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91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310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从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能源电力行业在减污降碳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进而从提升能效水平、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终端电氢替代、提高煤电发展质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能源电力科技创新和深化能源电力体制改革七方面阐述了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52.
运用Orbitrap高分辨质谱仪,评估了人体肝微粒体(HLM)代谢V6的转化规律.除5种已被报道过的O-脱烷基、氧化性去磷酸化和氧化脱氯产物外,首次发现了6种新型产物.基于其MS/MS质谱图,该6种代谢产物被鉴定为醛基和羧基产物.其中,5种代谢物生成量随孵育时间呈线性增加趋势,具有累积性.此外,推导的代谢途径表明,脱烷基化和羟基化代谢物进一步转化为次级代谢物,即醛和羧基代谢物.  相似文献   
53.
吴文良 《绿叶》2014,(12):19-25
要协调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的发展,首先是把产业做起来,解决农村最核心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并保持较高水平。为此,应该"二产先行,一二三产联动,产城一体,工农一体"。而这其中,土地流转是关键的关节。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的基础上,引入资本,撬动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显著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探索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入技术和人才,开展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的合作,生态、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54.
创建生态文明,需要巨大的、综合性的努力,这样的努力在村一级开始比在大城市兴起更可能。作为有着上千年农业文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农业与农村发展决策将会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重要影响。重复西方的错误,将现代化模式强加给农村是选择死亡。当今中国主要仍是一个传统社会,从顶部激发、从底部生长生态文明,重建乡村共同体,促使传统农业向真正的生态文明发展是可能的,而这样的发展抉择将带给中国一个千载难逢的伟大机会。  相似文献   
55.
新型城镇化为理论基础,构建涵盖经济、民生、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城镇化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中原经济区城镇化质量进行测评。结果显示,中原经济区城镇化质量总体呈现逐年稳步提升的趋势,但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中部,以邯郸、邢台、聊城组成的中原经济区北部,以淮北、宿州组成的中原经济区东南部和以阜阳、信阳、驻马店等市组成的中原经济区南部区域之间的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城镇化质量水平由各分指标水平综合构成,但其水平高低不存在对应关系。中原经济区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化质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不是必然。依据测评结果提出差异对待、因地制宜的协调发展策略,稳步提升城镇化质量,以期为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淮河流域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郇恒飞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2):1429-1433
以淮河流域3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生活和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其综合城镇化水平及其子系统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即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通过空间溢出促进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决定其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对其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57.
青山区作为全国著名的钢铁基地和老工业区,在推进钢铁、石化、环保等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突破环境、资源限制"瓶颈",以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规划引领,加强政府引导,突出企业主体,强化项目支撑,鼓励全民参与,全方位启动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推动了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为探索我国重化工聚集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8.
正本期《环境》杂志报道的农村养殖业污染现状,揭示了当下我国农村致富路上面临的新课题,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值得在环保政策和监管方面引起重视。公司+农户,这一养殖模式曾被作为扶贫和发展新型集约型农业的先进经验在全国大力推广。它借用资本和企业的优势,为既无技术,又无资金,更无销售渠道的农民提供了  相似文献   
59.
氮氧化物(NOx)首次被列入了“十二五”约束性减排指标.水泥行业排放是当前大气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仅次于火力发电业,积极开展水泥行业氮氧化物减排对有效落实“十二五”氮氧化物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地调研结果表明,水泥行业面临着氮氧化物减排底数不清、缺少减排技术、减排投入大等诸多困难,尚未开展有效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因此,能否完成“十二五”既定的减排目标尚属未知.为推进水泥行业氮氧化物减排,笔者建议,尽快摸清行业氮氧化物排放底数,总结国内外成功案例;加大脱硝技术研发力度,修改和制定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制定引导性和鼓励性政策,实施试点和示范性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60.
《环境保护》2014,(24):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范围的扩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伴随而来的机动车污染物也不断增加。机动车直接排放的颗粒物和二次形成的颗粒物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中东部地区大范围灰霾污染的重要成因。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治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治理空气污染、应对雾霾天气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与此同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大气污染物防治行动计划》也对新形势下的城镇交通发展、道路管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限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应剖析城市交通、机动车和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完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