与基材掺量、龄期成正相关关系,与含水率成负相关;③在浙江湖州现场就地固化中,复合基材掺量大于 3%,改性水泥与钢渣掺量比为 1.2∶1.8 时,可满足固化土强度和地基浅层承载力的要求;④现场搅拌均匀性是影响室内与现场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6.
为实现建筑垃圾和碱渣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考察利用建筑垃圾和碱渣为主要原料制备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可行性。通过测试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干密度和抗压强度,确定适宜的原料配比和蒸压养护条件,并通过XRD、SEM和FTIR对蒸压加气混凝土样品的矿物组成、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建筑垃圾、碱渣、石灰、水泥、石膏、铝粉掺量分别为50%、20%、10%、18%、2%和0.1%、蒸压压力1.5MPa、蒸压时间6h的条件下,制备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达到《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 11968-2006)A7.5、B07级要求,且蒸压加气混凝土样品的主要物相为托贝莫来石、半结晶CSH(I)和少量方解石、石英和硬石膏,托贝莫来石、硬石膏和水化硅酸钙凝胶相互交错形成多孔结构,部分Si—O—Si和Al—O—Al断裂,[AlO4]取代了归属于[SiO4]中的Si—O—Si。碱渣的添加有助于激发建筑垃圾的活性,生成强度更高的含铝托贝莫来石,形成低密度高强度的蒸压加气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7.
为了给河涌疏浚底泥的资源化提供技术支持,以广州市车陂涌表层受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用水泥、石灰、粉煤灰、膨润土等材料对底泥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实验。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污染物在模拟自然条件下(中性)的释放特征、毒性浸出实验(酸性条件)对固化/稳定化处理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经合适的处理后,固化体抗压强度能高于300 kPa;固化体自然条件下重金属的释放量明显减少,固化/稳定化处理能够有效减缓和减少固化体的二次污染;毒性浸出实验结果表明,河涌底泥经固化/稳定化处理后其重金属浸出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8.
垃圾填埋场生物覆盖材料筛选及甲烷减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玲  王丹  尹平河  赵超  武晶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0):3719-3724
通过模拟柱实验研究了消化污泥、矿化垃圾和黏土作为垃圾填埋场生物覆盖材料的甲烷氧化能力。3种材料的甲烷日氧化率平均值、总氧化率和氧化速率V(CH4)分别是:消化污泥10.27%、75.82%、1.76 mmol/(kg·d);矿化垃圾11.05%、75.61%、2.04 mmol/(kg·d);黏土9.05%、68.15%、1.33 mmol/(kg·d),消化污泥和矿化垃圾对甲烷的氧化能力均大于黏土。进一步探讨了消化污泥中添加粉煤灰、建筑垃圾和黏土进行改性后对甲烷的氧化能力,考察了改性污泥的渗透系数和抗压强度。结果表明:粉煤灰对消化污泥的改性效果最好,其日氧化率平均值、总氧化率和V(CH4)分别达到17.27%、92.37%和2.35 mmol/(kg·d),粉煤灰与消化污泥以1∶1~1.5∶1混配后可满足填埋场对覆盖材料渗透系数和抗压强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9.
含油泥砂洗涤法在大港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泥砂洗涤法可以将含油泥砂中混合的原油、泥、砂回收并重新资源化利用,且处理过程中不产生新的污染物。大港油田应用含油泥砂洗涤法对北部地区产出的含油泥砂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泥砂浸出液COD、石油类等指标均能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处理后的泥砂符合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抗压强度标准,符合道路修筑用土的抗压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0.
研究了硫酸铝、氯化钙、β-奈系减水剂这几种同化剂对固化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简称城市污泥)固化块抗压强度和重金属浸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铝、氯化钙、β-奈系减水剂的最佳掺量分别为30、10、8 g/kg(以城市污泥计),制得的城市污泥同化块养护7 d后的抗压强度可达1.6 MPa,3种同化剂的最佳配合使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