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介绍了合成淀粉接枝丙烯酰胺淀粉改性高分子絮凝剂,考察了淀粉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投料顺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将其处理模拟废水,考察了其絮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为3.0×10-3mol/L,淀粉用量为5g/200(mL.溶液),先加入引发剂后加入单体有利于接枝共聚。  相似文献   
92.
以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为底膜,通过浸渍法使多巴胺(DOPA)在膜表面形成聚多巴胺(PDOPA)层,然后由化学反应固定溴代卤化物,并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在膜表面接枝聚离子液体刷(PBIVm-Br),以制备聚离子液体刷改性PVDF膜,即PVDF-g-PBIVm-Br膜.结果表明,改性PVDF膜的接触角下降至60°以下且显示出良好的荷正电性.改性膜的药物通量和截留率均大于未改性PVDF膜,分离10 mg·L~(-1)的硫酸氢氯吡咯雷时,改性膜(M4)的药物通量可达27.62 L·m~(-2)·h~(-1),截留率为89.03%,通量恢复率为95.32%.经过60 h分离实验后,膜M4对硫酸氢氯吡咯雷溶液的分离通量维持在18.05 L·m~(-2)·h~(-1),截留率从89.03%上升到92.19%.以上结果表明,聚离子液体刷改性膜在荷正电有机污染物的分离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
乙二胺螯合棉纤维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先用质量分数20%的氢氧化钠对棉纤维进行预处理,再用预处理后的棉纤维接枝环氧氯丙烷合成纤维素醚,最后用纤维素醚接枝乙二胺合成乙二胺螯合棉纤维.介绍了合成过程中的合成原理、环氧基纤维素醚合成的优化条件的选择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制备反应条件.讨论了其静态吸附Cu2+、Cd2+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4.
采用自制的弱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处理含活性染料的印染废水,研究了该方法的处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弱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处理含活性染料的印染废水有良好的效果,接枝率为70%~80%的离子交换纤维处理效果最佳。离子交换纤维用量、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有重要影响。初步探讨了离子交换纤维的脱色机理。  相似文献   
95.
程伟  高保娇  施雪军 《环境化学》2013,32(3):402-409
使用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表面改性,制得改性微粒AMPS-SiO2;使改性微粒AMPS-SiO2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施了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在硅胶微粒表面的高效引发接枝聚合,将阴离子聚电解质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S)接枝于硅胶微粒表面,制得了接枝微粒PSSS/SiO2;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Zeta电位测定等多种手段对接枝微粒PSSS/SiO2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接枝微粒PSSS/SiO2对抗蚜威和特丁津两种含氮杂环农药分子的吸附特性与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静电相互作用下,接枝微粒PSSS/SiO2对含氮杂环农药分子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抗蚜威和的特丁津的吸附容量可分别达到104 mg.g-1及95 mg.g-1,且当水介质的pH=4时,吸附容量最高.吸附容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接枝微粒PSSS/SiO2既具有阴离子聚电解质PSSS的功能性,又具有硅胶微粒优良的机械性能与热稳定性,在环境治理与保护领域,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功能复合微粒.  相似文献   
96.
在实验室合成一种高分子聚合物,运用正交实验法分析确定各因素的最佳配比,并对其抑制工地扬尘和表层的固化性能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木质素磺酸盐与水的质量比为1∶25,引发剂用量为1×10-2mol/L,单体用量为1.4 mol/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 h的条件下,制得的共聚物在30 h内保水率达50%以上,邵氏硬度达到80 HA以上,适用于建筑工地使用。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介绍了利用紫外光将单体接枝到聚合物表面的技术原理与条件 ,并介绍了分离膜表面进行光接枝聚合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8.
木质素接枝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碱法麦草制浆黑液酸法回收的木质素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接枝共聚反应的适宜条件为:丙烯酰胺单体用量1.0mol·1-1,过硫酸钾引发剂浓度1.0×10-2mol·1-1,反应温度70℃,固液比1:50(W/W),反应时间4h.木质素与木质素接枝聚合物以及聚丙烯酰胺的红外光谱表明,木质素与丙烯酰胺之间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99.
100.
Carbon dioxide (CO2) adsorption on a standar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g2(dobdc) (Mg/DOBDC or Mg-MOF-74) and a tetraethylenepentamine (TEPA) modified Mgz(dobdc) (TEPA-Mg/DOBDC)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The structural information, surface chemistry and thermal behavior of the adsorbent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 analysis.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measured by dynamic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ith N2-CO2 mixed gases at 60℃.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g/DOBDC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amine modification, with an increase from 2.67 to 6.06 mmol CO2/g adsorbent. Moreover, CO2 adsorption on the TEPA-Mg/DOBDC adsorbent was promoted by water vapor,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enhanced to 8.31 mmol CO2/g absorbent.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TEPA-Mg/DOBDC adsorbent dropped only 3% after 5 consecutive adsorption]desorption cycles. Therefore, this kind of adsorbent can be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the capture of CO2 from flue g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