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20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6 毫秒
391.
分别采用现场铁路路基填料及掺量为0.3%的聚丙烯纤维改良填料构筑室内小型路基,通过对路基顶部施加不同的分级静载,对比研究两种不同填料对路基内应力分布规律和沉降变形特性的影响,进而判断纤维材料作为改良措施运用于路基沉降控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现场填料路基,纤维改良措施加快了应力在路基中沿深度的扩散速度;应力加载至100 kPa时,两种填料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相似,路基不同深度处的沉降随着基顶作用荷载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应力达到200 kPa时,纤维改良路基60 cm深度范围内的沉降曲线出现反转点,曲线形状近似拉长的s形;较于现场填料路基,纤维改良措施使基顶沉降分别减少了30.3%及35.4%;在高应力、大变形趋势条件下,纤维材料对路基沉降的控制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392.
393.
云贵高原红黏土常经历极端干湿循环过程,为研究极端干湿循环作用对红黏土干缩裂隙发育规律的影响,以昆明呈贡地区红黏土饱和泥浆样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5次干湿循环试验,通过监测红黏土质量和表面干缩裂隙的形成及其演化过程,分析了极端干湿循环作用对红黏土水分蒸发、干缩裂隙的形成及其演化、表面干缩裂隙网络结构形态的影响.结果 表明...  相似文献   
394.
丛枝菌根真菌在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中应用及其作用效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李少朋  毕银丽  孔维平  王瑾  余海洋 《环境科学》2013,34(11):4455-4459
针对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丛枝菌根真菌与紫穗槐共生状况,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穗槐根系发育的影响及其对煤炭开采塌陷区退化土壤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接种菌根5个月后,接种丛枝菌根促进紫穗槐地上部分和根系生长,提高了紫穗槐根系侵染率;接种区紫穗槐根际土壤中球囊霉素、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显著增加;接种菌根提高了紫穗槐根际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明显提高,取得较好的菌根生态效应.接种菌根有利于对矿区根际土壤的改良,促进了矿区生态系统稳定,对维持矿区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5.
王伟  王晓川  张振华  冯淦 《灾害学》2023,(2):197-205
以卧沙溪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滑坡滑带土的原状土样及干湿循环处理试件进行三轴蠕变试验,分析其蠕变特性,分别建立了Merchant模型、Burgers模型和西原模型并对比分析三种蠕变模型的拟合精度;此外,基于FLAC 3D内置代码简化Burgers模型对卧沙溪滑坡变形及长期稳定性作出预测。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会造成土体承载能力降低,蠕变变形增大,达到稳定的时间变长,且土体衰减蠕变初始阶段的应变速率增大;偏应力水平对蠕变特性的影响体现在低应力下土体经历瞬时变形,衰减蠕变和稳定蠕变阶段,中应力下和高应力下经历瞬时变形,衰减蠕变和等速蠕变阶段;Burgers模型较适用于卧沙溪粉质黏土,且自重影响下的滑坡滑体的蠕变变形主要集中在中上部凸起区域,应加强对该区域的防护。  相似文献   
396.
为了研究混杂纤维改良活性粉末混凝土(HFMRPC)不同方式加固构造柱约束带窗洞口砌体墙的抗震性能, 对 1 面作为对照组的未加固带窗洞口的砌体墙和 3 面分别通过单面加固、双面加固和双面窗间墙加固的砌体墙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对比了构造柱约束带窗洞口砌体墙的破坏模式、承载能力和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HFMRPC 面层与砌体墙有良好的粘结能力,通过面层加固后能提升墙体的整体性并且形成有效约束;HFMRPC 面层加固后显著提升了砌体墙的承载能力、能量耗散,延缓了墙体的开裂和刚度退化;通过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构造柱约束的带窗洞口砌体墙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97.
交替活性污泥工艺是在一个反应器或一组反应器中通过时间或空间的交替实现对污水的处理。从最初的SBR到各种改良形式,交替活性污泥工艺在控制系统、运行方式等方面迅速发展。传统的交替工艺只能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CAST、MSBR、UNITANK、多箱一体化工艺等通过运行方式组合,既提高了对处理规模的适应性,又能满足除磷脱氮要求。交替活性污泥工艺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工艺组合优化,提高灵活性,特别是如何在单泥交替系统中解决除磷脱氮的矛盾,同时也要注意相应配套设备的开发,降低造价,提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398.
张蕾  孙家寿 《环保科技》2006,12(4):6-11
综述了黏土矿物材料在废水处理中具有的明显优势,通过课题组10多年来对累托石和膨润土等黏土矿物材料的交换吸附过程进行的深入探索,阐述了天然黏土矿物材料和改性黏土矿物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初步探讨了它们的吸附和催化机理,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9.
针对改良型交替式生物池出水阶段NH3-N逐步上升的现象,通过设置不同采样位置、采样深度研究其水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改良型交替式生物池在边池出水阶段,发生了明显的反硝化现象,前2 h内反硝化基本完成,且随着水深的增加反硝化现象越明显;发生反硝化的同时,活性污泥会释放NH3-N,这是造成随着出水时间的延长NH3-N浓度逐步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0.
基于改良型双污泥除磷脱氮工艺在不同气压条件下稳态运行数据,探讨了海拔分别为400 (96 kPa)、2 800(72 kPa)和3 300 m(65 kPa)下的工艺运行效能。结果表明,当气压从96 kPa降低至65 kPa, COD的去除率从87.45%提高至90.94%,低气压促进了聚磷菌厌氧释磷过程中胞内碳源的合成,有效提高了好氧吸磷效率,系统总磷去除效率从84.23%提升至90.44%。随气压降低,氨氧化菌的丰度和活性降低,低氧池硝化功能受限,进而限制了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系统脱氮量减少,脱氮率从73.37%降低至69.89%。工艺各单元水质变化和物料衡算分析结果表明,各气压条件下改良型双污泥工艺磷主要通过好氧吸磷和反硝化聚磷过程去除,氮主要通过厌氧池的反硝化和低氧池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去除。此外,随着气压的降低,曝气池中微生物的同化脱氮功能增强。本文结果为改良型双污泥工艺在高海拔地区市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