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21.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法,对2008—2017年苏州沿江三市(张家港、常熟、太仓)主要入江支流水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州沿江三市的入江支流水质总体好转,张家港市入江支流水质明显好转,太仓市入江支流水质有所好转,常熟市入江支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NH3-N、COD和BOD5是影响入江支流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主要污染指标优Ⅲ类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14—2016年有所下降。2017年沿江三市入江支流水质总体处于Ⅲ类水平。  相似文献   
22.
三峡库区四条支流藻类多样性评价及“水华”防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对长江4条支流水域的藻类多样性进行了评价.比较了4条支流春、秋两季浮游藻类优势种、细胞密度和生物量等指标,对三峡蓄水后库区“水华”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4条支流的营养水平均属于中-富营养型,童庄河的水质最差,其次为香溪河和青干河,九畹溪的水质较好.春季硅藻的种类数多,绿藻种类数少;秋季则相反.藻类细胞密度的最高值出现在香溪河(6.036×106个/L),生物量的最高值出现在童庄河(19.997mg/L).2项指标的最低值均出现在九畹溪.在春季,童庄河还出现了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sp.)“水华”,并伴有较大量的小环藻(Cyclotellasp.)和卵形隐藻(Cryptomonasovata).三峡库区的水华属于季节性水华,可通过控制外源污染和增加水体流速来控制.  相似文献   
23.
丹江口水库典型入库支流氮磷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雷沛  张洪  单保庆 《环境科学》2012,33(9):3038-3045
重污染的神定河(接收城市污染)、中污染的大柏河(接收城镇污染)以及轻污染的五龙池(接收轻微农业面源污染)是丹江口水库3条典型入库支流.在2010年4月~2011年4月对这3条入库支流及其河口水质监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水中氮、磷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神定河的TN、TP全年浓度均值分别为11.63 mg.L-1、0.93 mg.L-1,与五龙池(TN为4.41 mg.L-1,TP为0.076 mg.L-1)相比分别超过3倍和12倍;大柏河的TN、TP全年浓度均值分别为4.79 mg.L-1、0.15 mg.L-1,略高于五龙池中TN、TP浓度均值.3条支流及其河口中营养盐的时间差异为TN浓度在丰水期低于枯水期,而多数支流中TP浓度在枯水期低于丰水期.神定河中NH4+-N占TN的质量分数高达69%,其它支流及河口中NH4+-N占TN的质量分数均低于20%.NO3--N浓度变化范围为1.3~2.7 mg.L-1,SRP占TP的质量分数为30%~45%.神定河及其河口氮、磷营养元素比例关系研究表明神定河总体处于氮限制状态,河口总体处于磷限制状态.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显示3条典型污染入库支流及其河口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轻污染的五龙池的入库河口(东库湾)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24.
西苕溪支流河口水体营养盐的特征及源贡献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陈诗文  袁旭音  金晶  李正阳  许海燕 《环境科学》2016,37(11):4179-4186
支流是干流营养物质的重要贡献源,也是流域水污染控制的关键区域.为探明西苕溪营养物质来源,有效控制该流域的水质污染,对西苕溪支流河口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营养盐的输出通量进行了分析,利用PMF源解析模型对西苕溪10条典型支流的污染源贡献进行了定量解析.结果表明,中下游支流的TN、TP浓度高于上游支流,枯水期TN、TP浓度均值是4.25 mg·L~(-1)和0.11 mg·L~(-1),丰水期对应浓度均值为3.15 mg·L~(-1)和0.09 mg·L~(-1),枯水期高于丰水期,其时空变化较显著;支流水体的氮磷形态组成各不相同,反映支流流经区域周围土地利用的差异.污染源解析结果显示,影响西苕溪支流营养盐的污染源有农田径流、养殖废水和生活污水三类,在丰水期和枯水期,上游支流营养盐中农田径流的贡献率是40%和35%,中游养殖废水贡献率是33%和30%,而枯水期的生活污水则比丰水期贡献较多营养盐.因此,在整治改善西苕溪流域水质时,应考虑营养物的时空变化特点和支流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25.
