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09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卤代烃是在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上,用卤素基团取代出氢的卤化产物,这个变化使有机物的生物毒性增大,这是卤素有机态毒性的体现;另一方面,卤代烃在生物水解或降解过程中,又会重新释放出带正电荷的卤素,与水结合后成为次卤酸而具有无机态卤素的生物毒性。作者在提出这种卤代烃生物毒性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在含卤代烃废水预处理与生物处理中的解毒、降毒、抗毒和减荷及提高可生化性的措施,以提高含卤代烃废水的综合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32.
聚苯乙烯基硫代磺酸钾树脂的合成及其与卤代烃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萼  刘秀芬 《环境化学》1998,17(3):237-242
由聚苯乙烯基磺酰氯树脂与硫化氢钾反应制备聚苯乙烯基硫代磺酸钾树脂(I),树脂I与亲电的卤代烃反应,生成聚苯乙烯基硫代磺酸酯树脂(Ⅱ),树脂Ⅱ经过乙硫醇处理,使卤代烃结构部分以不对称二硫醚的形式游离下来,用GC/MS对其结构进行鉴定。从不对称二硫醚的结构可推导出原卤代烃的结构,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基硫代磺酸钾树脂的转化效率为1.11mmol·g^-1。  相似文献   
33.
气相色谱法测定室内空气中挥发性卤代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活性炭吸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室内空气中7种挥发性卤代烃的分析方法。样品经活性炭采样管富集后,用二硫化碳解吸,Agilent HP-1色谱柱分离,使用带有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当采样体积为10 L时,方法检出限范围是0.03~0.18 g/m3,加标回收率在72%~11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室内空气中痕量挥发性卤代烃样品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34.
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Ni、Cd、Cu、Pb、Cr和Zn 6种重金属在不同气氛中的挥发率进行了研究,同时比较了氧化性气氛和还原性气氛、中性气氛和酸性气氛以及在混合气氛中各重金属的挥发率。结果表明,氧化性和还原性气氛对Ni、Cu和Cr挥发影响较大,Cr、Cd、Pb和Zn在还原气氛下挥发率比在氧化气氛下高,而Ni和Cu则...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10个电厂22台机组36组实测数据的分析,论述了燃煤挥发分、灰分及过剩空气系数对煤粉锅炉飞灰份额的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36.
我国北方典型城市大气中VOCs的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2008年4月到2009年1月,利用前级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天津市和沈阳市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及浓度变化进行了采样研究.共监测了108种VOCs,包括卤代烷烃39种、苯系物16种、烯烃12种、烷烃30种、醛酯11种,在天津市检测到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中,醛酯56.9%,卤代烷烃13.4%,烷烃13.1%,苯系物12.9%,烯烃2.5%,卤代烯烃1.1%.沈阳市醛酯49.3%,卤代烷烃17.8%,烷烃11.8%,苯系物10.3%,卤代烯烃7.8%,烯烃2.9%.2市VOCs的含量季节变化都是春秋季节大于冬夏季节,在不同季节不同点位的VOCs的总量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并且分析了天津市和沈阳市苯系物和卤代烃的的主要组成成分以及主要来源,苯系物的主要成分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系物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卤代烷烃的主要成分是二氯甲烷和氯乙烯,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和石油化工.  相似文献   
37.
在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的现场,挥发过程是挥发性污染物暴露的重要途径.设置典型土壤污染场景作为研究对象,选取Johnson&Ettinger模型和Volasoil模型进行室内挥发过程的模拟和暴露浓度的计算.对两个模型中污染物的运移机理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尽管方法和参数选择有所不同,二者对污染源处三相平衡浓度的计算本质上是一致的.暴露浓度的计算结果表明,两个模型对室内挥发过程的模拟可能会有较大差异,与污染现场的具体情况有关.参数影响的分析表明,污染源顶部埋深对二者暴露浓度的影响一致,Johnson&Ettinger模型对污染土壤含水率的大小非常敏感.建议考虑房屋结构的实际情况,选用或者改进模型进行室内挥发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38.
《环境工程》2012,30(1):78
<正>HJ 618—2011《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 620—2011《水质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HJ 621—2011《水质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 629—2011《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630—201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已于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GB 27631-2011《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7632-2011《橡胶制品工业污染  相似文献   
39.
喷灌和沟灌方式对农田土壤NH3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016和2017年传统灌溉(沟灌)和节水灌溉(喷灌)方式氨(NH3)挥发的季节年际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通气法进行原位监测,分析了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以及气温降水等因素对NH3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NH3挥发速率的峰值出现在施用氮肥后1~2周,喷灌有效降低NH3挥发峰值,喷灌和沟灌的NH3挥发速率峰值在2016年分别为2.67kg/(hm2·d)和11.11kg/(hm2·d),2017年分别为2.42kg/(hm2·d)和11.73kg/(hm2·d);马铃薯生长季NH3挥发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挥发高峰主要发生在7~8月,追肥期高于基肥期.2016~2017年农田土壤NH3累积挥发量均表现为喷灌<沟灌,与沟灌相比,喷灌分别减少58.15%和43.55%.NH3挥发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体积含水量、NH4+-N、NO3--N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40.
典型化工集中区环境空气S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祥  吴健  高松  冯加良  陈俊伟  张舒惟  焦正 《环境科学》2021,42(12):5663-5672
于冬春两季在华东3个典型石化化工集中区设置环境空气观测点,利用PUF大气被动采样技术(PUF-PAS)采集大气中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s),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获得59种SVOCs的浓度,包括25种多环芳烃(PAHs)、24种正构烷烃及10种藿烷,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特征比值法解析PAHs来源.结果表明:①各观测点正构烷烃贡献率最高,其次是PAHs,分别超过60%和30%;②根据各化合物冬春季浓度变化并结合风向进行分析,推测正构烷烃C18、C29 αβ-藿烷和C30αβ-藿烷与石油化工排放有关;③PAHs单体以菲(Phe)、荧蒽(Fla)、萘(Nap)、芴(Flu)和芘(Pyr)为主,合计占比高达90.0%;④主成分分析显示观测点PAHs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机动车尾气和石化工艺排放等,3类来源对PAHs的贡献率分别为56.0%、19.2%和8.6%,基于特征比值法的PAHs来源解析予以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