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分别计算了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时工厂废水的流量 ,以及各种型式堰槽的测流和排水能力。通过分析比较 ,确定上部全幅堰与下部侧收缩堰相结合的方式是废水测流堰槽的最佳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2.
对上海市12个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在常规项目监测的基础上,采用GC-MS定性分析了样品中的有毒有机物。同时还对5个排污口进行了遗传毒性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某些排污口常规污染指标均符合排放标准但同时又分析鉴定出大量有毒有机物存在的现象。文章对监测结果加以细致分析和评价研究,提出在排污口监测中应当引入有毒有机污染物和遗传毒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73.
入海排污口是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做好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是掌握污染物入海状况的基础和前提。新形势下对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得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中一些问题凸显出来。针对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监测能力、完善自行监测与信息公开、建立智能管理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74.
评估了广东省某河流上游入河排污口河水的水质,并给出SWOT分析和建议。监测的河流区域长80 km,在8个入河排污口采样点对河流水质进行监测和观察,采用污染指数法(IP)进行水质分析。根据对采样点BOD,COD和DO参数的实地测量,采样点的BOD,COD和DO都有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的。同时,河流断面的IP值结果在4.93~5.0之间,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建议加强污水入河监测,开展水污染源头清查,确定污染负荷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75.
《绿色视野》2013,(7):12-13
合肥市包河区因水得名、因水而兴,其辖区内的包河、十五里河、南淝河、塘西河、派河"五河并流",并有数百条沟渠,最终流入巢湖。5月28日上午,当记者来到十五里河的金寨路桥下时,两个排污口已经进行了截污整治,告别了以往污水直排的现象。这一直观的变化,得益于今年3月包河区在合肥市率先实施的"河长制"。  相似文献   
76.
由于我国入河排污口监测监管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和缺位的现象,机构改革后,亟待重构入河排污口监测体系。构建入河排污口监测体系的关键是实现入河排污口监测与污染源监测制度的融合,厘清相关责任主体的职责分工,明确企业排污口和入河排污口的关系,并按照衔接融合的思路进行监测技术要求的整合。基于对关键问题的分析,按照污染源监测与入河排污口监测管理制度、技术整合的总体原则,分别从入河排污口自行监测和监督性监测2个维度,对监测范围、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监测技术、监测信息报送等重点内容进行研究,形成入河排污口监测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77.
为探究基于流域水质目标的入河排污口排放标准与排污许可的实施路径,以北京清河为例,通过入河排污口实地摸排,确定了22个入河排污口和5个河道断面,并于2019年3—10月对27个采样点进行12次水样采集,对水样COD、氨氮、TN和TP进行检测。基于研究河段实测数据,应用MIKE11模型构建流域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3种情景组合的截污纳管方案(方案1)、截污减排方案(方案2)对河段水质的改善效果,以及减排方案在雨期、非雨期对河段水质的污染影响。结果表明:(1)与方案1相比,方案2下研究河段水质状况明显改善,下游出水断面(Q5断面)的COD、氨氮、TN和TP模拟值分别降低49.08%、61.27%、65.80%、63.86%;COD、氨氮、TN和TP排放总量分别削减了541.95、46.13、216.79、8.30t/a。(2)雨期雨水汇入河段后,各污染物达标情况反而恶化,因此应做好入河排污口的污染管控,科学控制入河排污口雨期污染。  相似文献   
78.
《环境》2005,(4):90-91
浙江省宁波市利用超微细气泡技术改善河道水质、修复生物链的试验在黄鹂河道取得成功。该试验河道长200米,宽15米,平均水深1.6米,沿线有20余个生活污水排污口。由于缺乏自净能力,该河道长期以来一直发臭,且夏天呈墨绿色,水质为劣V类。试验利用物理手段在水中制造大量带电的微气泡,以增加水体溶解氧,分解富养成分,促进水体和淤泥中的微生物由厌氧性向好氧性转化。  相似文献   
79.
主要通过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达到改善水质,然后通过人力种植红树林,可修复经几十年污染的滩涂。  相似文献   
80.
本文在介绍了目前大连市中心城区入海排污口现状基础上,对海域水质状况做了初步分析与评价。然后针对最近四年中心城区入海排污口污水监测情况做了统计分析与总结,简述排污口上游企业现状与近些年入海排污口治理成果,同时提出排污口其它有效治理措施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