三峡水库支流回水区营养状态季节变化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三峡水库成库后,对三峡水库13条主要支流回水区有机物、营养盐、生物量含量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支流高锰酸盐指数、化学耗氧量(COD)、总氮(TN)、氨氮(NH+4-N)、总磷(TP)、叶绿素a(Chl-a)含量季节间差异较大.高锰酸盐指数范围为0.20~9.61 mg·L-1,COD含量范围4.58~42.0 mg·L-1,TN含量范围为0.601~10.1 mg·L-1,NH+4-N含量范围0.044~6.82 mg·L-1,TP含量范围为0.011~0.756 mg·L-1,Chl-a值范围为2.0~161 mg·m-3.支流回水区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体中N含量丰富,部分支流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为P.双因子方差分析表明,营养因子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均有不同程度差异.回水区Chl-a含量高于上游区,季节分布有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Chl-a与COD、高锰酸盐指数、TN、T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了回水区富营养化程度,综合营养指数范围在35~72,所有支流达到中营养以上水平,不同季节营养状态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支流回水区富营养化程度较成库前严重,该区域水体富营养化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6.
三峡水库入库支流水体中营养盐季节变化及输出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三峡水库成库后,对三峡水库13条主要支流入库断面有机物、营养盐、生物量含量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支流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氨氮(NH+4-N)、总磷(TP)、叶绿素a(Chl-a)含量季节间差异较大.高锰酸盐指数范围为0.20~5.91 mg·L-1,COD含量范围4.06~30.2 mg·L-1,TN含量范围为0.542~7.44 mg·L-1,NH+4-N含量范围0.034~2.83 mg·L-1,TP含量范围为0.010~0.449 mg·L-1,Chl-a值范围为1.02~128 mg·m-3.支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体中N含量丰富,部分支流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为P.除苎溪河外,其余支流Chl-a含量较低,仅为贫-中营养水平.双因子方差分析表明,营养因子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均有不同程度差异.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叶绿素a与营养盐之间的关系,叶绿素a与有机物、营养盐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支流营养盐、有机物输出负荷主要受流量控制,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13条支流不同季节排放COD、高锰酸盐指数、NH+4-N、TN和TP范围分别为1 772~6 701、 380~1 875、 40.1~172、 249~922和9.97~50.5 g·s-1.三峡水库支流有机物、营养盐的排放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7.
浑河中游制药、石化工业水污染是最大的工业污染,废水具有有毒有害、难降解等特点;浑河中游支流河水污染严重。为了控制水污染,改善水环境,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开展了区域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修复技术研发和创新。针对黄连素废水和磷霉素钠废水,研发了臭氧氧化、脉冲电絮凝、铁碳微电解等物化处理工艺以及物化-生化耦合处理工艺,实现了制药废水的有效处理;针对石化腈纶废水,研发了多格室脱氮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全流程处理工艺,实现了腈纶废水氨氮脱除和达标处理;针对浑河中游支流河污染问题,研发了塘和湿地组合生态净化技术、污染底泥的安全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28.
采用GC/MS/MS技术对长江中游重庆至宜昌段22条支流和干流的47个表层水样进行分析.实验发现支流表层水样中PCB8、28、52和118是优势污染物,而干流表层水样中PCB8和28是优势污染物.ΣPCBs在支流和干流表层水样中的几何均值分别为20.71 ng.L-1和13.25 ng.L-1,ΣPCBs最高检出浓度61.79 ng.L-1出现在支流壤渡河,最低浓度3.77 ng.L-1出现在支流草塘河;85%的支流表层水样中ΣPCBs的浓度高于美国环境保护署制定的连续暴露基准浓度14 ng.L-1,但所有支流和干流水样中ΣPCBs的检出浓度都远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限值500 ng.L-1;实验结果与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值相比较,也显示该研究区域表层水中PCBs浓度处于较低水平,癌症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饮用支流和干流的水因摄入PCBs而带来的风险分别为2.07×10-7和1.33×10-7,说明研究区水样中因PCBs污染引起的癌症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29.
三峡库区次级支流梁滩河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的梁滩河属于长江的二级支流。通过对梁滩河白市支流的采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析土样,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N.L.Nemerow)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评价了梁滩河两岸淤泥中重金属元素Cu、Zn、Cr、Ni、As和Pb的含量。结果表明:梁滩河从上游到下游,Cr和As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基本未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而和全国背景值相比,Cu略有超标,Zn含量明显超标,有的地方Zn含量甚至超标5倍之多。总体上梁滩河白市支流两岸土壤,处于重庆市白市驿镇地区重金属污染较轻,含谷镇地区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0.
岷江中、上游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穿入第二阶梯,是中国西部地质、地貌、气候的陡变带,因而研究其下蚀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利用河流阶地与阶地形成年龄间的线性关系分别研究了岷江上游和中游几个河段的河流下蚀率,通过计算分别得出岷江上游和中游几个河段的河流下蚀率,在此基础上对岷江上游和中游的几个河段的下蚀率作了对比,得出岷江上游几个河段的年平均下蚀率(1.40 mm/a)大于岷江中游几个河段的年平均下蚀率(1.08 mm/a)的结论,并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