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0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676篇
安全科学   23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03篇
综合类   1931篇
基础理论   351篇
污染及防治   96篇
评价与监测   137篇
社会与环境   421篇
灾害及防治   185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也在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技术、新业务的层出不穷使得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高端的时代.无论是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着变革,都在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我国环境一直是一个受广大社会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对于环境的保护与研究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完善.我国环境监测体系的建立,都是相互独立的只有少数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些独立的模式在进行信息交换的同时,缺少统一的数据处理与系统管理,使得新的交流变得尤其的困难.针对这些情况环境信息收集重心也在不断的创新,提出了要面向对象的环境监测,建立监测时空数据模型与时空表达技术.本文主要的是研究如何实现环境监测信息共享与时空表达技术.  相似文献   
992.
缑亚峰  余欢  王成  谢鸣捷 《环境化学》2020,39(7):1744-1753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区灰霾污染频发,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以及人体健康.了解PM_(2.5)的化学组成、来源、大气传输过程和环境效应对灰霾污染有效控制对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国际大气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在PM_(2.5)源解析方面的研究,阐释了PM_(2.5)化学组成空间差异、待测化学组分选择、有机示踪物气固相分配、观测结果时间分辨率对PMF源解析结果的影响.评述结果表明,同一城市或地区基于不同采样点样品数据的源解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对同组PM_(2.5)样品,解析出的排放源类型和待观测化学组分的选择密切相关;因有机示踪物气固相分配作用的影响,低分子量有机物的源解析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偏差;高时间分辨率观测可更好地反映不同示踪物间浓度的时间变化差异,有利于排放源的准确识别.  相似文献   
993.
针对松散煤岩体巷道钻孔成孔困难、锚固力低的问题,提出了钻封注分次注浆时空耦合加固方法,实现了钻孔内“全长封孔+带压注浆”,分析了钻封注分次注浆加固技术原理,研发了自钻锚杆、封孔及加固注浆材料,其封孔材料具有膨胀性大、强度大和凝固时间快等特点,注浆加固材料具有速凝早强、流动性好、固结效果好及强度较高等优点。研究结果表明:全长封孔后带压注浆,浆液扩散半径大,钻封注锚杆锚固力相对于数脂锚固提高1倍以上,表明钻封注分次注浆加固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陈香 《灾害学》2007,22(4):66-70
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资料,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运用Excel软件和M ap info技术,重建了1980~2005年福建台风灾害时空动态格局。研究表明:福建台风灾害年际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80%左右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集中在沿海地区,灾情明显存在3个高值中心,即闽中的莆田、福清、长乐和平潭,闽南的漳浦、云霄和诏安,闽东北的霞浦和福鼎;致灾因子与灾情灾次比空间分布错位,体现承灾体脆弱性对台风灾害的影响。分阶段研究表明: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变化不太明显,但灾情呈明显增强趋势,进一步反映环境不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对台风灾害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河南石油勘探局水电厂一直把薪酬分配和业绩考核作为当代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两大重要课题,薪酬分配体现员工的劳动价值,业绩考核体现员工价值实现的程度。根据河南油田薪酬制度改革的要求,水电厂在2003年建立起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岗位效绩工资制度”后,把构筑以KPI为核心的员工业绩考核体系作为工作重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996.
宁夏冰雹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1961~2004年宁夏各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宁夏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宁夏冰雹产生的主要源地和移动路径。分析表明:20世纪80年代为宁夏冰雹频发期,90年代有减少的趋势;近10年来冰雹大为减少,年际变化比较大,有一定的周期性。冰雹多发生于春末至盛夏,6月为频发期;87%出现在中午至傍晚前后;71.84%的降雹持续时间在1~10min之间。初雹最早发生在3月中旬,终雹最晚结束在10E下旬。有2个频发中心,即宁夏南部的六盘山区和北部的贺兰山区,有“山地多、平川少、南北多、中部少”的地域分布特征。降雹线大部分呈NW—SE走向,移动路径多从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主要发源于六盘山系和贺兰山沿山。  相似文献   
997.
从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与经济人假设之间的冲突出发,构建了利他状态下的资源代际分配效用函数。通过对非凸状偏好及利他的心理价格变化下消费均衡解的比较静态分析,作者指出。在后代人缺位情况下可以利用宏观和微观因素对当代人的利他度加以影响。实现利他的资源代际分配模式,从而在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上拓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998.
利用二维砂箱模拟实验探究循环井水力激发下苯胺污染的迁移转化规律,揭示修复过程中苯胺的固-液多相分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启动循环井修复后,形成了以循环井为中心的锥形修复区域.液相苯胺在影响区域内的浓度变化符合指数衰减规律.在循环井的水力激发作用下,固-液两相的苯胺修复并不同步,96 h内液相苯胺的去除率达97%以上,而相同时间内固相苯胺的修复效率仅为9.35%.不同的水力激发强度与含水层地下水流速均对修复效果及相间分配规律具有影响,较高的抽注水流量可以加快苯胺由固相到液相的解吸,有利于固-液两相苯胺的修复,但只有抽注水流量增加至0.454 mL·s-1时,固相中的苯胺解吸速率才明显加快.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流速增加能够有效增强苯胺由固相到液相的解吸,增强修复效果.但地下水流速超过0.111 m·d-1时,部分苯胺会在地下水流的作用下脱离循环井的捕获,导致修复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999.
探究柴窝堡湖水环境质量时空不连续数据历史变化情况可为后续水环境治理提供依据.基于柴窝堡湖2003—2022年水质、面积、矿化度等数据,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综合水质标识指数、Spearman相关系数和Mann-Ken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讨论了柴窝堡湖水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3—2022年柴窝堡湖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随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22年较2013年最大值下降了50.68%.22项指标中超标因子的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后保持平稳的趋势.至2022年,DO、砷和氨氮已达到III类水目标,其他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但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仍是劣V类或V类.超标因子高锰酸盐指数、COD和BOD5彼此之间都与矿化度呈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较高,这一关联在污染严重的进水区和岸边区尤为明显.综合来看,柴窝堡湖水环境经过治理在逐渐变好,但水环境质量仍存在较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00.
放射性核素在饱和浙江红粘土中的迁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分层土柱法研究放射性核素在浙江红粘土介质中的迁移规律.通过为期28d的饱和土柱动态吸附-解吸实验,测定了137Cs、85Sr、60Co、144Ce、155Eu和237Np 6种放射性核素在浙江红粘土样品中的垂直剖面浓度分布及其迁移速度.为便于根据实际场址的入渗水通量确定这些核素的滞留因子,进行了氚弥散实验,测定了土壤有效孔隙率和土壤中水运移速度.根据土柱装填密度、有效孔隙率和土壤中水运移速度,计算出上述核素在红粘土中的吸附分配系数和滞留因子.结果表明:浙江红粘土对137Cs、85Sr、60Co、144Ce、155Eu和237Np 6种核素均有较大的吸附分配系数和滞留因子;对137Cs的吸附分配系数和滞留因子分别为2388ml·g-1和7732,对85Sr的吸附分配系数和滞留因子分别为1432ml·g-1和46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