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141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474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针对南方某铀尾矿库附近棕红壤剖面中的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等土层对铀的吸附机理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采用比表面测定、X射线荧光、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各土层样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采用静态吸附法考查了时间、U(Ⅵ)初始浓度、pH、温度、粒径等因素对各土层吸附U(Ⅵ)的影响;并使用热力学和动力学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25℃下淋溶层和淀积层pH均为6.2、母质层pH为4.1时,其对U(Ⅵ)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23.60、22.82和13.05 mg·g~(-1)。热力学和动力学拟合结果分别表明,各土层对U(Ⅵ)更符合Langmuir方程(R~20.999)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8)。风化程度,Fe、Mn、Al、Ca等元素及有机质含量,pH和土壤粒径等因素是各土层对U(Ⅵ)吸附能力不同的主要原因;同时,外源铀进入土壤剖面后,大部分聚集在土壤表层,随着深度的下降的铀含量也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土壤剖面中的铀和其他重金属的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103.
从伴生放射性矿辐射环境安全监管角度出发,分析了与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监管有关的法律法规具体条款要求,梳理了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了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监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调研活动,提出了监管制度框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4.
采用腐殖酸(HA)修饰凹凸棒(ATP)制备得到腐殖酸/凹凸棒(HA/ATP),用于去除废水中的U(Ⅵ).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溶液初始pH、投加量、吸附时间和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图(ED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ITR)分析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去除率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在120 min内可以达到平衡;吸附剂投加量越大,溶液pH =6左右时越有利于U(Ⅵ)的去除;HA/ATP能多次重复使用,且经过5次吸附解吸后对U(Ⅵ)的去除率仍能达到96%.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和Frendlich等温方程.较之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实验数据.SEM-EDS、FITR分析结果表明,U(Ⅵ)被成功地吸附到了HA/ATP的表面,吸附机理为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5.
以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制备粉末活性污泥(PAS)作为生物吸附剂,考察p H值,PAS投加量,U(Ⅵ)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PAS吸附U(Ⅵ)的影响,探讨了PAS吸附U(Ⅵ)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U(Ⅵ)初始浓度为10 mg/L时,其最佳吸附p H值为3,去除率97.77%,吸附平衡时间120 min;吸附过程较好地拟合了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R2≈1);X射线能谱和离子交换实验分析表明,离子交换为其主要吸附方式,参与交换的主要离子为Ca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AS吸附U(Ⅵ)后自身结构未发生改变。以0.1 mol/L的HCl溶液作为解吸液,初次解吸率达92.83%,循环利用3次仍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06.
论述了天津市核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放射性污染源对环境辐射影响,放射性污染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并就核技术辐射环境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7.
以镍钴矿区放射性水平调查结果为依据,对镍钴矿区氡子体的赋存规律、析出方式、放射性水平及致病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介绍了成都市大气降尘放射性水平的监测结果。发现降尘中除有少量天然核素外,还尚存有以往大气层核试验释放的裂变核素90Sr和137Cs。平均年沉降量90Sr为102Bq·m-2·Y-1,137Cs为131Bq·m-2·Y-1。由大气90Sr和137Cs沉降所致公众辐射剂量为168μSr·a-1,是限值的2‰。所以,降尘中放射性造成的辐射影响是很小的。  相似文献   
109.
本丈报告了1987~1989年锦州地区自来水、井水、温泉水、河水和海水中总α总β、90Sr、137Cs、U、232Th、226Ra的放射性活度。结果表明,井水的放射性活度一般高于自来水。各种水体中232Th活度较低。温泉中除U偏低外,一般天然核素活度比其他水体高。海水中天然核素放射性活度因放射性废物排放量减少而随之明显减少。此外,还查明了几个厂矿地区饮用水中的放射性活度。  相似文献   
110.
土壤中硒形态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食物中缺少硒,动物和人就要得病.根据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证明,我国某些地区流行的克山病,大骨节病等的病因可能与当地植物和水中缺少硒有关.因此,认为硒是人畜生命所必需的一种元素.另一方面,近几十年来,由于金属硒的广泛应用,硒矿产的开采、冶炼、精制,致使含硒废物猛增,而且对环境的污染也开始出现.食物链中硒的过量集聚,超过一定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